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26 09:48:06瀏覽5017|回應5|推薦11 | |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事件,在華、日人民之間流傳甚廣。此處若重複的扯,扯不出多少名堂。昨日觀看失、空、斬,想到這一段,就講一些東西,補充家喻戶曉的不足吧! * 失、空、斬為三個單元的戲,所談失街亭,空城計與斬馬謖。空城計非史實,失街亭與斬斬馬謖為史實。
馬謖怎麼死的?目前只有兩套書可以參考,其餘的一些傳述不足為信,一為陳壽三國志,這是第一史料,蜀志,卷九,馬良傳記之下附有馬謖傳,約十短行(武英殿版),謂:「謖下獄物故」;另一為資治通鑑,卷七十一,魏紀三。謂:「收謖下獄,殺之」。有些人根據陳壽講的「物故」,認為是病死的。這是過度推論,物故者,化為物而不存,這是我的釋義。物故並非病故。人少一口氣,就是物,物化就是死了。此事件處死者還有將軍李盛,資治通鑑認為先處死馬謖,後處死李盛。李盛位低而死,馬謖的死刑是必然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是否揮淚?三國志與資治通鑑都講他揮淚了。諸葛亮不是咬牙切齒,而是揮淚,原因在哪裡?
他怎能不揮淚呢?街亭之失,使得蜀軍倉促退兵。街亭的位置已經很接近曹魏的防線,一旦由街亭突破魏的防線,那是勢如破竹。此次機會一失,就永遠失去機會了。他又怎能不哭?文韜武略,馬謖有文韜,曾建議諸葛亮南征,攻心收服各蠻邦;馬謖無武略,好論兵也只在文韜範圍之中。諸葛亮不能識人,不但失去北攻機會,同時也害死了馬謖。武略除了平日讀兵書以外,更須了解人、事、地、物、時,對敵我的判斷,往往是瞬間。馬謖不具備將材,平日就該觀察到的。馬謖副將王平都比馬謖強。王平只識得九個,十個字罷了,戰陣之上,需要另外的才能的。
我貼出諸葛亮生前的北攻示意圖給大家作參考。從第一次街亭失利到最後一次死於五丈原。可以到諸葛亮均以漢中為補給區,從多方面企圖攻破曹魏的防線的路線。
也請注意本圖右邊所標示的秦嶺。由於先父是西北的部隊,局勢吃緊後,奉國家命令,由西北撤退至四川。他的部隊和諸葛亮的部隊運動方向相反,是往南走的,在秦嶺遭遇共軍腰擊,有過惡戰,該部隊也經歷了蜀道難的困境,最後成功撤退到四川。先父平生不唱京劇,惟獨喜愛失、空、斬。赴台為軍統/保密局扣押一年,出獄前,先母在監獄門前認出他的聲音,聽到他唱得正是失、空、斬的一段。我畫了這張示意圖,才了解他為甚麼喜歡那段戲。他和諸葛亮都到了同樣的地區,運動方向不同罷了。道途上的艱難與惡戰,感觸深!總是思親! 本圖寫成諸葛亮北攻圖。在三國志與資治通鑑中,正統是魏,這種北攻被寫成北寇。我選用中性字眼,也不說成是北伐。 本文在臉書引起回應,下面是我的回覆。回覆重點在於怎樣讀史,汲取正確經驗。
回蔡老弟: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和劉備的感情極深。出師表能看得很清楚。北攻的失敗就在這一次。你任主管要特別注意這一點。精確估計部屬的能力,不要派給部屬不能負荷的任務。那是害他的。主管須有識人之明!諸葛亮畢竟是人,既不是神,也不是妖道!他因此揮淚和自責!示意圖中也看到:街亭失守,大事敗矣。諸葛亮念念的北攻大計使他自己焦慮過度,死於五丈原。此外,先父當年撤退的路線與諸葛北攻路線接近。那是極難走且艱險的路途,他居然辦到了。我現在連這張圖給父親看看的機會都沒有了,悵然!我希望他在天上能看到,我讀歷史半生,直到這兩年才逐漸看到他走過的歷史。過去,當代史,根本不接觸。我太無知,也太幼稚了。
回蕭老弟:你說得這種正統觀念,從孔子開始就這樣。我推崇孔子,卻沒有接受他這種大一統概念,同時對於夷狄華夏的種族意識,決不推薦。這些列為孔子的時代侷限。不能讀死書的要義就在這裡。到了多元種族國家,種族主義很糟糕的。孔明最高的智慧就在他和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那段講話。可見他不是臥龍,而是很仔細且積極的研究局勢發展。有人說那段講話是後人編造的,那也無妨,只要看看西蜀的發展,也可知諸葛亮的策略與觀察很高明。賣草鞋的草莽劉備無此眼光,靠著誠懇,與信者不疑的心胸,弄得一片天。
給大家補充幾句話:諸葛亮輔佐劉備,硬是替沒有基礎的劉備爭得一席之地。不可謂無能。但是,自從失街亭之後,無法寬解,以至於憂慮過度而死。死前與司馬懿對壘。司馬出自世家,熟知兵書,更有實戰經驗。他問來使:貴丞相一日飯量多少?得知諸葛飯量日減,司馬乃採取等待政策,料定諸葛不能久戰。兵法有謂:圍城為上,攻城為下。諸葛果然病死了。他無法和敵人拼一口氣誰長!與人對敵,首求心情穩定,次求一口氣勝過敵手,如此方可談其他。我觀司馬仲達(司馬懿)極具智慧,絕非怕了諸葛,不敢交戰。世人讀史,汲取經驗。總得把史事摸清楚了,方有經驗可汲。司馬懿這種決定才是好經驗,等待本是最高藝術。諸葛在街亭失利後,拒絕部將請求再戰。認為,深自檢討更重要。也可知他非簡單人物。積鬱而死,他被自己擊敗的。
有關等待的藝術,朋友可參考好幾部電影所描繪的狙击手(Sniper)訓練。Sniper可以等待兩三天,然後一槍斃敵。電影中也有教訓的。司馬懿在對壘時,所採用的手段,可稱為狙击藝術!等待過程中,焦慮是大害! 蕭鵬洲寫: 日本的德川家康亦是〝等待〞藝術的精煉者。
馮濟灝回應: 回蕭老弟:德川用心之深,旁人難比。日本有長篇小說談德川。三河起家之德川,不但善於等待,且讀儒書(也是有選擇的讀),善於用藥養身,此外,捨貴族女子娶寡婦農女,可見德川通遺傳。錦衣玉食之女子體弱,後嗣無法擔重任。德川早有算計。如此這般,值得了解。在織田與猿面秀吉交替的時代,德川只要有一絲動靜,立刻喪命。隱忍等待非常人可為。中華人物中,司馬懿可以比擬!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