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3 14:27:12瀏覽1292|回應0|推薦8 | |
以羅傑英文筆記簡說記憶涵泳的運用 我沒有意思在這個部落格談英文學習法。只用一些筆記,說明英文的學習也使用記憶涵泳。研討大草,也有類似筆記,把一個草字從甲骨和金文以至於唐待狂草的資料一字一葉,也有筆記。甚至使用攝影,在自然界中,看到大草的啟示。拍有相片的。這些就不談了。 *當我們知曉張旭和懷素感於外界而有書法,這種感知可用攝影學習如何看(Learn how to see)。攝影成為學習器材。 我想,人之有緣,不須千萬人支持。這不是選總統。只要有朋友能交流就行了。英文學習以記憶涵泳為學習基礎,最後的結果大家能想像嗎?連我這種無語言天分的人都能學的不算壞。相信人人都能辦到。雖然是說,不在乎有多少人看到,還是希望台灣人能看到這篇文章。整個台灣幾乎沒有真正的文史者以及藝術的高成就者。甚至留學生到了外國,英語文很差,都怪我們的教育有問題。我不以為然,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不懂「記憶涵泳」上面。此外,糟糕的速成心態也很壞。自我記憶栽培的不夠,難有人才。
繪畫和音樂也是要靠記憶涵泳的。名畫該記憶於明堂,名曲記憶於心田。如此才能涵泳和超越!談色彩不過是RGB/CYM,談樂理,不過是音頻的7/12音。變化多端,在乎運用。古來藝術家的作品先要能涵泳,才有希望超越和創造。
抱怨在台灣學的英語文到外國不管用,先問問,做了類似於羅傑筆記沒有?每個字詞真把聲音記在心田了嗎?舊時代的台灣大學畢業,照理講,在外國不出半年就能適應課堂,三年內當能適應各類英語環境。所學的字詞是死的,沒經過涵泳,如何脫胎?此外,對於文法,受到了誤導,以為不必要學習,學的時候又沒有好的教科書來貫穿文法概念。這是很大問題。所有外語均須習文法。印歐語言另有語法特色,與中語不同。我們無法和西人一樣,僅學基礎文法就能應用的。只不過文法需要整合,並且和中文文法對比,如此可橋接。這種書在市面尚不存在。惜哉! *台灣過去的英語文教育由英千里等人的規劃,是相當強的。不是想像的很差。 ** 我從孩子就業的職前訓練內容中知道,有規模的公司會在職前給她們一本文法參考書,以便查考。並非是我們想像的不用讀文法。對於我們這些外國人,實難了系印歐語的獨特特性。好的文法書,必須找出印歐語的特殊性,把有別於中語系的特點,如單複數,時態等詳細講解給學子。再把英語特性都找出來。和中語可互通者不必多講。這是我的領悟。如此的話,一本文法書,並無大篇幅。益於學習。這種書的特點在於比對中英語,找出橋接(bridging)原理。 本篇心意,意在啟發與啟蒙。追加這些話,用意依然是啟蒙。我們的子弟需要啟蒙才能成才。 有心的朋友,請細看這裡貼的筆記箋葉。
左邊一頁,寫於2013年,
這些字的條目之首,僅接該字的entry,有語源記錄,注記了該字的來源,使用印刷體。這三個字,並未完全英文字義解釋,其中夾有中文,為何?我們是雙語者,這些醫學名詞以加入中文有益於記憶。這些字都和我自己現行健康問題有關的心血管專有名詞。 angina是心絞痛,myocardial infraction是心肌梗塞,embolism是血管堵塞。堵塞精確的字是 thrombosis 和thrombus,寫在embolism條目之中,做為比較。 我一生都是講實用的,沒實用價值,是不會花心神的。就算詩詞,也因為可以和作者共鳴,才研究的,史學可以有借鏡,理同。
字源上,angina,拉丁文意思是 squeeze,希臘文是 strangle,所以是絞痛。中文的絞,十分傳神。
embolism,希臘文意思是 insert,但是 thrombus,意思類似,卻更精確,希臘文意思是 clot,也就凝結塊狀的意思。血栓應用 thrombosis,使用embolism雖然可以,卻隔了一層,那是甚麼東西(mass)堵住了血管的意思。
這些字歸納在 Medical概念之下。從這幾個字,可以回憶到 Medical概念下很多字,這是羅傑筆記龐大的力量來源。這裡的大概念就是Medical,次概念是心血管。
**************
右邊一頁概念是運動 (Movements),次概念是 Walk/Run。
本頁總共溫習了五次,從2011年7月到 2013年5月,歷時兩年多。
裡面有幾個字:strut,scamper,scramble,lurch。有字源的只有 strut和scamper。
