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牧:張好好詩并序
2013/12/07 09:17:31瀏覽1888|回應11|推薦15

杜牧這首張好好詩並序,載諸全唐詩與樊川文集》。遺世尚有親筆原稿,民國以後為人所知。根據原稿校對全唐詩與樊川文集》,印刷版中有幾個字,幾句與原稿不符合。當以原稿為準。

本文分為兩折,第一折是我對本詩的註解與白話翻譯,以及個人的評論;第二折貼出杜牧原稿,並用以校對本詩。朋友能看看他的書法。

多年來我已經把文言文和白話文揉合為一體了,成為具有自我風格的筆路。在作白話翻譯時,使用了純白話。昔日在學校讀書時,教制要求必須通過第二外語考試。我和師長爭辯中文有二,一為當代白話,一為古典中文,所以該算為兩種語文,除了英文外,不需要再修第二外語。師長都是外國人,不能理解中文有兩種,實為兩語文。沒獲得認可。只得修法文。既然中文有二,在翻譯古典中文時,一定使用純白話文。否則何必翻譯呢。此處朋友可以讀讀我的純白話文了。

CHF是我的中文名字縮寫。

杜牧:張好好詩并序

分類:隨性詩詞

                    馮濟灝原稿:2010/12/03 16:34

                    2013年十二月六日改寫校正為定稿

 

寫在前面:

 

杜牧之張好好詩,見於全唐詩。然根據杜牧手寫行書詩帖,校正數字,意義也因此略有改變。由於本詩用典數處,頗難讀通。隨手翻譯為白話,貫通其詩。卻也未必全都正確。但是以網路所載許多類似解釋本詩的作品,我的翻譯和註解,應該是比較好的一類,畢竟我讀了杜牧詩帖元手跡,在中華歷史上,也具備相當之程度。道聽塗說,或隨意摘取他人文章可能性較少。平生讀書,比較有大膽假設,也下些功夫了解所以然,加上通曉詩文結構。此為其長。饒是如此也未必通解通了,詩中一些用典與當時習語,推敲加上推想,未必都對。

 

我不知道杜牧(803 AD~ 853A D)為何對於青樓女性有如此深的感情,張好好還不是他唯一描述的風塵女子,杜秋娘更為有名;我也不知杜牧為何哀愁,寫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官宦子弟的他,應該是沒有太多的挫折才對,然而他給人的感覺就是多愁善感,猶如女性。召妓陪酒,是唐宋官場的慣例。蘇軾也難免,李白更不用說,嫖妓也是常事,如本詩中所談的沈氏兄弟,這兩人其實還算是有點良心的。惟獨杜牧和晏幾道(小晏)對藝妓情深如此。這裡的妓,應該都是藝妓,賣藝之外,也很難不賣身,只不過有較多挑選對象的機會罷了。我相信小晏和杜牧都嫖妓的。和其他男人並無不同。小晏純粹就是愛這些藝妓,杜牧要加上幾分哀愁。在詩詞作品的藝術層次上,杜牧就憑著幾分哀愁勝過小晏。我總覺他的筆觸近乎日人川端康成。杜牧遺世有樊川文集》。「張好好詩並序」更珍貴的還有杜牧親筆書。可見其書法。

 

 

平生的崎嶇道路,使我接觸不少風塵女性,在心裡,我都沒把自己看得比她們高。奇怪的是,一置入青樓場合,也許我飲酒無量,卻在內心毫無淫慾,酒和色對我言,是分開的。往往就是醉酒也無色。似乎就是古羅馬斯多葛學派的感覺--- 一眼看穿了本質,舞榭歌臺的浮飾,環佩裙釵似乎都是空。我是沒有一次和她們有過實質的關係。置入其中,為工作、為應酬都有。無逢場作戲心思,卻也不會去指責嫖妓的男人,總覺得這是天性。

 

杜牧這首詩看到了歡場女子的悲哀。小晏遺世的詞篇只看到思念她們,杜牧的詩,洞徹了她們的哀愁和不幸。若問我這兩人,一前一後在唐宋兩朝,誰最愛女人?不看太多歷史資料,只讀兩人詩詞,我的答案是:杜牧。

 

杜牧得年50, 哀愁詩人總是不長命的。

 

******

 

