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27 21:19:08瀏覽754|回應6|推薦62 | |
今 (2024) 年 1 月 24 日,在安養中心的督導強力要求之下,父親移居到了四人房的「養護」中心。父親原雖不情願,但因明顯不良於行(需使用輪椅代步)、且安養護機構合作醫院評估父親至少中度失能,無法在續留安養中心,不得不同意移居。
時間回到去 (2023) 年 12 月下旬 (12/27),父親先染患了 Covid,其後傳給母親。原本安養護機構在 2020-22 年為了防止院內大規模傳染,防護得滴水不漏。隨著 2023 年政府防疫解嚴之後,機構也放寬了外出與探視規定,住民開始零星染疫。
去年下半年,父母親均時常進出醫療院所;後來某次看診教學醫院泌尿科兩日之後,父親開始嚴重咳嗽,安養中心量測發現是染患 Covid 病毒。當時我們猜想可能跟父親不甚注重防疫,進出醫院不洗手,且多次重複使用口罩的習慣有關。但之前父親多次慨嘆行將就木、做這些有何意義,母親和我也只能無奈閉口。
年邁的雙親染患 Covid,安養中心如逢大敵,協助取得抗病毒藥 Paxlovid 以外,因為父親高燒數日且仍劇烈咳嗽,後來至附近診所取藥服用三四次才緩解。反觀母親則相對健康,除了稍有咳嗽以外,幾乎毫無症狀。
(我自己 Covid 後遺症持續一年左右,相較之下,母親比我健康太多了 )
今年一月上旬 (1/3),雙親 Covid 測試均為陰性、可以解除隔離。但父親身體仍感不適,甚至開始整日拒食,讓母親非常難受。因為擔憂父親無法獲取營養,母親在父親拒食後嚷餓時,會幫他買最愛吃的麥當勞雞塊和薯條。我跟母親說,這樣可能讓父親更加排斥安養中心提供的(無味)食物。果然在此之後,父親不是拒食,就是只願意吃指定的心愛食物 ─ 雞塊和薯條;母親對父親的要求,簡直毫無招架之力。
接下來,母親持續抱怨父親上廁所更加困難,我之前建議過至少吃些水果,母親說父親執意只肯吃麥當勞,我也只能重複聽著母親抱怨。接著到 1 月中旬 (1/12) 母親告知,父親幾乎無法行走,因而坐上輪椅。當天是週五,我跟姊妹們告知狀況,隔天週六妹妹們到安養中心來探視父母。當天父親坐輪椅不想下樓,我勸母親實在不適合繼續照顧;母親還說,沒有關係,父親不願移居「養護中心」,還是她來照顧。
其實在此以前,父親拒絕進行走路運動大約已經一年半了。當他剛開始「拒走抗議」時,我跟母親說,這樣父親很可能得到肌少症,行動力會更低下。不過如同以往,父母親相處的模式就是那樣:父親進行某種抗議,母親就會更積極幫他做事;例如父親不願下樓到去餐廳進食,母親就把食物都準備好拿到房間給父親吃、、、去年年底演變成父親拒食躺在床上,母親就裝好水,拿著吸管蹲在父親床旁讓他喝水;直到父親嚷肚子餓,母親再去買麥當勞給父親吃。
母親有所抱怨,我都默默聽完。該說的建議我仍會說,只是母親常會回說,「唉妳不知道、妳爸爸就是這樣,我真的沒辦法阿」,或是「妳說的這些方法,等妳老了、就知道做不到」等等。所以我雖仍傾聽,但也愈來愈沉默。
真正打破僵局是父親坐上輪椅的第三天。母親告知,她實在太累,持續彎身照顧父親導致腰痛,加上父親晚上仍一直想上廁所,她要協助推輪椅,幾乎夜不成眠。安養中心的專職社工通報督導,母親的狀況不好,於是在兩位機構人員共同勸說之下,母親終於同意讓父親接受機構評估,決定是否讓他移居「養護」中心。
安養中心有「督導」是第一次聽聞。母親轉述督導說的話,跟我之前勸說母親的差不多。不過很顯然的,督導說的話比女兒說的、有力許多。接著在評估過程當中,母親數次要我協助掛號、叫身障計程車等等,我都盡力協助。不過有一次雙親去了醫院,因為看診要等多位病人(現在高齡優先看診的老人,愈來愈多)、父親又嘀咕說不想接受評估,母親就帶著父親回安養中心、、、那一次我忍不住發脾氣;因為我當天原本有要事已經排開,母親卻不讓我跟去醫院,但雙親去了醫院又反悔、、、結果呢,我的要事改天還是要進行,父親看診的流程,也還是要再幫一次。
(事後想想,母親怕我體弱承受不住、不讓我去醫院,也是為了我好;只是他們做決策難免隨興,我在寒假期間勉可配合,之後就、、、但求無愧我心,也只能盡力而已 )
目前父親移居「養護」中心還未及一週。兩天前去探望他,他說反正隨時都會離開,沒有適應的問題。但是萬一父親不適應,也只能另尋他法 ─ 母親說、不然也只能讓父親搬去新北市單人房的養護機構。現在唯一欣慰的是,母親終於鬆了一口氣,可以好好休息。這真的是,要感謝安養中心「督導」的堅持阿。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