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2/08 04:12:15瀏覽3455|回應3|推薦26 | |
寫這篇時,夜闌人靜;剛看完一個新聞節目的重播,有感而發。其中有三則報導,主角都是女性。 其一 有兩位十餘歲的小女生不幸過世,一位疑似遭姦殺,一位上吊身亡。各媒體都以顯著篇幅報導,不過,我對報導的某些角度很有意見。 對於前者,媒體都強調她是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文章還見了報,於是記者紛紛跑去採訪她那哀痛逾恆的老師;對於後者,報端則是寫道:「她來自一個『正常家庭』」,不知為何會有輕生之念。 我不知道是不是亡者的在校成績優異,我們就應該更哀痛一點兒?我也不知道誰該為所謂「正常家庭」下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操作型定義」。我只是覺得,基於人道,我們應該對亡者致上最誠摯的哀悼,不管他在學校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我也認為,對於每個家庭中的每個孩子,我們應該抱持同理心,傾聽其心聲,不管他來自「正常家庭」,或所謂的「不正常家庭」。 其二 日本德仁皇太子的弟媳懷孕六週,再度為日本皇室接班問題掀起波瀾。德仁的小女兒愛子是否能繼承大位,當上「女天皇」,在日本皇室久無男丁之際,爭論不休。現在這個尚在娘胎的皇室成員,又將成為日本矚目的焦點。 王位繼承問題,是否生男問題,不再是日本第一家庭的家務事,而是全國的「國家大事」,小女孩愛子現在可能還無憂無慮,沒到傷腦筋的年紀,但她的媽媽太子妃雅子,卻已被這些問題困擾許久。或許現在正懷胎六週的另一位王妃,很快也要為這些「國家大事」傷腦筋。 或許我們可以改寫一下莎士比亞的名句:「 To be a boy or not to be a boy, that is a question. 」 其三 阿拉伯有位「前衛」女主播,最近在回教世界引發熱烈討論。她的「前衛作風」,是敢在鏡頭前承認自己離婚,是單親媽媽;而且她身兼企業總裁,是個事業上的「女強人」。在保守的回教世界,這真是堪稱「前衛」,但是對於身處台灣社會的我而言,早已看慣藝人、名人未婚生子、先上車後補票這類現象,對於「單親媽媽」和「前衛」這兩個概念竟然能劃上等號,有些不習慣。不過,這又強化了我對「文化差異」的認知。 其四 這不是出現在電視上的新聞。 聯合報系旗下報紙的總編輯,以女性居多。據可靠消息來源「小心肝」表示,對岸媒體高階主管對這個現象很感興趣。我自己反而對這個現象沒那麼驚奇,如果依據比例原則,從事新聞工作的女性似乎較男性為多(至少根據我大學唸新聞系到進入職場,媒體這一行似乎有些「陰盛陽衰」),當上總編輯的比例較高,應該沒啥好驚訝的(這是不是表示在媒體這一行,性別平等落實得很徹底呢? Who knows ?) 不過這種解釋實在太無趣,我相信「小心肝」大人應該會有更好的詮釋。 其五 莎士比亞說過:「弱者,妳的名字是女人。」這句話的正確性至今應該越來越低。對於遭人侵害的女童,或身陷延續皇族後裔困境的日本王妃,似乎相對是弱勢;但對於不顧回教世界異樣眼光,敢於作自己的女主播,以及坐在中央台指揮新聞大軍女性總編輯而言,女人的名字應該是「強者」。 女人的名字該是什麼?或許應該問問女性朋友,才會有更貼切的答案吧?!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