杜牧:张好好诗并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  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後一歲,公移镇宣城,复置 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 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睑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長裾。雙鬟可高下,纔过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小谢楼(),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諷赋期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幾歲,散盡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爐。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斜日掛衰柳,凉風生座隅。灑盡滿襟淚,短章聊一書

 

 

********************

 

馮濟灝(CHF)白話翻譯本五言古詩

 

杜牧本詩之體格:

本詩可稱為五言歌體,殆漢歌之體之遺傳。稱為古詩當無不可。本詩體利於敘述,有韻腳,卻無嚴格平仄規定。

 

本事:

故事引發之人為沈傳師與沈述師兄弟二人。沈傳師主政江西(南昌),先占藝妓張好好,後轉讓給其弟沈述師為妾。據傳沈述師死,張遂流落洛陽,當爐賣酒矣。杜牧避開了沈氏兄弟此事,僅談張好好。藝妓生涯本是如此。其風由唐入宋,也多年矣。

 

 

張好好詩以及序言

 

--- (杜牧)在太和三年的時候,在江西入幕昔日吏部沈公(沈傳師)帳下。張好好當時十三歲。因為善於歌唱而入了樂籍。次年沈公調職到宣成(江西南昌),又把好好的樂籍轉入宣城。又過兩年,沈述師(傳師之弟)著作郎,用雙鬟的代價,納之為妾。再過兩年,我卻在洛陽的東城見到好好。想到舊時,頗為傷感,寫下了詩篇,送給好好做為紀念。

 

* 雙鬟:指千金高價。语本 辛延年 《羽林郎》:“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樂籍中……後二岁,为 沉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取自網路釋詞)

CHF:此為引申之義也。雙鬟本無金價。取典於一鬟五百萬,兩鬟一千萬。杜牧在此處取「雙鬟」為語詞,典故當初自漢歌《羽林郎》中所說的胡姬當爐,張好好後日賣酒於市井,同。

********

 

--- 妳本豫章地區(南昌)的女孩,(當時)不過是十三出頭罷了。猶如含苞,更像初成尾的漂亮鳳鳥。

********

 

--- 紅潤的臉若帶托之蓮花。閨居於半天高的樓閣,依傍章江飄渺的碧綠。

就在這裡,(大家)等著聽妳的歌聲。檯上擺足了美食,主公(沈傳師)左右看看四座,才訝異自己的侷促不安。漂亮吳地嬌娃引介妳,就看見含蓄的妳,氣質映照於長裙。。頭上兩個髮鬟能梳得高,也能落,剛過了穿青羅衣的年紀。垂袖的霎那,竟如()盼盼一般。

 

* 吳娃:趙武靈王寵妾,後為皇后。此處翻譯為漂亮年輕的女孩。

* 長裾與羅襦:前者為裙,後者為上衣。漢以來之婦女穿著。

* 双鬟可高下,纔过青羅襦:推測此為年紀的象徵。藝妓在學藝女孩所著之衣與髮飾與見客之後應有不同衣著與髮式。

* 「也能落」。唐代有堕馬髻,髮髻半落,以增慵懶和嫵媚。

* 盼盼:關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後被徐州守帥張愔納為妾室。白居易遠遊徐州,張愔設宴款待他,席間,還讓寵妾關盼盼歌舞助興。

 

**********

 

--- ()開口唱一聲,音色嫙亮如小鳳凰。所有的弦樂都被制壓在下,而引出塞管的蘆管高音,沒有樂音能夠超越。聲音穿透了雲霄,主人嘆息道:天下從未有此美音。贈送了天馬錦和水犀梳。無論是在龍沙山看秋天的浪潮,或是明月下遊東湖,從此後,是時常見面,(要是)三天沒見,就感覺時間過得好慢長。

 

* 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此處所說有兩類樂器,一為弦樂,聲音中和,一為北方塞管,聲音高亢。今本寫為裂,或有不宜。杜牧詩帖,此字近似引,也就是張好好的清越聲音和塞管樂音相揉合,制壓了其他弦樂(此或為英文說的Descant。此為北方音樂高亢之現象。今日京劇依然襲高亢秦音(西皮)或可知也。這個解釋,出自己裁,不能定案。

 

