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15 04:18:56瀏覽1667|回應4|推薦8 | |
湘靈鼓瑟 分類:隨性詩詞2009/03/04 13:56
背景略說 沒人有能相信這是唐代科考的一份考卷。作者錢起就在考試的有限時間裏面,隨手把湘靈鼓瑟這個題目寫成如此ㄧ氣呵成。整首詩具有完整性,前後呼應,對湘靈(湘君或湘夫人)彈奏瑟的樂音周流繞動,隱含哀怨有動態的描述,而結尾兩句嘎然而止,留下空境。由動而靜猶如ㄧ幅意象畫,而哀怨是這首詩的主題。
錢起神來之筆的「湘靈鼓瑟」是這樣寫的:
善鼓雲和瑟, 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 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暮怨, 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潇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
成語-瀟湘夜雨描繪的正是一種淒清。有一個傳說,說到舜死於南巡,兩妻-娥皇和女英殉死於湘水,或許這就是淒清感覺的緣由之一。古代楚境就是今日湖南,湘水流經其間。楚境多傳說,更有屈原抑鬱的詩篇傳世。在屈原把楚地巫師請神的頌辭修飾成文學的《九歌》中,就有「湘君」(男神)和「湘夫人」(女神)兩折。兩神均為湘水神。沒有任何蛛跡能說湘君就是舜,湘夫人是舜之二妻之一。也就是說,舜的二妻殉於湘水,與湘水女神的湘靈兩個傳說混為一體了,成為湘靈(只有一女)為舜之妻,因為舜在南巡時,死於蒼梧,稱為蒼梧君,其妻殉死於湘水,兩地相思猶如湘君和湘夫人悵然不得相會,於是湘神(湘靈)總在夜雨瀟湘時鼓瑟,其音幽傷,據說當地人總是隱約聽得到樂音。
《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是請神頌詞,請湘君,由巫女頌唱,盡訴期慕之心,請湘夫人,由巫師唱,訴說其愛慕,願能巫山雲雨,和楚王與神女交一樣心思。主題當然不能用在幽怨的湘水女神思念夫君的感情中。但是湘夫人是湘水女神的概念,借用於湘靈鼓瑟的女主角上面無疑合適的。湘水女神深愛的男人是舜--蒼梧之君,這是舜之妻殉情的另一個傳說了。兩妻合體為一,應稱為湘夫人,不宜稱為娥皇或女英任何一女。 * 胡適認為《九歌》和屈原一點關係也沒有。胡適往往淺論,不值得多說。他是不懂史學真諦。史學一半是藝術,一半是科學。藝術的一面和科學的一面必須融合。正確的做法不是破壞,古來所傳,無有證據推翻者,存古說;有新證時,可改寫。這才是史者態度。屈原改寫《九歌》之說,無新證則應保存。 ** 我們很難從湘君和湘夫人的君和夫人稱謂辨別男女。女子可稱小君,女性名有XX君如鄧麗君等。湘君和湘夫人的性別,是從詩句中看出來的。 中唐詩人劉禹錫談到湘水之神時,把娥皇和女英並稱,謂:「君問二妃何處所,零陵香草露中秋」。劉沒有明講舜,卻說「九疑雲霧至今愁」。顯然他根據的是舜南巡,中途崩駕於蒼梧,葬於九疑山附近,零陵有舜廟。詩文透露他採取了舜與二妃的故事,見其詩:
【瀟湘神二曲】劉禹錫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雲霧至今愁。君問二妃何處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斑竹講的是二妃悲傷的血淚化為班竹。
