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5 11:27:39瀏覽1876|回應2|推薦20 | |
我知道今天已經是五月五日,當然,這並不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不過,因為是五四紀念日後一天,所以,這也是一個滿重要的節日。 基本上,九十多年前搞的五四運動,到了今天,能給予多少正面的啟發,或者說,五四運動到今天還產生多少影響,老實說,只有知識份子在乎,不過,知識份子現在分裂成兩派。 道統派認為今天的五四,只照見當今青年的頹廢蒼白無血色,因此,道統派開出的藥方,還是道貫中華文化五千年的,國文節數增加,加修四書,課綱增加文言文比例。 至於叛逆派,請看刊登於中國時報五月四日的一篇文章:「想我五四世代的學術前輩們」,作者以「知識作業員」的筆名撰稿投書。 有時候,文化無法傳承,不僅是缺乏一個舞台,而是舞台就是這麼大,能跳的舞也只有一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無非只是理想,事實上,舞台就是擂台,只有生死存亡,沒有其他的。 作為一個社會底層且十分卑微的小老百姓,根本談不上是國家社會機器裡的一根螺絲釘,我又能說什麼呢? 我相信「筆者的家父」這句話是為了要紀念逝去的五四,肯定是的。 好個「筆者的家父」,這究竟是國文或文言文教得太好的結果? 當年文言文比例頗高的年代都能教出這樣的國文成就,還想批評現在文言文比例不足會如何,這豈不是五十步笑百步?過去鬧出來的問題,都沒能力收拾,還要講到今天,是不是想太多? 若堅持唸過國文,寫個「家父」,不就能清楚且明白地表達「我的父親」的意思,這種「筆者的家父」的語句,豈不怪哉? 話說回來,要是教育部長不在乎官位,硬是不增加或增加國文教學時數,我們的國文能力或中華文化,就會因此功力大增或就此淪喪? 我看這就不是真正的文化,而是隨著政治正確而伸縮的文化。 在五四過後,作為一個對中華文化略知皮毛的小人物,我所能做的批評,也僅有如此,至於恢復道統,還是留給文化大老吧! 對了!我要補充的是,事實上「家父」就是對他人介紹自己的父親,沒必要還要畫蛇添足的加上「筆者的」才能讓人知道「我在講我家的老豆」而非別人家的,我只能說,這如果不是國文學太好,就是怕現在的人,國文學太差,所以,搶救國文吧!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