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12 00:17:31瀏覽7607|回應7|推薦44 | |
「平價時尚」是近幾年來媒體所風靡的一股現象,這可追溯到十幾年前。 ZARA這家西班牙服飾公司,基本上採取「參考」當季設計師作品的策略,帶回到公司做些修改,然後大量製造與銷售,再以平價策略,搶攻當季的大眾市場。換言之,設計師品牌主打的是中高價客群,而ZARA則是主打低價客群,兩者客群截然不同,但服飾型式雷同。有此一說,十年前,ZARA是歐美時尚雜誌編輯的最愛,因為她們知道如何使用ZARA單品作出當季流行的效果,滿足她們的虛榮心,也省下她們的荷包。此外,ZARA在海外展店似乎是有策略的,它喜歡開在大品牌精品店旁,無形中提高自己的身價與曝光率。 近年來台灣不斷提倡「創意」,可能是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關係。因此,「創意」似乎成為一種新的進步指標。然而,大眾應先釐清「創意」、「參考」、「仿冒」等詞彙定義,否則,很容易造成混淆。 仔細看ZARA各種款式,都是修改新一季設計師作品,或維持原比例但加入不同色系,或維持流行色但改變細節。各位只要看網路上當季設計師發表秀,再對照ZARA服飾,就可看出一二。這些手法與技巧,在設計領域常見,比如說一些大品牌或大公司直接採購創意市集的新點子,自己開模掛自己牌,據為己有。我們在Brick Lane精品店遇到一位設計師,她抱怨自己設計的衣服被美國歌手Stefani Gwen買走,下一季就出現在她的品牌網站上。另外,有些設計師抄其他設計師的觀念,不是外型,這才是最可怕的。 然而,若仔細檢驗各設計師與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其實也是融合各時期的藝術型態與街頭景觀,都有參考來源。所謂的「創意」,是一種精神與態度,透過吸收與瞭解前人的作品,創造符合當代的新作品,而不是原封不動將過去搬到現在,更不是無中生有。既然大家都彼此「參考」,那麼所謂的「仿冒」,只是參考手段太糟糕而被訕笑與批評。也因此,瞭解「仿冒」、「創意」、「參考」彼此的關係,便可瞭解商場上的「參考」是常態,那些指責別人抄襲者,可能是對方參考手法太低劣,再不然就是指控者有另外目的。 想起自己教中文時遇到一個荷蘭學生,曾在上海擔任業餘模特兒,她炫耀著手上仿冒LV的皮包,說她知道這是仿冒,可是她沒辦法拒絕去買,且未來等她有錢,一定會買正牌。後來跟一對美國基督教的朋友聊天,談及大陸仿冒品的事,女生也說,由於美國發現仿冒品可以刺激正牌商品的銷售量,也因此慢慢不在意這個議題了。這兩次談話讓我反思,原來國際間只有鬥爭,沒有道理。所謂的道理,都是學院派教授替國家貿易與經濟發展護航用的,然後強國拿來當作壓迫弱國的藉口。 當國際經濟不好的時候,支持自己國家的商品與品牌可以擴大內需,不必看外國人下單的嘴臉,還可以掌握部份命脈。因此,以國產品牌來說,獨身貴族(Single Noble)、NET、MOMA、IROO,以及本土「潮牌」(http://www.si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1019901036c.txt&table=0&h1=%E8%97%9D%E8%A1%93%E6%96%87%E5%8C%96&h2=%E6%9C%8D%E9%A3%BE)等,或許是不錯的選擇,比較適合本土民眾的喜好;而前面四個品牌還算比Lativ、Hang Ten多些變化與造型。至於本土潮牌,就看各位的偏好與風格了。 而「平價時尚」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溢美之詞,如讓大眾享受時尚的快樂等,也都可以拿來給「仿冒」公司來用。同樣是「參考」,手法高就是王,手法低就被罰。這是以後有志從事創意工作者要小心的。看最近國際趨勢,連「海盜黨」都成立並堂而皇之地進入議會了(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52818),心中有一股「話都他們在說」的無奈。 最後,有關ZARA在台灣的操作方式,台灣ZARA所選的款式並沒有太炫,不太具有個性,選擇較少;而倫敦ZARA則是有獨特風格,價格夠低,打折時「俗又大碗」,各分店的凌亂是可以預期的,畢竟人潮帶來混亂,不會限制館內人數~這一點,「控制人數」是台灣ZARA太超過的事~ 畢竟,說實話,ZARA真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離需要控制人數的高級精品店還有很大的距離。 |
|
( 休閒生活|時尚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