作官要一陣郎
閩南話有一句古語:「做事要一窟田、作官要一陣郎。」意思是說:耕作總要有一塊田地,當官總要有一群人來協助。無論國家領導人或地方首長,不可能事必躬親,一定要有一個「團隊」來協同治理;因此,「團隊」是否足夠堅強?與執政成績息息相關。
中華民國一共有七位總統,包括: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及蔡英文。有人問:「那位總統做得最好?」相信許多人跟我一樣,都會毫不猶豫地說:「蔣經國。」民國67年至77年經國先生主政期間,把台灣從貧窮落後一躍而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創造「經濟奇蹟」,被舉世所稱羨。最值得稱道的是:在全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還能顧及貧富差距,不讓經濟成果獨厚少數富人,而是普及社會大眾。儘管經國先生高瞻遠矚、勤政愛民,但仍需有遠光獨到的決策群、劍及履及的執政團隊,才能有卓越的政績。所以,經國先生發表重要談話時,無不提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就在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十年,負責決策及執行者,信手捻來就有: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江丙坤…等人,這些人雖已離開人間,但他們所留下來的典範,至今仍為我們所景仰,這就印證:執政不能單靠個人領導,而是要一群人無私地奉獻。綜觀這些關鍵人物,個個都是從基層做起,累積數十年實務經驗,才能擘劃既有遠大眼光,又能確實可行的政策;不像現在諸多方案,往往思慮不周便驟然實施,讓大家無所適從,結果民怨四起,這也是去年執政黨「丟了江山」的原因之一(註一)。
在國民黨主政年代,對於政務官或高階文官的培養,概有一套行之多年的制度,何時接受訓練?何時調換職位?何時到校進修?總有一些步驟。可惜的是:扁政府沒有利用八年執政機會培養人才,只是讓同黨同志過過「官癮」;如今再次政黨輪替,當然找不到足堪重任的政務官(註二);加上,蔡政府推動羞辱式的年金改革,失去了官僚體系的信賴;因此,縱然蔡總統有強烈的使命感,若沒有運籌帷幄的肱股之力,又缺乏負責盡職的執行人員,也只能徒呼負負。
2020總統大選在即,各路人馬無不磨刀霍霍,冀求謀得大位。如今,台灣處於詭譎多變的國際環境,如何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如何振興台灣經濟?不能只看候選人一人而已,而是要檢視其團隊,畢竟古有明訓:「作官要一陣郎。」身為選民的我們,必須睜大眼睛,不能只是盲目地當個「粉」而已。
註一:參閱【搶了菜攤丟了江山】乙文。
註二:參閱【德不配位】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