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標題是手段,還是目的?(讀「尋找藍色水晶」網誌〈標題讀者與41分鐘讀者〉有感)
2006/01/08 02:37:36瀏覽1612|回應1|推薦14

    我是個很愛看很多字的人(現在這種人應該算是瀕臨絕種動物吧?!),標題對我而言只是一塊餌,把我「勾引」去讀內文。

    如果讀者花三秒鐘掃過標題就知道新聞在寫啥;或是如編輯下題的原則:標題就是把新聞濃縮成一句話的摘要,那是「很恐怖的一件事」。若真如此,每天全世界出版這麼多紙本的所謂「報紙」,那真是浪費森林資源;記者每個月交幾萬字的稿子也會顯得很奇怪(如果每條新聞真的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的話)。

     標題充其量只能掘新聞之精要,告訴讀者一個輪廓,甚至只是「勾引」讀者看新聞內容的一種手段,我不相信報紙真有「標題讀者」(每天只瀏覽新聞標題的讀者),因為我想這些以「輕薄短小」為取向的人們,可能更會去「消費」電視新聞或廣播新聞;「標題讀者」可能只是某個時點下的一種暫時現象,例如早上上班前,沒有充分時間細讀內容,只能迅速瀏覽過新聞標題;等到他有了時間(無論是中午休息,或下班後)他會再把看過標題後,覺得有深入細讀價值的新聞再拿出來好好「品味」一番。

     「看報紙」,應該是讀者與文本(新聞本文)不斷互動交流、形成意義的過程,標題在這種「交互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更傾向形容它是一種「觸媒」---一個十分重要的觸媒。

     舉例而言,當你看聯合新聞網的新聞時,把游標移到首頁左方各分類欄目,可以看到各則新聞的標題,你會每則都點進去看內文嗎?還是依標題吸引你的程度決定?一般人大概都會選擇第二種方法,所以你能說標題不是個重要的「觸媒」嗎? 

    我曾經做過幾天既不科學、又不符合統計學原理的觀察實驗,看看聯合新聞網中,新聞點閱率居高不下的新聞標題有哪些共同點,我大概可以粗淺舉出幾個特徵(這是極不科學的個人觀察,僅供參考):新聞事件本身就很重要;新聞事件很八卦、聳動,或名人明星緋聞醜聞;標題比較有趣或帶有懸念,有時會讓人一時看不太懂(就像一塊餌,「勾引」人想要點進去看內文,滿足好奇心)。

    如果未來「報紙e化」(如果這樣還能稱為「紙」的話),或網路新聞的趨勢是如此,則標題的功能,可能就不是「將新聞濃縮成一句話的摘要」,否則,讀者的滑鼠游標可能就只是「滑」過標題,看完這句話就知道新聞想說什麼,他(或她)就不會「點擊」進去看新聞內文,而成為名符其實的「標題讀者」了!

     但別忘了,讀者與文本(新聞本文)不斷互動交流、形成意義的過程,才是「看報紙」、「讀新聞」積極的目的,不是嗎?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elebrification&aid=145303

 回應文章

雪莉寶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意
2006/01/08 14:23

我曾經做過八年的廣播記者,每一則新聞都必須自己下標題。

如果標題下的好,長官就不會改。通常長官動手改標題,結果有兩種。

大部分的時候,是將標題改的更聳動,而且經常以驚嘆號做結尾!

有少數的時刻,長官改的標題超正。讓我對整天坐在辦公室的大人們,刮目相看。

說真的,身為記者,對於自己的新聞被下了一個好標題,會很難忘懷的。

隨著廣播新聞全面網路化,我發現,一個好的標題,對於提升網友的點閱率,確實大有加分效果。

只是,好標題不等於好新聞。更恐怖的是,好新聞遇上了爛標題,就好像嫁不對人。

我也是讀者。我最喜歡的標題,就是新聞本身有可讀性,標題不但和新聞匹配,還有畫龍點睛效果的。

或許我不會一輩子從事新聞工作。但是,當我看到好新聞和好標題的時候,那種感動,會讓我對於自已曾經是新聞圈的一份子,感到欣慰。


生命中最美好的 非愛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