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口膠與閩南語
2009/05/04 11:30:11瀏覽5473|回應31|推薦25

昨晚六點半,搭上往岡山方向的高雄捷運。
過了巨蛋站以後,人潮稍微減少一點,我才發現,附近有幾個年輕人。
其中一個操本地口音,其餘的男男女女都帶著一口濃厚的北京腔。
他們的共通點除了年輕,就是若無旁人地邊說話邊咬著「口膠」。

因為他們談話的音量頗大,想裝成沒聽見也難。
裡頭唯一操本地口音的男孩說:「閩南語沒有文字,我沒辦法用閩南語唸文章。」
其他人大點其頭表贊同。

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實際上,沒啥道理。
原因很簡單,沒事多翻翻論語吧!這種事情,孔子老師有教,但是你沒在聽。

《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意思就是今天所謂的「官方語言」,也就是說,孔子在教他那三千弟子時,他用《詩》、《書》這些教材,或者示範官方禮儀在讚禮時,都要使用「官方語言」。這裡所謂「雅言」,又叫做「正言」或「夏言」。

什麼是當時的「官方語言」?
就是西周首都所在地使用的當地話。
孔子平常在家講什麼話?
就講魯國的方言。
所以,孔子在官方場合或者上課,他都會用陜西話,等下班或者下課,他就講山東話。

這也意味著,語言歸語言,文字歸文字。只要有文字,就能用各地的方言對應。
因此,那位本地人不會用閩南語唸文章,那代表他個人的語言能力有待加強,但是,真要這個年輕人用台灣的官方國語好好唸一篇古文,我合理的猜測,恐怕也唸不太來,因為,每個朝代的文字發音各自不同,所以,用現代的發音唸古文,未必標準。

舉個例子來說,文史哲出版社幫黃敬安出了一套書,書名是《閩南語考證》,內容是列舉史記或諸子百家內的漢字,這些漢字如何以閩南語發音,重現其原音原義。
畢竟,在某個程度上,閩南語還保留了唐代古音,甚至部份的上古音。
況且,今天唸唐詩,無法用國語押韻時,懂一點閩南語,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都是唸中國文學的基本常識。

換個方向來看,試問:中國有著各式南腔北調,你覺得說書人走到哪裡都用一口標準官方語言,會有人捧場嗎?
當然,河南說書人在河南說書,講的就是河南話,要不然,帶著一口山西話或四川話,不冷場才怪。難道要作者依照各地方言,撰寫不同版本的三國演義嗎?

過去在台灣民間曾經流行的說唱藝術,就保留大量的「文本」,這種東西叫做「歌仔冊」,上面都是漢字,不過,是用來為閩南語方言記音,以便利說話人運用,當然,不懂台語的人,想了解意思就需要轉譯。

其實,這也和目前保留下來的許多宋元話本或者元雜劇的狀態一樣,你要懂宋人或元人的流行口語,光靠熟悉漢字並不容易,因此,要回到那個年代的那個現場,才能理解以當時口語紀錄的文字。
如果,你還是不能接受,這麼說吧!
《世說新語》裡頭,最常使用的口語叫做「阿堵物」,你只能根據很多類比事件,在《世說新語》裡頭被指稱「阿堵物」的東西有「銅錢」和「眼睛」的狀態,才能得到那是指稱「這個東西」的模糊涵義,但是,你確定這東西是唸成「ㄚ  ㄉㄨˇ  ㄨˋ」?或「ㄜ  ㄉㄨˇ  ㄨˋ」?指稱的意思就是非常明確的「這東西」?

所以,歸納那個很有自信但很武斷的年輕人的意思:「基於閩南語沒有文字,所以,唸不出一篇以閩南語發音的文章」,會在邏輯上形成嚴重的矛盾,更不用說,與實務或學理的經驗衝突。
簡單的歸納,就是:閩南語當然有文字,就是你平常熟悉的漢字。
問題在於,你懂不懂用看場合使用閩南語的語音或讀音去發音而已。

不過,在這裡要補充的是,凡事會有例外,就像有些方言會有「方言文字」,就像香港話的「口桀」或「口胡」。
再舉個例子佐證,以前在某個說唱藝術團,採訪一位從北平過來的老先生,他說,很多北平的繞口令,都是用北平土話唸的,他舉了很多例子,他說他懂得怎麼唸,但是,他就是不知道對應的「方言文字」,更不用說要如何轉譯成「官方漢字」。像這種狀態,就不是「閩南語沒有文字」所以唸不出一篇文章的問題,而是缺乏方言文字,或者某些方言內容缺乏對應文字,使得很多方言只能依賴口傳。

因此,不會用閩南語唸一篇文章,只有三種可能:
一是孤陋寡聞,又不想唸過這些書;
二是缺乏能力,又懶得接受訓練;
三是少見多怪,這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儘管,這幾個年輕人,邊嚼口香糖邊抬頭看著那塊繁體漢字的告示,上頭寫著:「禁止飲食違者罰款一千五」,就算來自對岸的同胞可以裝死看不懂繁體字,至少,那個本地人也不應該是文盲吧?