* 塞管:塞外胡樂器。以蘆為首,竹为管,声悲切。繁絃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冯集梧 注曰:北人吹角以惊马,一名笳管,以蘆为首,竹为管。 南唐.馮延巳 《鹊踏枝》詞之三: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晏殊 《清商怨》词:“夜又永,枕孤人遠,梦未成歸,梅花闻塞管。(參考來源為網路釋詞)

***********

 

--- (這以後)玉體如滿月的飽和;艷麗姿態如春天的舒展。紅色殷唇如是小巧,步態變成輕緩慵懶。(由於沈公東調宣城),旗幟飄飄,隨江而東,歌聲在畫船中無有間斷。謝眺樓旁的樹木為霜所凋敝,無礙句溪蒲灘前的暖沙;身外一無所有如塵土,也無妨酒樽前的歡樂盡興。

 

 * 霜凋小谢楼(),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极欢娱是杜牧用句的藝術。意指,身為藝妓,就是一無所有,任人取樂,真正的生命就是「霜凋小谢楼() 」和「身外任塵土」。這幾句詩句,為全詩的精神(主題)

***************

 

-- (此時)集仙()館的集仙客(沈述師)飄然而來,(他的)詩賦才華可堪司馬相如。用碧色的瑤佩當妝奩,又用紫雲車來接妳為妾。此後,(妳的歌聲)就如封閉洞中傳來的微弱水聲,又像高高月亮的蟾蜍孤影一般,(再也不能親近了)

 

*沈述師時任集賢殿,有可能任集賢校理。本詩美稱之為集仙客,又稱沈著作。

*****************

 

-- 沒幾年的時間,當年的高陽酒徒散落四方。洛陽再度看到妳當爐賣酒(討生活)。妳問我:到底怎麼搞的,年紀輕輕就有了白鬚,(妳又問我),昔日朋友都還在嗎?(想我)落拓江湖,又怎能不如此呢。在店裡痛哭一陣,天上的雲和河中的水,都是初秋時分的模樣,斜陽照在衰殘的柳樹上,涼風吹拂角落桌椅。我是淚灑衣襟,援筆寫下此詩。


第二折:張好好詩並序的原稿與校正

唐代書法家以及詩人留下書法詩帖,寥若晨星中,杜牧為其一。張好好詩,經過歷代鑑定為杜牧真跡,然詞句與全唐詩中所載略有不同。訛誤難免。今以原稿為準,改正其文。由杜牧手跡來看,我們知道,從楷書蛻變的行書(也有參雜草書筆意的行書)該是士夫通用體。大草(狂草)並不普遍。唐代也是整合楷書不遺餘力的朝代。中華楷書定格於唐楷,直至今日。

*唐代大草代表書家為孫過庭(書譜序為代表),狂草書家先有張旭,後有懷素。個人頗愛狂草,讀帖六七年。

 

本葉為張好好詩帖第一葉。其行書可作學習書帖使用,對我而言,這並不只是書法帖,這也是史料。態度和書法家略有不同:

原文: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  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後一歲,公移镇宣城,复置 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 鬟纳.........

下面的原詩帖,所寫文字如下:

.....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

後人編全唐詩,多寫成:塞管()圆芦。見1950年代初世的杜牧原詩手跡,可知其文是:塞管()圆芦。「引」和「裂」在唐楷中相差甚遠,行書因楷而變,筆法也看出此當為「引」。後人改成「裂」,強調張好好聲音清脆,使得塞管用力去吹,也不能提高音階,以致於吹裂了蘆管這個元件。若作「引」則不然,塞管是北方樂器,適合高音階吹奏,好好的歌聲也是高亢的,所以是她的歌聲引動了塞管的蘆管樂音。弦樂無此高音階,所以是被制壓了。我使用了這樣的推斷。

 

塞管是這種樂器的名稱,蘆管是塞管的發聲元件,另有共鳴器。

下面這一葉,原文如下:

霜凋小谢楼(),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諷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

對校杜牧手跡,原文當是:霜凋小谢楼(),而非全唐詩所傳:霜凋谢楼樹,杜牧寫到這裡的時候,害怕讀者認為霜所凋敝的是謝眺樓,特別用小字加一個樹。當依原稿修正。依照晉唐的書寫習慣,寫錯了,直接用更粗的筆墨在錯字上更改,或者塗掉重寫一字。並不嚴格要求一定無塗改。王羲之的蘭亭序開其風。此處多加個小字--樹在樓之下,分明杜牧無意更改詩句。原詩句就是:霜凋小谢楼。樹是註解。當從此看。

