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15 00:05:00瀏覽12947|回應10|推薦133 | |
京都有不少佛教寺院,像銀閣寺,南禪寺,龍安寺,高台寺及所謂「京都五山」的天龍寺、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及萬壽寺,都有或大或小的枯山水庭院,事實上日本寺院有枯山水庭園者,約有一半在京都,而這些寺院,大都屬禪宗的臨濟宗。枯山水的英文一般譯為Japanese Rock Garden ,或是Dry Landscape Garden,兩個英文翻譯都比原來的漢字,更容易了解枯山水的意思,也有翻譯為Zen Garden者,直接再譯成中文即是「禪花園」,這個詞就有些禪意,感覺有些高深莫測了。
相傳佛教最早於漢朝傳入中土,到南北朝時,達摩祖師由印度到中土,將禪宗傳入,後與梁武帝在當時的國都建康(南京),談論佛法,但相談不歡,達摩遂出奔嵩山少林寺,面壁修行,就是傳說「一葦渡江」的故事,達摩祖師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始祖,後傳到六祖慧能(638~ 713),開枝散葉,有所謂「一枝五葉」,也就是發展為五個支派,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是唐朝以後的中國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六祖慧能也是我們熟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必惹塵埃」的作者;但宋朝之後則僅賸臨濟,曹洞兩宗傳世。
根據聖嚴法師所寫的日本佛教史,佛教在繼體天皇時代(507~531,中國為南北朝)傳入日本,鎌倉幕府時代(1192~1333,中國為南宋~元朝),國家政權移轉到武士手上,開啓所謂「武家政治」,禪宗此時自中國傳入;鎌倉幕府和禪宗僧人往來緊密,使得佛教的傳播日盛,不止原來的公侯貴族,在新掘起的武士階層,及衆多普羅大眾間,也都廣為流傳,是所謂新佛教興起。再傳到室町幕府(1338~1573,中國為明朝),賡續前朝做法,佛教仍持續發展,甚至幕府的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早早就禪位給兒子,自己在京都的北山殿,出家為僧,但仍掌握實權,北山殿即後來的金閣寺;從這個事實,不難看出日本當時佛教禪宗盛行的情況。
由於獲得幕府支持,遂形成日本特有的佛教禪宗系統,跟中國原來的也不完全相同。武將出身的幕府將軍崇尚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為核心的思想,結合儒家思想、禪宗、及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形成日本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即所謂「武士道」,也影響寺院庭園呈現的樣式,所謂枯山水開始出現,並且也影響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像茶道、花道、傳統文學等,都可以看到很明顯禪宗的影子。
在寺院庭園呈現樣式方面,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寺院庭園擯棄以往的小橋流水、庭台樓閣,而使用一些白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有些也使用苔蘚,營造出所謂枯山水庭園,以象徵自然界的各種景觀,同時在單調的白砂上,掃出各式不同紋路,如漣漪、波浪、漩渦等,形成無水卻似有水之效果,以體現「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理念,強調佛的意義,在於頓悟,也當為信眾,特別是僧侶,修行冥想的輔助工具,讓人內心寧靜,見性成佛,「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每個人都有心,也每個人都能頓悟成佛。
像以枯山水聞名的京都龍安寺,1975年還獲得到訪的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皇青睞,指定要參觀;龍安寺的枯山水,在一片長方形平坦的白砂上,散佈五組,共15塊大小不一的岩石,石堆旁土上長滿青苔,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都有一塊石頭看不見,似在說明「人總有未見之處」。枯山水庭園一旁,大都有座位,提供信眾、僧侶靜坐、冥想,反思内在的空間,藉此洗滌並沈澱心靈,以能更接近禪;龍安寺也不例外。
此外現在一般視為日本高檔美食的「懷石料理」,餐具、擺盤精緻,食材高級,份量不多,但充滿禪意;「懷石料理」原為在日本茶道中,主人宴請客人品嘗的餐食,但現已不限於茶道,部份日本和台灣的航空公司,也會以「懷石料理」為機上餐飲的號召;其實「懷石」之名,最初是指禪宗僧人嚴冬坐禪時,在腹部放置暖石,以形而上的冥想,來想對抗實際身體的飢餓感,也是禪宗思想對日本日常生活的影響之一。