可見不懂閩南語不是罪惡,不過,故意當文盲可就是沒知識又沒道德。

2009/05/06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城邦論壇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jackal&aid=2913940
 引用者清單(1)  
2009/05/04 15:07 【連小混不易想的北冥世界 ~ 一起來逍遙遊嘿 ~】 去... 誰才是正宗的「國語」...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請先
2009/05/06 00:06
 

到底用閩南語能不能念文章?這要看文章是用什麼文寫的.

如果是文言文,古漢文,當然用閩南語可以唸.相同的道理,這些古文用客家話,上海話,廣東話,還有下面有位網友提到的河南話,通通都可以唸.

如果文章是用國語白話文寫的,用閩南話唸起來就會有困難.樓下另一位網友問你網主能不能用閩南話把你的這篇文章唸一下?我猜你一定有困難.即使勉強唸出來,別人也聽不太懂.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9-05-06 11:21 回覆:

請你有空去翻翻各地的方言辭典吧!


大陆 青年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素质
2009/05/05 22:23

大部份大陆人读繁体文,句,词,基本可以。单独一个字,没有上下文,不是常见的,和简化字离太远的--基本上不会。会写的就更少。

至于现在能够去台湾的,只是有钱人而已,有没有文化鬼才知道,顶尖的概念是什么?台湾人都认为有钱人就必定顶尖?像安利纽催莱这些人。在大陆一直是搞非法传销起家的。近几年才洗白,其它搞传销的人搞到多少家破人亡的不说。但这群人绝对可以称为一群垃圾中的人精。这群垃圾去到台湾那边有排晒命了。

       某人素质低下怎么就可以联系到一群人上面去了。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9-05-06 07:30 回覆:

我不知道你說的"某人",就事論事來說,我在捷運上看到的青年,談吐不俗,還能用英語和同伴交談,好歹也受過一定的教育.

至於安利,我不認識,就不扯太遠了.


大陆 青年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偏激是指你的语气
2009/05/05 18:34

偏激是指你的语气,特别是最后:“大陆同胞装死看不懂...”

有些字某些人是看不懂就是确实看不懂,怎么就叫装死看不懂呢。繁体字已经远离大陆人那么久了,如果不经过温习或者联系上下文,有很多字确实看不明,这不是想装就装出来的。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9-05-05 21:05 回覆:
除了繁體字的告示,繁體字底下還有英文以及圖示,你說呢?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9-05-05 19:10 回覆:

不好意思,我一直認為大陸同胞有能力用簡視繁.

再說台灣有很多人告訴我,大陸同胞向來是水平特高,不能小覷.

何況能來到台灣的,絶對是頂尖人士.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諸葛亮舌戰群儒
2009/05/05 06:55
我是不是在觀賞 三國演義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俗話說:入境隨俗 主隨客便
公民道德是該再重入國中小教材的
關鍵時刻囉,日本 新加坡 隨處任意
看 絕對不會發現吐痰或口香糖渣
是他們人格高尚 還是嚴刑峻罰所致
令人深思.....

左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大的推
2009/05/05 00:52
深深認同樓主的文章&答覆回應

大陸的崛起  是固然也是突然
在台灣想去否定的並不多
甚至一直也期許和鼓勵馬政府再更積極

但有時候
真的無法接受某部份大陸網友的"見解"
彷彿  大陸一切都是好的
而且好的不容別人客觀與事實的指正

在台灣
還不是中共的政治管轄權
許多相關的規定  在台灣就是法律
不只台灣人  而是生活在此的每個人都需遵守
哪怕只是來台短暫觀光客

可是
某部份大陸網友的"見解"
跟民進黨一樣=總是上綱到"政治"&"兩岸"的議題上
而且    其方式
更是像"文化大革命"的精神那樣
用歪理反駁  還愛扣人帽子
除了看到大陸人的霸道  只剩沒修養的文字

大陆 青年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偏激
2009/05/05 00:45

偏激。

我对这文章基本没有异议,“你不会,不代表我不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我只对文章中的“阿堵物”有少少不明白。

我没看过整个《世说新语》,偶尔读过节选。

想问下“阿堵物”除了<规箴>,还在那些地方出现过,具体指那些。谢谢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9-05-05 08:24 回覆:

敢問"偏激"何指?

阿堵物一詞,在世說新語中,除規箴門有王夷甫外,尚有巧藝門中顧愷之故事.因為你看的是節選,所以,吃芝麻難免掉燒餅.

