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師 善財 sandy Tin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時和 Ailing the flying kite 梅琪仁 李旼 切格瓦妮 【沉靜絕美】
more...
德不配位 去(106)年,新政府上任之後,禍事不斷,先是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傷亡,接著年金改革引起社會對立,以及強推一例一休致全民皆輸;近日,軍隊官兵染毒事件頻起,再因二二八事件撕裂族群;如今,又擬以保防需要恢復過去有「抓耙仔」之稱的單位;另藉「轉型正義」之名打擊政治對手,讓社會油然興起一股莫名的惶恐。 探究新政府禍事不斷的原因,有人用「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句古語來涵括(註一)。新政府的施政,自有人批評、也有人辯護,本人沒有置喙餘地。至於「德不配位」,就值得探討!國學大師南懷瑾說:「德不配位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打個比方說,這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分量,你非得給它放上十五斤、二十斤、五十斤的重量,那這個桌子會怎樣?它就開始發抖、變形,出現崩潰之前的先兆。」(註二)閩南語有句形容「德不配位」的話,那就是「沒那個屁股,要吃那個瀉藥。」 童年時,長輩經常提及前述那句傳神的閩南語,只是多半用在批評別人「自不量力」。職場上,看到某些人的學歷、能力及見識,都不足的情況下,升遷卻常常捷足先登;但說也奇怪,這些人一旦坐上顯不相稱的位子時,不是業務頻出狀況,就是自己身體負荷不了。我有一位交誼莫逆的同事,不到40歲就升到高階文官,他為了不負長官的栽培而終日孜孜矻矻,又苦於屬下的掣肘而無可奈何,就任兩年即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設若他在年資足、歷練夠,按部就班升到該升的位子上,或許可以勝任愉快而直到退休為止。如今想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不僅是惕勵的話,還真有它的道理。 彼得原理指出: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人趨於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由此推論,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的人所占據。過去,政府對於政務官或高階文官的培養,概有一套行之多年的制度,何時接受訓練?何時調換職位?何時到校進修?總有一些步驟,究其目的在於避免「德不配位」;可惜,自從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扁政府沒有利用執政機會培養人才,只是讓同黨同志過過「官癮」,以至於許多重要職位更換頻繁,甚而有幹不到兩個月的部長(註三)。如今,再次政黨輪替,當然找不到足堪重任的政務官。 綜觀新政府的眾多政務官,感覺「耍嘴皮子」的多,「實事求是」的少;尤其,一旦發生事端,也少有扛起責任的擔當。政務官乃是「國之重臣」,是國家興亡盛衰之所繫。如今,讓這批「德不配位」的人,主宰我們的未來,無怪乎亞洲週刊說:台灣這個國家終將自我解體(註四)。
註一:參閱http://www.nownews.com/n/2016/08/17/2207666註二:參閱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1211/mobile/odn-20161211-1211_00184_008.html註三:參閱【換的省思】乙文。註四:參閱https://www.yzzk.com/cfm/blogger3.cfm?id=1482983542842
這篇真適合在南部的處境。南部一位當了十年的市長,當初使用一些惡招搞倒自己的老師。十年來,只會政治任命,討好媒體(颱風還會在媒體大老慶生),不重視教育訓練,只重視網路打手(底下的小羅羅幾乎都是網媒人才),可憐,十年來歷經重大天災人禍,縣市資源分配均不公平。南部如果多一些像老師一樣敢言的人,才是人民之福。
民主的理想一【選賢與能】,在台灣似乎永遠無法實現,所以【德不配位】乃必然的現象,這也是我們的宿命,後果只好大家一起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