在劉禹錫另一首詩歌中也談到《九歌》中的迎神。如下:
浪淘沙(部分詩文) 劉禹锡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在潇湘渚迎神,若是湘水神,無疑正是湘君和湘夫人兩神,其中湘君為男性神,可以排除,女性神則是湘夫人。湘夫人因此比對為舜之妻。勉強的講,也可以說:湘夫人是娥皇和女英,兩者為一體。大膽的講,湘夫人就是舜的妻子,不管是一人或兩人。零總的紛紛傳說營造了哀怨的氣氛。
我對於樂器並無深刻的認識,也從沒聽過瑟音。但就李商隱說的:錦瑟無端五十絃來看,這種樂器至少有二十五弦或更多,對照七弦古琴的單調卻沉穩的音色表現來看,瑟音表達顯然要複雜的多了。對照東傳日本的三絃琴(三味線)只能彈奏節拍和簡單韻律,瑟音也有可能在音階上面可以上下自如,而音階正是傳達喜怒哀樂的手段。對照頓音甚多的琵琶,琵琶樂曲如寒鴨戲水、如夕陽蕭鼓等節奏分明的樂曲,瑟曲有可能是綿延不絕如女性情絲的千絲萬縷。對照起於秦國的箏,箏就是爭,殺伐之氣濃厚,十面埋伏就是箏曲,若是湘夫人以箏為器,恐怕是無法引起楚客不忍聞了。如泣如訴的樂器在白居易口中是琵琶*,這也是女性慣用樂器。我猜想琵琶固然適合表達心情,而瑟更添哀怨吧。 *見白居易的琵琶行。
成語又云:琴瑟和鳴。顯然七弦琴沉穩而圓潤的音調象徵君子之德,是男性的象徵,瑟音在推想中可以是綿密的百般柔情,所以和鳴中的瑟顯然是女性象徵。這樣想,湘靈鼓瑟就順理成章了。此處所說的正是推想。
* 此處推薦古琴以及琴曲。這種樂器和唐宋詩詞,尤其唐詩有密切關聯。所謂吟詩,往往就是根據琴曲的簡單曲調吟唱字句。琴在本質上是不能夠表達複雜的變化的樂器,也很難和西洋樂器那樣,和很多樂器交響。這並非是中華音樂输給了洋人的玩意,漫天飛花和ㄧ枝雪中顫動的梅花孰優?孰勝?那是沒法比的。中華樂音另有境界。反觀瑟,那可能就是千絲萬縷的樂器了,卻也不是西方樂器。 瑟的形狀 (這是當時北一女部落格的提琴/園丁幫我找的配圖,大夥文字往來,交誼甚深,如是數年矣: 有關白話解 所謂白話解,不是白話翻譯。白話翻譯不能越過詩詞原文,但是白話解運用了白話,並且在文字中寓有解釋的意思。也就是說,除了翻譯以外,隱帶解釋。文字上越出原文沒有關係。是否能用白話新詩來翻譯古詩詞呢?我否定了。白話文只能寫精練散文,很難寫詩,它的體質不能滿足詩詞的要求。
錢起 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 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 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暮怨, 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潇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
CHF白話解:
湘水之神-湘夫人擅長興雲奏瑟,她胸懷的哀怨伴隨著樂音,總讓世人有機會聆聽。 河仙馮夷(冰姨)聽了,不由得起舞。(冰姨,冰姨,妳真了解湘夫人的心情嗎?) 唯有在地的楚人,才會不忍心聽下去吧! * 楚地人民(今日湖南)歷經了世事浮沉,看透了屈原、賈誼的悲劇,又聽了那麼多貶官南經湘水的沉重步伐,又怎忍心聽得下去呢? 那悲苦的曲調愁染了金石,那幽幽的清音吞沒於空境。 瑟音使蒼梧君-舜黯然神傷;也觸動白芷散發香氣。 瑟音隨著流水流轉於湘浦;瑟音隨風飄過洞庭湖。 ㄧ曲彈畢,不見彈曲的人兒,但見江頭幾抹山峰的青青!
