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布來爾提出一堆新口號,凡是冠上的「新」,「新教育」、「新NHS」、「新住宅政策」、「新交通建設」,反正一切冠上個「新」,彷彿明天就是天堂降臨日。更別提大家已經聽到爛的「新中間路線」。
他當時也說了一個口號,「Rebranding Britain」,目前已被學術評論貶為噁心到毛骨悚然的口號。
他想透過已經在國際上小有名氣的英國品牌,配上這個「連結英國」的口號,增添商品的「英國意象」。
創意產業一經英國推動後,國際各大小國家,一窩瘋地往這領域衝衝衝。不過,多數增加「文化」二字,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日本、韓國、中國、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國,近年來在電視、電影等電子文化工業,不斷行銷自己的城市與文化,都是在這概念下產生的。
以中國為例,兩年前逛上海時,便看到一些老房新用的方式,新天地就是一個例子,另外,也看到生猛的莫干山五十號的當代藝術。
文化創意、創意藝術、文化藝術、、、可以有好多種搭配與呈現。
於是我開始反覆思考當初四年前踏上馬祖的心情,看著「傳統」與「進步」的糾葛,想著學界的鄉愁與在地居民實際需求的差異。我好像不該在推社造時,講得一副自己是聖人的樣子,蠻噁心的。
今天,看到「文茜小妹大」介紹西湖印象的實景音樂劇,張藝謀與喜多郎將古典的白蛇傳改編成新版的愛情故事音樂劇。如同西方音樂劇,不必太多意義,透過兩個小時的濃縮劇情,戲劇性、扇情地將原著故事「通俗地」表現出來。
許多著名的音樂劇,儘管取材自曠世經典「悲慘世界」,也是非常地商業性、通俗性、娛樂性地呈現其核心片段。
不必深奧,也不會脫離典雅,雅俗共賞,就是好。
張藝謀或許已經不再持續耕耘電影藝術,從兩千年以後,看不到他的好電影,然而那些賣弄色彩與中國的電影,似乎成了他轉化「中國文化」的過程。
從「劉三姐」打響桂林山水,將區域性的桂林山水,提升至世界的「中國」地景,原本只是單純的自然風光,居然成了「文化地景」。
西湖印象也是如此。西湖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自然風光,它也早已承載著歷史、文化、文學的意境。如今,加上張藝謀等人的「文化創意產業」滋潤,西湖又成為雅俗共賞的好所在,它離中國人、華人、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更接近。
當然,更別提大陸政府相關機構通力合作,利用在地科技,設計出活動式、可移動式的舞台。
於是,陳文茜反問:台灣的阿里山、淡水河等觀光勝地,有沒有可能出現如此有魄力、大手筆的文化創意產業建設?
我可以直接回答:不可能。
若以台灣目前「社區營造」的概念來說,這項商業機制,完全違反當地人文與「民意」,換言之,這種精緻藝術文化展演,絕對不可能出自在地人的腦袋,一定是由高水準的專業者,才能構思與規劃出如此精緻的節目。
這是「專業傲慢」,「不與當地民眾溝通」的「資本主義侵略」。
哈哈哈~很左派吧~
於是我也反省:若以「社區營造」作為核心價值,由當地民眾自發性地規劃與提出發展願景,真得能產生如此大氣勢的文化展演節目嗎?
文化保存、傳統再生、文藝復興、、、
看著貝律銘的金字塔,據說他當時提出這藍圖時,也是舌戰群雄,跟許多反對的人辯論。
於是想起台灣的公聽會,這個外國來的機制,被政府、業者當作「多此一舉」的行政流程,許多建設的「公聽會」海報,根本是貼在非常不起眼的布告欄裡,然後照張像,馬上拆下來,政府、業者根本不想說服群眾,根本不想跟群眾大聲說明,自己的立場與理想。
當然,這又要怪到會計年度的事,因為政府發包,經過立法院通過預算,再經過縣市議會核定,通常已經四月底五月初了,一年已經過了一季了,那些承包商不知道損失多少。在如此急迫的情況下,我也不敢花時間去「打擾」民眾,就讓這計畫「悄悄地」走完吧。
唉~
還能說什麼?
一切都僵在政治機制,政策又能成就些什麼?
不過,儘管民進黨政府一心一意地去蔣化、去中國化,但是台灣的當紅歌手周杰倫,倒是不斷地與中國文化連結,各位可以去看他的歌詞,許多歌詞都巧妙地用一些中國文言文語句,在短短地三五分鐘裡,婉約地呈現中國之美。
這就是台灣,政治與生活分離的很徹底的台灣。
所以,我其實不會擔心「去中國化」的政策,因為民進黨去的越用力,反作用力會更強。
此外,「中國」與「台灣」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我一再強調,福建省的泉州市,早在七百年前,就是中國第一大商港,也是與西亞國家通商的重要港口。只是,歷經近百年來的外敵侵略,許多歷史學者只有狹隘的北京政治史,忽略南方自行蓬勃發展的生活與經濟史。
「海上絲路」已經成為歷史學界的重要顯學,各位不妨也去研究研究,就可以理解為何閩南人這麼生猛、這麼又帶有失落感。
以馬祖為例,莒光島上有燈塔,是出自英國人的設計。
為何一百多年前會有英國人幫莒光島設計燈塔?
一百多年前台灣海峽的海上貿易情況為何?
一百多年前,西方人與台灣的往來情況為何?
各位可以從追尋馬祖莒光島的燈塔歷史,慢慢去推敲歷史教科書上所沒有寫的中國東南沿海經濟史與生活史。
很精彩喔~
回到西湖印象
看著對岸推陳出新的發展,還好,我們有「民勢」還有「三例」兩家新聞台。
每次看完,都覺得台灣很好~~~~
如同前幾天買儲物櫃遇到的店家老闆說的話:「台灣很好啦,沒有什麼景氣不景氣啦,我們還是有賺啦,景氣的時候還是有人倒閉,不景氣的時候,還是有人大賺啊!台灣人不可能沒工作,只是不願意做兩萬多塊的工作而已,這些工作都是由外勞來做啊。若我們願意做兩萬多塊的工作,也不會有外勞了啦。是我們自己不做而已,自以為很厲害,人的資質不同啦,不可能大家都賺錢當老闆呀!」
我跟他相視而笑,不斷點頭如擣蒜,只希望他能永遠便宜地賣櫃子給我。因為他的櫃子很便宜,還願意幫我組裝,問他為何願意幫忙組裝,他說
「反正閒閒沒事做,多少做些東西啦」
哈哈哈~
照片說明
一、這是英國近年來到處可見的手工藝展覽活動。
二、有看到台北101大樓嗎?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的地鐵廣告,蠻酷的,將世界各地的大樓、或者地標型建築放在一起。如同「2005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lactica2005)」片頭虛擬的城市一般。
三、這是友人的攝影作品,他花了一個月去馬祖,以為是可以有案子的贊助,後來案子沒過,他一個人吸收所有費用。唉~他的浪漫,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毅然決然投入攝影行列,每月接案子過活,好的時候四、五萬,差的時候,四、五千。朋友,祝你順利,我只能說,年輕真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