strut,舊英文拼音為 strutian,意思是 protrude stiffly(直挺挺的意思),又有 wasp的意思,wasp意思是:新教徒,神氣巴拉的。字義是:walk in arrogant way。 不難了解,語源中講得直挺挺的,可以形容走路。此字既然有直挺挺的意思,和直挺挺的東西有關,所以相似字為 support, bar,rod。這是多義字,因為本頁是Movements,多義不談。本字直挺挺的語源概念,可以演申為支撐以及棒子,鐵條等類東西。
scamper,荷蘭語源為 schampen ,意思是slip away (溜跑),拉丁文campus,是 field (場地)的意思,合在一起,從一個場地溜跑。 相似詞:scurry,scuttle,相反詞:dawdle, loiter。 概念上,顯然就是老鼠逃竄的意思。
scramble,無語源,相似詞為 stampede,rush,commotion,dash。 字義為:clamber。意思為手腳並用, 此字和 scamper,在快速運動上有重疊,但是本字更有手腳並用的急速運動。如敗軍撤退,可用本字。
Lurch,無語源,相似詞為:motion,roll,stagger,wobble,heave。 字義為:move unsteadily,move violently。 也就是走路搖搖擺擺,吃力的意思。
我們看到,英文這些字,字義並不容易記憶,搭配了概念化,以及語源,相似詞,相反詞,與字義,還不夠,所以我溫習了五遍。大約是可以記得和使用了。
下面的左右葉是昨日寫的。累積了多年的筆記,已經會的字詞不在筆記中,比較不熟的字詞都透過概念化整合過一次。昨日把累積在Attitude 大概念之下的字詞理出兩個次概念,順手寫了兩頁增補。其一在左,採用相反兩個次概念---忍氣吞聲/以高調待人。次概念用中文來寫,和用英文寫並無差別。當以概念進入記憶時,已經脫略文字形體了,這是要點。不能讓任何文字鎖死了概念。大概念用英文是順利編排。概念中的字詞,往往是動畫,圖化,聲音,或中文或英文形成的認知。還是建議要有本英英字典。我此處的中文,不是查字典的,是我用自己的中文概念寫的。 今日我早停止寫筆記了。指是有習慣把就筆記放在案頭,近日很閒,順手寫兩頁,當做消遣。
右邊為態度的另一種,持保留態度。
**** 這個部份,按照邏輯來講,不應該定名為羅傑筆記。Dr. Peter Mark Roget的母語就是英語文,不可能有這個部份。只是為了方便,依然然稱為羅傑筆記第二部份。定名為橋接(Bridging)
這次所貼的左邊箋葉,起於個人常用的語詞---「困境」的英文橋接。已經知道的字詞如Predicament不論,紀錄了比較少用的英文字詞,來源哪裡來的?朋友不要只去翻漢英字典,這樣不能記憶深刻。可以把困境兩字寫在眉頭。放在那裡等待機會,平日要準備一種小筆記簿隨身攜帶,看電影,和西人講話,看報紙、雜誌、甚至看書時,有這個英文單字時,就記錄在裡面,這樣才會變成自己的辭彙。前說的羅傑主體也是這樣做的,第一次接觸,來自於日常生活,寫在小筆記簿裡面,三五天後納入羅傑筆記中。不這樣搞,光靠查漢英字典找出來的字辭,寫成英文很可能會不通的。也就是所有字辭全要實際的經驗過,並有經驗時的環境做為參考,才能形成記憶。我們訂出來的中文概念也一定要是我們自己心中的語文,困境時我常用的語詞。
此處有四個字詞: mire, slough, ensnare (ensnarement),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最後一個詞是我查上海交通大學的漢英字典查到的,其他三個都是在電影或電視裡面聽到的。意思都是困境。 在這種橋接筆記中,不寫字義,只寫相似和相反詞。
mire 近似於 mud , sludge, swamp等 slough 近似於 marsh, wetland, mire ensnare 近似於 entangle, tangle, enmesh
從相似詞中,增加更多關於困境的字詞。這是本意。