日本的插花,也是另一個受禪宗思想影響的例子;插花相傳最早源自隋朝佛堂裡的供花,傳到日本後產生各種流派,像池坊流、草月流等;西式插花通常以表達花朵阿娜多姿,姣美艷麗的美態為主,所以花材量多樣多、色彩豐富;日式插花一向以花材少,外觀簡潔著稱,以神韻、意涵為上,花可能還不是主要主角,例如會以花實際的含苞、待放及盛開,來代表形而上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等意涵,也是禪味十足。
▲禪宗的臨濟宗,在鎌倉幕府時代傳到日本,引發所謂新佛教運動,鎌倉時代末期,幕府在鎌倉制定五大官寺,名為「鎌倉五山」,建長寺名列第一位。
▲▼室町幕府開府京都室町,初期在京都另定「京都五山」,後來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在五山之上,制定別格的南禪寺,位在五山之上,總共六個寺院皆屬臨濟宗。
▲▼南禪寺的枯山水,雖排名在「京都五山」之上,但枯山水庭園並不特別突出。
▲▼龍安寺枯山水名氣甚大,通常擠滿遊客,也是日本小學生畢業旅行時,必參訪之地,要坐在旁邊座位長時間冥想,大概不容易。對龍安寺枯山水涵意的論述,也相當多,但似盍各言爾志,不一而足;其中最有名的說法,是長方形的白砂礫上,散佈五組,共15塊大小不一的石塊,每組石塊旁的土上長滿青苔,據說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都至少有一塊石頭看不見,似在說明人總有未見之處。
▲▼高台寺的枯山水,白砂礫刷成的紋理,很富變化。(摘自高台寺官網)
▲▼東福寺在京都五山中排名第四,向以楓紅聞名,是所謂「賞楓名所」,上圖是2017年參訪時,其通天橋上及禪堂旁燦爛豔麗的楓葉。
▲▼東福寺的枯山水庭園,也稱方丈庭園,亦名聞遐邇,方丈乃接待賓客之處。上圖為入口,大方丈四周有東西南北四座庭園,共八個主題,包括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八海及五山(以上南庭)、井田市松(西庭)、北斗七星(東庭),詳細位置如下圖(摘自東福寺官網),取佛教「八相成道」,命名「八相之庭」,由日本造園名家重森三玲於1939年完成。
▲▼南庭是東福寺四個庭院中佔地最大的,有四個海上仙島的石塊羣(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及以白砂礫刷成波浪紋理的八海,及鋪滿苔蘚,高低起伏土堆構成的五山。
▲▼由另一角度看南庭(上),中間白砂礫刷成的波浪紋理(下),刷得甚圓。
▲東福寺南庭,高低起伏土堆構成,上面鋪滿苔蘚的五山。
▲東福寺北庭以肥厚苔蘚,及方形石板構成的棋盤式圖樣,稱小市松。旁邊圍繞的楓樹,傳說是東褔寺開山祖師聖一國師,宋朝時由中國帶回,可惜去參觀時葉子不紅。
▲東庭由七根大小不一的圓石柱,及砂礫構成,原為廢棄東司(禪宗語廁所)的殘留物,可惜拍照時只拍了其中四根。
▲銀閣寺的觀音殿,也就是俗稱的銀閣,銀閣寺原名東山慈照寺,是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所建。
▲銀閣寺的錦鏡池,及穩身蒼勁松樹後之東求堂(右),及正殿(左)
▲銀閣寺著名的枯山水,近處為「銀沙灘」,中間為富士山形狀,白沙堆砌而成的「向月台」。一說是這些白色砂礫反光效果特佳,尤其夜間,可增加室內照明。
▲▼宛如波浪的銀沙灘近拍,這些白色砂礫是以花崗石壓碎而成。
▲由銀閣寺旁半山腰的展望台遠眺,可以看到近處銀沙灘的一角,中間的京都市區及楓紅點點的山丘,和遠處天邊絢麗的晚霞。
▲▼京都五山排名第一的天龍寺,位於嵐山,其寺內有水池,名曹源池,在曹源池邊,大方丈前有處枯山水庭園,不大,擺設也平舖直述,沒突出之處。
▲▼天龍寺的曹源池(上)及室內的達摩祖師畫相(下),池中倒影歷歷,鯉魚悠遊,秋天時點點紅葉,風景為京都五山之冠。
▲▼天龍寺有提供遊客素齋(上),雖不奢華,但跟最早懷石料理的精髓,有些相通,精茶淡飯,量不多,例如一塊豆腐,加些芥末,就是一盤菜(下);但擺盤講究。
▲▼生魚片是日式料理特色,懷石料理式的生魚片,精緻量不多,講究擺盤,跟一般擺放樣多、量足生魚片的方式不一樣;但日本寺院的和尚,可以吃葷,亦可結婚。
▲▼日式插花,一向以花材少,樣式精簡,寓禪於花著稱,跟西式插花,花材多,色彩豐富,體現花的窈窕美艶,明顯不同。
▲禪宗化繁為簡的哲理,除了前述對日本飲食及插花的影響;事實上也影響日本建築,像當代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清水模,及很多他的作品,都顯現「極簡風格」,台灣也有不少伊東豊雄的作品,像台中歌劇院等;照片是位在日本金澤,由出身金澤的建築師谷口吉生設計,二十世紀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紀念館內的「水鏡之庭」,也是濃濃禪風。 (摘自Wikipedia)
▲建於日據時代的北投文物館,受日本文化影響,有個枯山水的日式庭園-澄心庭。
2018/06/19 10:36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京都寺院枯山水之美-想山想水見山水,山枯水枯心不枯」一文,已經登上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