附錄:(為網路摘取的介紹本帖文字)

 

下列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张好好诗卷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纵28.2cm,横16.2cm

  是唐代诗人、书法家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撰稿人:肖燕翼)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979961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CHF狗爺/馮濟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0 16:34

有關士

我想這樣吧。朋友不要為了我學生時代一個接近遺忘的拼音字intellitia而傷腦筋。我很不確定這個字怎樣拼。畢竟那是大學時代,雖然也讀洋書,程度很差。

記憶猶新,這是出自於俄羅斯民族思想史或文化史裡面的東西。深信這東西和中華自古以來強調的士極為類似。俄羅斯民族跨歐亞,固然有歐俄和西歐民族文化交互影響,甚至信仰來自東羅馬;卻也有亞洲的一面。談到士,除了中華以外,只有俄羅斯曾經具有類似概念。

美國並不真的很差。我曾讀過一本美國人寫的教育哲學,談到美國教育改革,認為欠缺精神基礎,更說要用超絕主義(Transcendentalism)貫入教育,以此精神整合教育。在社會良知方面,我曾讀過一本策略計劃(商科管理學的書),講到策略必先考慮造福人群。沒有這個考慮,就不夠格稱為策略。這和孔孟思想所講的大利是一樣的。確實不再是人人圖己利,符合人性,因為人人圖己利,就能得自然的平衡這樣的思想了。因此我們也不至於講,美國甚麼都沒有。美國當今是世界上最有實力的國家。

看東西能客觀能平衡,沒有誤導就好。

謝謝。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狗爺!
2013/12/10 09:14

謝謝狗爺耐心教導.  小肉球沒有什麼國學根底, 俺是學洋東西的, 您一講吉朋, 俺就眼睛亮起來, 您雖不愛莎翁, 俺可如數家珍. 

俺沒國學根底是真的 -- 係金ㄟ!  只限於小時候被爸媽逼背的唐詩宋詞, 以及自己去看的中國章回小說, 現代文學都沒看過 (除了俺很熟悉現代的武俠小說.)

不過, 俺很會掰, 就算沒看過也能跟人打筆仗!

明白了, 您對 "士" 的定義是 "知識份子" (the intelligentsia).

您是 udn 新人, 小肉球混到 udn 八袋長老, 這裡的人幾乎全都熟識.  "沒有我這個人" 兄算英文中的 eccentric, 不要相信英文字典, eccentric 就是特立獨行, 沒有負面字義.  他心很直, 說話方式在俺廣泛人生經驗中絕對直來直往, 沒壞心眼, 小肉球常和他抬槓.

他講什麼, 別客氣, 槓回去, 基本上, 他是就事論事型, 但很會打破砂鍋爭到底.

俺在這裡發言, 算 "投名狀", 想結識於您. 

文言文的東西啊, 不 "了" -- udn 有很多國學很好的格友, 您慢慢去認識.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10 10:37 回覆:

回小肉球:

我在寫士的概念的時候,加了Intellectia這個字典查不到的字。幾十年前讀俄國史,特別下了功夫研究了托爾斯泰,不只在一兩本書中提到十九世紀俄國對知識分子的定義,覺得那個定義頗為近似中華的士。所用的字就是Intellectia。我們知道美國人使用Intellectual這個字時並無士的概念。俄國文化史談到Intellectia,卻有類似於中華的士。按照俄國的定義,我們很多政客並無資格被稱為 Intellectia。這是我記憶中的一個很特殊的字。剛剛在網路查,Intellectia果然和Russia有關。字典居然無此字。我怕年代久遠,拼音忘記的。不敢堅持。

妳也能從歐洲史中談到法國在十八世紀一些知識份子被稱為Philosophe來推想俄國的知識分子概念。Philosophe不是Philosopher,這些人不見得是哲學家,卻是領導社會走入新思潮者。我翻譯為哲士。哲的意思是明理。

特別講一下概念。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10 10:44 回覆:

