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6 15:16:22瀏覽3475|回應6|推薦54 | |
前幾年,台灣興起創意市集,也吹起一股設計風潮,尤其是「手工製造」的概念。其實早在九二一大地震後,一群都市人返鄉服務與協助救災,看到災區居民失業情況,興起「手工製造」概念來解決這問題。政府也推出許多計畫輔導地方產業振興,以「手工製造」為方法,可以降低社區失業,也帶動一波尋台灣地方產業細緻化與升級的階段,脫離「土產」形象,而以有設計、有視覺美感的方式再出發。民間也創造出「仙鹿巷」布娃娃工坊,只是很不幸的,她們在五年前的九月二十一日結束營業。請看連結:http://www.fd-lane.com/news01.php?DSIdno=NW20070922151737 另外,「手工製造」也是對工業化大量生產模式所造成的重大污染所進行的反思與積極行動,而且也隱含對家庭工廠圖像的懷舊嚮往。於是,在理想上、感性上、以及台灣發展脈絡下,交集成具有台灣特色的手工製造風潮。不少年輕投入「創意市集」的伙伴們,也展現自己的手工藝特色,尤其當時以手拉坯陶具為主。 然而,經過自己「手工製造」商品後,深深覺得,理想、感性還是要面對現實,也重新思考工廠製造的意義與目的。 現實一:家庭污染問題。手工製造產生的空氣污染,會造成家庭與個人生活不適。工廠的好處就是可以去除各家戶內的化學或材料味道,集中在一個場所,還家庭一個乾淨。 現實二:手工品質問題。手工製造的品質與機器製造品質有差異。以精準度來說,只要設定好工廠機器模具與相關配套設備,它的精準度絕對比手工製造還要高,品質及完成度還要好。 現實三:成本效益問題。勞力付出與價格不符,成本與效益不符。以手工製作一件商品的時間,及其後續回收的代價無法成正比。此外,能夠購買「手工製作」商品的消費族群,通常經濟條件較好,因此,商品普及度有限。 對照這三項現實面,可以看到以下三處矛盾的地方: 一、大量污染與小量家庭污染。工業化帶來大量污染,卻可以讓家戶脫離製造的各種污染。但是家戶手工製造卻讓製造者的家庭產生污染。此乃矛盾的地方。 二、機器大量製造的品質的確比手工製造為佳,畢竟人總有老眼昏花的一天,也有手會發顫的時候,這時機器製造的優勢出現,它讓人類免於將健康消耗於製造的痛苦上。 三、手工製造的商品通常價格較高,可是中產階級基本上不常買昂貴的手工品。如果價格低廉,手工製造者也無法生存。至於金字塔頂層的消費者,他們通常看「品牌」,越貴越會買。但剛開始從事手工製造的設計工藝師,沒有知名度。 四、金流與物流的矛盾。通常下單時,購買者不會先付完整的費用,甚至不付成本費。這中間的空窗期,讓製造者無奈。而延遲交貨的時間,消費者也可能變化喜好,導致最後貨品上架賣不出去,讓零售商堆庫存。 小結: 對於工廠製造與手工製造的辯證,是利弊得失相生相隨。如何取捨,是一大挑戰。若完全不用手工製造,也會造成失業,可是完全使用手工製造,對製造者而言,健康的損耗是不可忽視的課題。更重要的,還是「市場」端的喜好,並不是拿出「手工製造」標語就是賣出的保證。畢竟,讚美的人多於實際購買的人。只是,新的問題將是:誰願意動手做?這能否讓員工有成就感、滿足感、不讓他們到處流動?這將是我必須要思索的課題。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