這樣指出,夠舉體了吧!

方便的話,還請別看刪節本,或者白話本.謝謝!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為什麼閩南語有多種聲調,而且很多一字多音,有時卻有音無字?
2009/05/04 23:53

浙閩粵,自古為百越之地也。其後北方漢人發生了幾次大遷移。第一次是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平定南越(今廣東)。這五十萬大軍後來沒回北方,與當地越人融合,成為今天廣府人的祖源之一。秦末,南越趁亂宣佈獨立,避開了中原的戰火,延續了近百年偏安的日子。後來到了漢朝,漢武帝滅了南越及位於福建的閩越。至此,福建和廣東才真正進入中國的版圖。北方漢人才開始有規模的移入閩粵地區。

第二次是西晉永嘉之亂到五胡亂華期間,北方漢人躲避戰禍,再一波南遷。在福建、漢晉時期的北方漢人移民與當地的原住民,即古百越人中的閩越融合,產生了閩語,後來更分化成閩北和閩南語。由於當時北方移民不佔絕對多數,所以雙方在融合過程中,語言互相吸收,也互相淘汰。閩語保留了許多漢晉時期的古漢語,也保留了許多古百越中閩越的古語。所以兩種都有很多有音無字的情形。這些有音無字的語詞,即是古越語的遺留。

第三次漢人南遷是在唐朝。自安史之亂至唐末,中原漢人開始第三次大規模遷至閩粵,這時的閩南語已經成熟定型了,與當時的標準─中原漢語有很大的不同,為了與當時的中原漢語接軌,閩南語發展出以唐宋時期北方漢語為基礎構成的閩南語讀書音(文讀音),加上原有之以古越語為底層,和漢晉時期古漢語融合形成的說話音(白讀音),組成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閩南語語音系統(和日語的情形相似)。這是為什麼閩南語有多種聲調,而且很多一字多音,有時卻有音無字的原因。


通霄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uo-Yu(Mamdarin) is the best
2009/05/04 23:48
Of all Chinese languages, Guo-Yu (Mandarin) is the most advanced one, that is why even Li Deng-Hui and Chen Shui-Bien could not replace Guo-Yu with Holo.  Whatever language i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let the users decide, not the theoreticians; no one knows in ancient time what language Confucius used; one thing is sure, Confucious did not speak  Ming Nan Hua/Holo, Cantonese, Hakka, Fu-Zhou hua ; these are all dialects - a result of mixing Han and Bai-Yue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who lived in southern China before Han people moved there).  Students in Taiwan are comfortable in using Mandarin in school, so be it.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其實這和閩南語沒有白話文化有關係!
2009/05/04 20:50

其實這和閩南語沒有白話文化有關係!

一百多年前台灣的文人怎麼和其他省分的人用書信溝通?

當然是使用文言文,

這個文言文在現在用台語讀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不過‥‥

現在的台灣人不會書寫文言文所以日子久了後不會相對應的文字來書寫台語那是必然的!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9-05-04 21:07 回覆:

未必然吧!

台語有讀音有語音,有文言有俚語,可以被文人所用,也能被市井小民所講.

所以,只要是漢字,一定有辦法用方言唸.問題是會不會唸而已.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有關語言進化
2009/05/04 19:11

不好意思一直用樓主的空間來表達自己意見.

樓下說得也許對,可能台灣本來100年前是可以用書寫來紀錄台語,甚至如果中國像歐洲一樣,每個地區都一直保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傳統,可能會發展出大家都是用中文字,但寫法截然不同,就像英文跟法語都是ABC,但文法跟用詞卻大不相同.

事實上,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北方人的語言構造跟南方人其實是屬於不同的母系,南方人的語言其實是比較偏向東南亞的語言群,像泰文或越文.

我也不認為中國這近幾百年來的語言同化工程就一定是最好. 就我了解,光是廈門地區的閩南語用詞跟台灣就有不小的差異,跟香港與廣州的廣東話有異曲同工之意.了解當地方言的人都知道,中國地區的方言使用者跟香港及台灣比,多用了更多普通化用詞,像廣東話的"碰"其實是"點",但廣州人卻是用"碰"這個字. 同樣的,台灣在國民黨的統治後,也喪失了許多方言用詞.

不管如何,也許你會認為在大中國主義的方針下,統一語言文字有什麼不好.也許歐洲如果沒有語言上的分歧會更美好,但如果你問他們,沒有人會願意喪失自己的語言. 我也是這樣認為.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9-05-04 20:05 回覆:

原則上我同意你的意見.

只是這應該不算是語言的進化,應該說是受到文化或經濟還是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語言的流變.

不過,書同文的大一統,在政治上有絕對的必要性,但是,我並不欣賞也不贊同,這種大一統的思維.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