若是用這種概念來看托爾斯泰。他肯定不是美國人講的知識分子。卻因為有社會意識和良心,可稱為士。關心同胞,省思人性而有人文教養的人可稱。

若拿我們的官場陋俗來看,托爾斯泰一文不值,他該到英國或美國修一兩個學歷。因為他大學可能沒畢業,不能當官。這種陋俗真是嗚呼哀哉。


CHF狗爺/馮濟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0 01:19

我希望自己領個頭,使朋友對我們的詩詞曲等產生興趣,從而豐富人生。沒意思在此地談學術。個人也非學中文的人,就算歷史,過去也未必真懂很多中華歷史。這些年人老了,文化落葉歸根的心驅使自己多做了些進修罷了。大夥一道走走看,以趣味為主,不是在這寫論文的。

如何?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0 00:24
《漢語古今基本語法手冊》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易經語法分析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都不是台灣地區的出版品。《中國文法語
文通解》久未單獨重印,要讀實體書只能去舊書店淘寶,至圖書館
借閱。或者可以考慮下載電子檔參觀。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10 01:06 回覆:

補充仁兄所列的幾套書,此處建議朋友在網路上搜尋王力所著的詩詞格律。他這本著作言簡意賅。又因為是語言學家,對於漢語有深刻研究。這本書能輔助朋友讀詩詞,甚至能寫詩詞。

爾後我還會介紹一些詩詞,甚至發表一篇中華詩詞曲與新詩簡綱(正在寫)。王先生這本書能夠啟發。他是篤實學者。

戈載的詞林正韻並非是最好的韻書,卻是最通用的韻書。他的時代已經沒有入音了。在本韻書中依然列有入音之部,主體的各聲部以平上去編寫的。和我們使用的中語接近一些。網路搜尋:上海古籍出版社,然後找到本書,可以下載。

兩書對朋友有益。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10 01:06 回覆:

補充仁兄所列的幾套書,此處建議朋友在網路上搜尋王力所著的詩詞格律。他這本著作言簡意賅。又因為是語言學家,對於漢語有深刻研究。這本書能輔助朋友讀詩詞,甚至能寫詩詞。

爾後我還會介紹一些詩詞,甚至發表一篇中華詩詞曲與新詩簡綱(正在寫)。王先生這本書能夠啟發。他是篤實學者。

戈載的詞林正韻並非是最好的韻書,卻是最通用的韻書。他的時代已經沒有入音了。在本韻書中依然列有入音之部,主體的各聲部以平上去編寫的。和我們使用的中語接近一些。網路搜尋:上海古籍出版社,然後找到本書,可以下載。

兩書對朋友有益。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9 23:49
>>民國以後的白話文已經不是這回事了。在語法上面與古代很不一樣。

溝通國語文法與文言文法,數十年前有楊伯峻《中國文法語文通解》做過
此努力,唯影響似乎不大,學者講解語法仍以古代、現代各自成書為主。
2010年王朝忠《漢語古今基本語法手冊》為又一部著作。正文第一頁說:
文言語法與現代漢語語法雖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並不太大。今日感到文
言難讀,主要是古今詞彙差異的問題。王氏的書有許多表格,語法單位以
古今共用為主,不同處則列條詮釋,可以參觀。


>>有多少人能把古典易經看懂了

很多人都自稱讀懂了《易經》並將讀《易》心得公諸於世(不然哪來如山
如海的解《易》著作?)。去除那些「《六經》注我」的解《易》著作,
追求《周易》原始意義的各種書籍,在書名、作者、形式、內容、文本流
傳、解釋演變各方面都有深入討論——雖然仍是言人人殊。其中趙榮珦《
易經語法分析》經由對《周易》本經的卦辭及爻辭,說明詞法、句法,在
此基礎上加以語法層次的分析,附以現代漢語通俗譯文。雖然選擇專書講
解其語法的著作已有一定數量,都是綜論泛談,按部就班從第一字分析到
最後一字的專書語法著作,趙氏此書是第一部。趙氏此書的譯文括弧很多
,都是其認為經文有省略的成分或關聯詞。當世語譯古書,以不注括弧為
主流,嚴謹度自始不足,影響其譯文的可信度。我雖然不認為趙氏此書的
譯文有必要,但同意其所說:語法分析是一把《易經》入門的全能鑰匙(
第十二頁)。