貼文右頁,也放在橋接部分中,於理不合。這些字都是非正式(informal)英文,來源大多是看電影,看通俗小說時的經驗,讀英文教科書,甚至文學,未必會有這些字。此處略提鉛筆的的用處。我看書勾重點都用鉛筆,之前介紹過使用2B,是有原因的。英文通俗小說,看了就丟那種,甚至 Roget's Thesaurus,都用很爛的有如昔日台灣草紙那種材料印刷的,在那種紙上,只有2B鉛筆適用。鉛筆軟硬度的選擇,是要看書的紙質決定的。這一葉很多非正式英文,多是看小說看到的,看的過程中,沒有翻字典,只用鉛筆勾勒,全書看完後,循跡找出這些字,寫在筆記中。由於我的英文字體已經改進,無須我一個字一個字介紹。朋友參看所貼。問問自己,這些字看過沒有呢?若不做筆記,當然會忘記。左邊箋頁,寫於212年6月24日,近乎一年溫習兩遍,右邊箋葉,寫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在前面 寫作張旭和懷素兩人書法的十天,沉浸於二人書法之中,心想:學習之法門何在?記憶之法門又何在?遂有本篇。 文白兩文體對我而言,一旦歩入古人世界,就會呈現較多文言句法,脫離古人世界才能轉換成白話。本文略含文言,朋友鑒察。 所說是否有理則不論。記憶之涵泳僅為個人對認知之體驗。 記憶之涵泳
寫懷素草書何所似這篇人生紀念文章時,提到一般人(非書法家)學習草書的方法。我是這樣建議的:
- 建議讀帖,而非臨摹。讀帖後以當代非毛筆筆具練習。採用明堂內觀法,亦即西方心理學所說之Reminiscence (聯想追憶效應),本效應為科學所鑑定,即以眼觀三次以上,令之沉於記憶底層,經過時間之效果,終能自然浮於腦際。浮於腦際之時,已非各別之一字或某些筆劃,而是多字之聯想串連,看似奇跡,實為記憶之整合。不要刻意記憶,多次眼觀即可。
我想,會有很多人質疑,為何不要臨摹,自古以來,不都是主張手要勤才能學東西嗎?這就涉及書法家與非書法家學習草書的不同要求。非書法家學習草書,重點首在辨讀,辨讀學習,靠的是記憶,然後由記憶產生的涵泳。我用英文一個字--Reminiscence的心理學定義來談記憶凝聚涵泳的現象來說明這種現象。
韋氏字典對 Reminiscence的心理學定義如下:
【psychology】 ability to perform task better: the ability to perform a task or remember information better some time after it has been learned than was possible immediately after it was learned MicrosoftR EncartaR 2009. c 1993-2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這條定義講得是透過初次記憶後若干時間,學習者靠著昔日記憶而有的表現,勝過初學時。我們總認為記憶都是逐漸淡薄,以至於遺忘。心理分析學告訴我們,記憶固然有完全遺忘的可能,相當容量的記憶並未真的遺忘,而是沉積於半意識和無意識層面,造訪或冤魂纏繞 (haunt)我們時,是另一種面貌,甚至影響我們的行為,佛洛伊德提出的面貌是戀母/戀父情結,福洛姆Fromm等人更推演至戀屍等變態心理現象(Necrophilia)。發諸於外的往往是精神官能病症(Neurotics)。心理分析研究肯定了許多記憶並未真的遺忘,依然潛伏於記憶深處。我們面對學習的正面運用記憶的潛能,心理學稱為Reminiscence效應。
為何不重視臨摹?因為不先經過目觀,立刻進行臨摹,由手的模仿進入記憶,會干擾涵泳作用。記憶的涵泳會聚集很多草書文字然後整合,令其自然整合。非書法家和書法家求辨讀時,都用讀帖,然後涵泳,涵泳效果稱為明堂內觀。書法家尚須以毛筆臨摹,吸收古人書寫時之經驗,對書體與筆法做微調。非書法家不限毛筆,任何筆具均可用於試寫。書寫之字體,即為明堂內觀所見。書法家若無明堂內觀,學王羲之,就寫王羲之,臨懷素,則為懷素,難有脫胎之機會。一般人形成明堂內觀後,所寫書體即為自己的書體。巧拙各有天分,不強求。
古人不知記憶原理,授學強迫學子背誦,透過背誦,材料當然進入記憶,又經過相當時日的涵泳作用有所得,就被稱為悟。由於涵泳為不自覺得整合,所以到達「悟」的狀態時,了無痕跡,於是頓悟有似神話一般!這種學習法被稱為填鴨教育。其失僅在強制背誦,達到進入記憶之方法不當。今日為學,進入記憶採用無強制的多次反覆接觸,反覆(iteration, repetition)依然是手段。進入記憶後的涵泳,今古無殊。填鴨 vs. 理解的辨爭並無意義。我們栽培記憶內含,只能說填鴨的強制性有缺陷,必須在如何進入記憶的方法上求改進。