錢起當年見到「湘靈鼓瑟」這份考題,出題的命官要考試子是否知道舜南巡死於蒼梧,湘夫人淚灑湘水殉死的故事。想看看他們是如何用詩的體裁來講這段故事。錢起一詩成名高中。
在短短的五言詩中,錢起以「善鼓雲和瑟」來破題,說這是湘靈鼓瑟,提到「雲」 暗示湘靈能興雲,暗示瀟湘雨,興雲就是佈雨。 用「楚客不堪聽」來講,瑟音的悲淒。 「蒼梧來暮怨」:點出湘靈的夫君是舜,以「暮」一個字讓人知道,這是蕭湘夜雨。 「苦調淒金石, 清音入杳冥」和「白芷動芳馨」:這種筆法很近乎《九歌》,其中尤其是「白芷動芳馨」和《九歌》中湘夫人詩句「芷葺兮荷屋」很像。我懷疑錢起寫本詩時,回憶了《九歌》詩句。那是一種用很多當地植物和自然景觀來搭配詩中人心情筆觸。至少讓錢起想起了白芷這種植物。此外,劉禹錫該是記得錢起的詩句,才有「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苦調淒金石, 清音入杳冥」以及「流水傳潇浦,悲風過洞庭」:狀飄飄動態,使瑟音從湘水漫散於四方。這是全詩最精妙處。
這首詩人間絕唱,並非僥倖。也能看見中華詩詞的藝術高妙質地(Texture)。以個人所讀的英詩來相比,竟無一首能相撚。 *撚的意思就是搓麻繩,亦即由於質地差別,很難把任何英詩和這首詩像搓麻繩一般撚在一起。
附文:
其一 瀟湘夜雨-八景之一 馮濟灝寫於
瀟湘夜雨必須和詩文中的湘靈-湘君/湘夫人的傳說合在一起,才能知道夜雨的蕭湘原就是形狀了她們的心情。
其二 蕭湘夜雨--彈詞 馮濟灝寫於 2010年
演唱者:周映紅 詞名:蕭湘夜雨
瀟湘夜雨的來源應該就是湘君/湘夫人的傳說來的。主題在於遠離家鄉,弱病纏身的悲傷。錢起的湘靈鼓瑟裡面講的—楚客不忍聞講的就是這種淒清。我在白話解中才補述了屈賈的抑鬱和遠流的異客沉重的步伐。周映紅的彈詞講的就是這樣的感情。使用了一對三言和五言為一個對句。押韻在ㄤ韻。吳語和國語完全不同的發音,然而不論文字上或演唱上都是能押韻的。唱者在平仄上面也很留意,尤其是句尾押韻的地方。這就說明,方言之多,也不妨害國家考試。 *賈宜研究是我過去寫的一篇論文。原文早丟了,只留下回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SrXoxflvA
她唱得是很好,卻少了幾分江浙女性的柔媚和婉轉。下面這兩個視訊大家可以看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JnLeSXlVp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C3DzNQcdVY
瀟湘夜雨彈詞: 雲煙煙,煙雲寵帘房,月朦朦,朦月色昏黃。
陰漫漫,一座瀟湘館,寒淒淒,幾扇碧紗窗。
呼嘯嘯,千個瑯杆竹,草青青,數枝瘦海棠。
病懨懨,一位多愁女,冷清清,兩個小梅香。
只見她薄囂囂,囂薄羅衫薄,黃瘦瘦,瘦黃花容黃。
眼鬆鬆,鬆眼愁添懷,眉蹙蹙,蹙眉恨滿腔。 靜悄悄,靜坐湘妃榻,軟綿綿,軟靠象牙床。 黯淡淡,一盞殘淚燭,冷冰冰,半杯煎藥湯。 可憐她是氣喘喘,心蕩蕩,嗽聲聲,淚汪汪,血斑斑濕透了薄羅裳。 情切切,切情情忐忑,嘆連連,連嘆是嘆淒涼。 奴是生離離,離別故土後,孤淒淒,棲?寄他方。 路迢迢,雲程千里隔,白茫茫,望不到舊家鄉。
她是神惚惚,百般無聊懶,影單單,諸事盡滄桑。
見那夜沉沉,夜色多慘淡,聲寂寂,聲息愁更長。
聽那風颯颯,颯風風淒淒,雨霏霏,霏雨雨猛猛。
滴鈴鈴,銅壺漏不盡,打冷冷,鐵馬響叮噹。
篤嚨嚨,風緊帘鉤動,淅瀝瀝,雨點打寒窗。
叮噹噹,鐘聲敲三下,卜咚咚的譙樓打五更。
妃子是冷颼颼,冷風禁不起,夜漫漫,夜雨愁斷腸,
從此是病汪汪,病魔入膏肓。
其三 舜與湘水女神的傳說 這段是網路摘取的。內容稍有錯誤,順手改了。湘水女神被模糊的認定為舜之二妻。個人採用湘水女神為湘夫人,傳說來自於《九歌》。雖不否認,也不採用湘水女神為娥皇和女英的說法。顯然湘水女神的傳說,源頭有二。 河川女神的詩文,除湘水女神外,尚有洛神賦一首。可做引申閱讀。
四千多年前,堯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便在君山泣血而死,从此君山的青竹浸染了斑斑血泪。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其实墓也简陋,墓前立有大书“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墓前有石级,石级下一条用麻石铺砌的甬道,两旁石碑上刻二妃画像和历代诗人的佳作:北面是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南面则是唐宋乃至近人的咏叹诗词,盛唐之李白、常建、刘禹锡,清代的赵嘏,直至近人鲁迅也有“不知何处吊湘君”之句。墓前一对望柱,高近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