字典詞書等針對詞彙的工具書以外,語法也很重要。以前學者有楊氏《通
解》排比語文虛字不知寶愛,古今句法如何歧異亦未嘗深究。現在王氏《
手冊》溝通古今語法,並進而告訴讀者其間差異並不大,古典難讀之議可
解。講解專書語法及詞彙的著作也愈來愈多,有些著作書末還附有詞典。
專書詞典更是不勝縷舉。這些工具書對於閱讀古典都有幫助。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10 00:10 回覆:

回應:

 

仁兄的看法與介紹的書,言之成理。目前人在外國,買書也不容易,朋友大多在台灣,倒是可以買來讀讀。仁兄概念是這樣:今古不能說沒有差異,但是差異可以架橋。值得大家都試試。古典其實是很珍貴的。這些年搞政治的,不是真懂價值,鄙視傳承,害了大家。中華古典蘊藏有智慧。不要錯過了。

 

至於個人,比較幸運的是先母從我小時就叫背古典,讀書時又得恩師姚教授強制讀古典史書,更巧合的是恩師與先母均在開封女中畢業,對於古典的看重好像有校風傳承。昔日被逼得摸索,今日大致是能讀的。我沒學會先母讀古典的吟哦法。也就算了吧。

 

我舉出當代人讀不通易經。經驗來自看了媒體很多易經哲學博士或道者大師,他們講的易經,實在是十萬八千里遠。這也不打緊,很多人還很糟糕的相信他們的瞎扯。這就很有害了。受儒道教養者,很少有人敢胡說的。長嘆三聲。

 

謝謝在我板上留言。受惠了。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9 18:39
陳澧《東塾讀書記‧小學》:「地遠則有翻譯,時遠則有訓詁。有翻譯,則
能使別國如鄰鄉(《方言》,即翻譯也。);有訓詁,則能使古今如旦暮」
陳澧所舉楊雄《方言》(楊字從木不從手,段玉裁《經韻樓集》有辨)為辨
析通語凡語與四方異語別語之詞書,翻譯之涵意可知。讀外國古書不懂,自
然要查翻譯;讀本國古書不懂,該查的是字書詞典,絕非翻譯。
狗爺所謂“中文有兩種”,中國古書需要白話翻譯之說,本人也無法接受。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20:04 回覆:

回應:

 

我之所以這樣講,是看到今日中文與古時中文有極大差異。清代以及更早的前人,不論在散文以及詩詞上面都有一致性,或許有「時遠」的隔閡,可以用註解的方法,溝通古今。民國以後的白話文已經不是這回事了。在語法上面與古代很不一樣。唯一還能時遠而通的僅為文字本身。也因此,今日語文和古代語文我視之為兩種語文。然而,這是個人看法,不同求同。

 

這種情形和西歐包括英國的語文與拉丁文的差異是一樣的。英文古書,大約可以推前到十五世紀,至少我讀十八世紀Edward Gibbon 所寫的The Decline and Fall of Roman Empire,感覺和當代英文是稍有「時遠」的感覺,卻能把整本書讀完,莎士比亞我沒興趣讀,也免強讀了一些,情況一樣。要讀更早的西洋著作,還是只能看英文翻譯本。這種情形發生在讀中華古書上面是一樣的。一般人僅具備當代中語文的訓練,要能讀懂甲骨片上的記載而或莊子,以至於史記這些書,就算查字典也看不懂。不是這樣嗎?至少我覺得中華古典讀起來比The Decline and Fall of Roman Empire難很多。已經不是「時遠」罷了,簡直是「地遠」。我說翻譯就是本於這個事實。也就是說等於英文和拉丁文的差別。雖然看英文字典,很多字來源於拉丁文,或間接由法文轉入的拉丁文(應該是1066年以後,法文才影響英文很大)。英文和拉丁文是兩回事。

*我很後悔的正是當年沒選拉丁文當第二外語。同時選美國研究為主修,逃避了拉丁文的需求。

*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Roman Empire這本書,西方學者也作注疏,有些「時遠」的隔閡,甚或「地遠」的拉丁文隔閡可以貫通。

 

個人平生,僅在大學時代花了一半以上的時間讀中華歷史,下了相當的功夫,固然是學淺,讀中華古典,沒看過白話翻譯本,也沒這種版本可看,資治通鑑、史記這類書都買古本,以朱筆斷句。試問當代國人有多少人能這樣看古書呢?這等於要當代英國人讀拉丁文古典一樣不可能了。你不妨問問看,有多少人能把古典易經看懂了。易經的文字和當代的文字能說是只有「時遠」的隔閡嗎?