禪宗六祖慧能之悟,當然有材料進入記憶,他在幼時常聽人誦經,資料來源透過聽覺進入記憶。記憶的涵泳作用產生明堂內觀。慧能得力於不識字,少去了許多干擾,不受佛教派別各執一經或數經為論,或主張口唸真言可超脫之眾派影響。情況一如我主張先目觀,不臨摹書帖的原理是一樣的。慧能禪在當時啟發眾人,興於不立文字、直指本心,也敗於不立文字、直指本心。因為慧能之學源於記憶的涵泳,頓悟為涵泳之效果。慧能不識字,卻有材料經聽覺進入記憶。他沒有受到識字的文字障礙干擾,而非慧能禪因源於不識字的不立文字。演變到了後來走了岔道,於是有狂禪、口頭禪、野狐禪,一蹶不振!頓悟是經過記憶涵泳,又加上慧能在意識層面上的理解,那不是悟的原因。因果倒置了。大乘佛教的唯識論把眼耳口鼻以至於記憶均視為無有(空),當佛理相信無妨,用於現世並非真實。
記憶之涵泳存在於人類認識能力之面面。我在教授英語文時,面對學習者不能記憶英文字詞之苦惱時,指導他們製作羅傑筆記,取法十九世紀英人羅傑歸類英文字詞之法,先要學者把每日接觸之英文字詞納入若干概念中,稱此法為概念化Conceptulization。各自索諸記憶中之概念,如汽車之運動,花草之顫動,動物之動作,大概念為Movements,次概念可分類若干;如人類之喜怒哀樂,則歸於Human之大概念,之下之次概念為情緒,情緒之下有喜、怒、哀、樂等,逐次累積生字詞。將筆記置於案頭,每日反覆目擊若干次。並提醒學者,英文為拼音語文,記憶包括記憶聲音,並將聲音與含意結合,而非聲音先結合拼音,由拼音結合含意。其次序為聲音記憶--->含意-->>拼音。慧能的涵泳透過他人誦經,誦經即為聲音,而非文字。英語文學習是聽覺和視覺並用的。 *今日尚有羅傑同義字字典傳世,更幾經修訂。
Reminiscence 效應需有時間在心中涵泳,涵泳過程並非一字一憶,而是諸字揉合,成為文理。經歷二至三年,逐漸成熟。不論讀寫聽說都能在明堂有內觀。以此破解英語文之障礙。效果最能在講英語、寫英文上面體現,人說司馬相如寫賦,如江水之之不絕,如山泉之奔湧。此處亦同,字詞源湧於明堂,如此,英文可學。
學員中有
這種學習裡面,不管是不是填鴨,唯一的理解方法,只有在紀錄每個字詞時,同時記錄字源,英文字詞字源多來自拉丁或是法文,要不然是法文中含帶的拉丁。除此外,未進入記憶之前,實在談不上甚麼理解不理解,填鴨不填鴨。英語系人民並非使用理解而非填鴨就能語文流利,他們經過無數次反覆聆聽的無形填鴨形成記憶。當然,文法的學習可以是理解,不需強形記憶。英文文法經過整合,可以形成一套析理系統貫連,無須死背規則。英語系人民相因成俗,文法學習相對降低。對於外國人如我們來講,很抱歉,這種外語需要記憶的地方和中文筆劃繁複一樣的麻煩。多音節的語言,聲音變化多端,字尾子音稍有差池就是另外的字了。聲音的辨別和拼音都是貯存在記憶裡面的。文法學習涉及理解。此處不談。
親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英文並非是特別的好,只不過在指導學習時,使用了記憶涵泳。這是人生的心得。協助學員進度時,我批改他們的作文,同時檢查他們在羅傑筆記中所列的概念和那些字詞有無不妥。所謂有無不妥是指概念與字詞對應的妥當否。作文無指定主題,筆記隨人日日經驗而不同。這只能是小班,無法批改大班作業,也因此沒有開過大班的課程。英文不是特別好,我卻自信教台灣學習者,一定稱職,所有個人所承受的障礙與挫折都化為教材和心法了。
我必須承認英語文令我很頭痛,並非很愉快的學習。不管是記憶以及涵泳充滿困擾,並非是自發的愉快,而是逼不得已,只好硬往此路走。大約是自己沒語言天分吧。正因為語言天分不足,才有資格教授英語文。學習者會有怎樣的困難,我有真實的經驗。 *語言天分與文字天分並不等當。韓非蔽於言語,著作韓非子暢論萬言。
記憶並非是電腦貯存器,當然會有遺忘。反覆接觸是避免遺忘的唯一方法。上述諸端均以反覆為基礎。
張旭下筆忘我,懷素筆掃千張;使用外語流暢,下筆千言,聽人用外語講重要的話,或讀外文書,能瞬間抓住重點,除了記憶涵泳的基礎外,還需要另一種 Leading factor,正是世人講的才,心中泉湧來自於記憶涵泳,知所取材需要才。領悟他人文章或講話的要旨,也需要才,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所在多有。表達與接受均需才。才僅一斗,所得一斗;才高八斗,接受/吸收八斗,表達恰也八斗,世人驚嘆!眾人,其才約兩三斗,才達五斗,已被視為有才。八斗之才,百年或有一二吧。各安天命,毋須強求。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