 

我很佩服你的引證和定義「訓詁」與「翻譯」的差別。講得是沒錯的。卻不適應當代台灣人的實況。我們以白話文翻譯古典是一種必要。猶如英國一群人用英文翻譯拉丁文古典是一樣的。前說並有否定你的說法。我的大學恩師並不認為古典和當代白話是兩種語文,要我硬讀那些古書,讀不懂了找她問學。

 

我們的國家在過去二三十年來,不鼓勵國人學習中華古典,越來越多的國人看不懂古典了。這種現實,我們要看清。所以我在讀詩詞賦曲時。並沒有讀白話翻譯,當我介紹這些作品時,一定加入白話翻譯。也是分享的意思。只寫幾個註解,我看是不夠的。

昔日所學都是西學,中學僅在大學時代用功過。這幾年文化回歸了,六七年來走過,有點收穫時,都是歡欣。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20:05 回覆:

更正

然而,這是個人看法,不求同。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20:09 回覆:

更正2

前說並未否定你的說法。我的大學恩師並不認為古典和當代白話是兩種語文,要我硬讀那些古書,讀不懂了找她問學。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20:31 回覆:

為了介紹中華詩詞,我想盡了辦法。嘗試了多種方式。另有一篇介紹錢起的湘靈鼓瑟。除了背景介紹外,這首詩所寫了白話解。白話解的意思就是以白話精煉散文,融合註解和翻譯,使朋友能讀懂這首詩。白話解成分中對於原詩的翻譯是盡量貼近原詩,註解融化在翻譯中,增加讀者的了解。以後你看到了,可以批評,我來改進。其目的就是分享給板面朋友。不然,讀了該詩,也未必能深刻了解甚麼意思。

今日的我,讀中華古書,方式和你講的一樣,先看本文,後看注疏,再不行就查字書和類書。尤其過去幫人搞有酬翻譯時,要把英文翻譯正確,我自己必先搞懂古書,那當然就是翻譯。

至於我寫李白,杜甫和蘇軾等詩人時,引用其詩句於行文中,那也不是翻譯,可以使讀者對古人有認識。

大凡,甚麼方法都試過了。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9 18:14
>>傳統的"士(的)德(行)"要求,要求"士"能把所知與同胞分享


小肉球小姐自稱中文不好,她的問題("士""能"讀為一詞),是外國人學習
中文才會發生的問題。狗爺為小肉球求小姐詳細解釋了"士(的)德(行)"
,還附帶解釋了"士(的)責(任)"。可是對於何謂"士能",偏偏沒有解釋
——連"士""能"兩字不能讀為一個詞都不說明。解惑只解一半,虎頭蛇尾,
有始無終,非師道所宜。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18:48 回覆:

回應:

謝謝指教。我把士做為名詞。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同樣的使用法。行文確實會產生誤會。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18:59 回覆:

回應2:

反而是我不用心,沒看懂小肉球的問題在哪裡,只知道順著自己的思路來回應。以後該用心看懂朋友所寫以後才來回應。細心很重要。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真的看不懂
2013/12/09 06:59

狗爺,小肉球是真的看不懂。您在下頭回答的:

傳統的士德要求,要求士能把所知與同胞分享;在眾人迷茫時,當群體的眼睛,看到方向。

看不懂!真的!

什麼是 "士德"?  什麼叫 "士能"?

"在眾人迷茫時, 當群體的眼睛, 看到方向" -- 做領導人嗎?  做燈塔嗎?  做舵手嗎?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16:38 回覆:

回覆小肉球:

我們從中華民國的國歌一句話來看:諮爾多士,為民前鋒來看士是甚麼。這句話不是文言文,而是先秦古文。今日很少人能寫這種最古老的中文了。話的意思是:你們這些部落中的士,一定要站在族人的前面的領路。語出周文化概念。

一個士,是整個部落人民培養出來的人。他回饋族人的就是當族人的眼睛,看到方向。徐悲鴻曾經有幅話,名為:奚我后,后其來蘇(這也是古文),意思是:族人在痛苦中,等待的就是后。后可以是一個士。也可以是很多士構成的力量。引領族人踏過危險,走入平安。

中華知識份子自古都被賦與責任,稱為士責。社會養育了士,士的責任就是走在族人的前面領路。你可以想想看,假如這些士不知感恩,而是自認為高人一等,凌駕於族人之上,甚至吃乾抹盡。他們能夠領路嗎?我們這些年罵政客離人民太遠,不知疾苦。他們根本沒資格成為士。不管是在外國拿到甚麼鳥學歷,都不符合中華定義的知識分子(Intellectia)--士。

從孔子以來,要求士的道德,也就是士德是謙和恕。自詡為士,先要知道族人的生活與哀樂,這就是恕。別把自己高高在上就是謙。這是中華對士的期許。革命時代的國歌,期許知識份子一定要走在國人的前面領路。這是基於我們的文化,要求知識分子必須盡到的本分。

我們的文化比歐美發展得早很多,也有我們的特色。只是這些年,都是要外國取經,人們淡忘了自己的根了。在UDN活動,第一次回覆烏拉瑰有關延陵公子觀樂與民謠的關係時談到周文化,這裡再度談到周文化概念。這些東西,怕是在學校裡也沒多少老師能教了。

我們都是草民,談不到甚麼引導不引導。至少在謙德上做好。貼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分享,寫的東西。別人看不懂就是失敗。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了。過去我的部落格,點閱都不高,就是我的失敗。自己還需要磨練。達到分享的目的才好。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9 21:08 回覆:

給小肉球:

我太粗心,沒看清你的問題。答非所問。樓上的朋友指出了問題。請參考樓上對話。

是我的錯。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介紹
2013/12/08 17:53

小肉球看得一楞一楞, 眼睛發直.

很高深, 超出俺山東小老粗的理解範圍, 高山仰止.

杜枚活50歲, 李白活61歲, 酒為遮戒, 多活11年.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8 18:08 回覆:

給小肉球:

傳統的士德要求,要求士能把所知與同胞分享;在眾人迷茫時,當群體的眼睛,看到方向。士德盡在於生活於同胞中為其中之一。能夠分享就先要要求自己把所知通俗化。不能做到通俗化,不能達到分享的目的,那就是功夫不到家。謙謙士德的謙為易經之一卦,使人了解自己是群體的一分子,而非高山,讓人抬頭也看不到山巔。

願我每次提筆都把分享兩個字勞記心中,把看法與鄉親分享。做到了才敢講士德。

謝謝。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8 18:18 回覆:

我從修行開始至今,從不飲酒,也不涉足聲色。酒為穿腸藥,酒是色媒人。是該有節制的。就算葡萄酒有益心血管,前提也在節制兩字。今日的我連啤酒都不沾了。昔日飲酒,暢快豪飲,最愛台灣純高粱,認為全世界的名酒,無一可比。中國白酒氣濁,西洋威士忌味雜。

酒必須節制!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10 01:26 回覆:

給小肉球:

妳貼的這個傻狗頭,讓我看了N次。每次都微笑。這傢伙看起來又傻又莽撞,還帶幾分可愛。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杜牧後人 杜德喜 ?
2013/12/07 23:17
安徽,貴池 ,杏花村 ,杜牧後人(?) 杜德喜 書 折扇 
Du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9352527
懇請不吝賜教?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8 07:27 回覆:

謝謝貼文。

個人少旅遊。學生時代離開美國後,從未再度踏入斯土。多倫多離紐約僅八九小時車程。也從未動念美國遊。

貼文中諸寫真成了導遊了。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3-12-08 07:50 回覆:

本圖牆壁所貼文字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也書唐杜甫等字樣。中華姓氏本為宗族之標記。同姓者大多為同宗。杜牧與杜甫為遠親,均可祖述於杜預。我讀春秋左傳,見過杜預注解。杜牧之祖為宰相杜佑。

杜氏一門文武輩出。杜氏後代應能上朔杜預,下及唐代大小兩杜。此無疑問。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