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貧窮、不被認同與同儕壓力 年輕人為何憤怒
2021/10/29 15:25:23瀏覽637|回應0|推薦3

「未來我們擁有一切,未來我們一無所有」此二句為狄更斯著作《雙城記》的經典開頭,當時的背景正處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然而,卻也與現今的時代有著相似的剪影。

在承平時代,一切都看來都充滿生機與前景,然而,藏匿於陽光下的陰影帶著隱憂:僵化而難以翻轉的社會階級,藏匿於社群中的數位社交焦慮,逐漸被合理化的低薪,以高工作時間換取一口飯吃的窮忙。老無所依,幼無所養。人們難尋歸屬感。一如狄更斯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對既有體制的憤怒

多年前,台灣上映了一系列香港製作的古惑仔電影,包含正傳、外傳以及相關類似題材總有十多部,儘管不是每部都大賣,卻也蔚成族群文化的風貌。討論族群文化樣貌,不難發現宗教與幫派、種族的雷同性,都帶有血統、道統的歸屬感,且也有相互的聯集。譬如華人的幫派裡往往與宗教密不可分,少數恐怖組織與宗教也有著連結。

若說古惑仔是對舊秩序的反抗,那麼,人們就必須透過歸屬團體探尋新的自我。九月份時報出版了賈米爾.吉瓦尼 Jamil Jivani 《年輕人為何憤怒:暴力組織的危險誘惑以及我們能做什麼》一書,作者吉瓦尼的成長過程很艱辛,甚至一度在非法組織邊徘徊,但最終尋回常規正軌,現在的他是社運倡議人士,為少數族群、移民及仇視制度的青少年而奔走。

在吉瓦尼這本半自傳著作中,談到年輕人遇到的困難,有很多部分也將會顯影在現今的台灣土地上。新住民及二代可能面對的歧視與文化差異,普遍低薪及就業市場的縮減,階級僵化,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千禧世代無法改變現況的憤慨...等,這些時代面貌在文化評論作家安妮.海倫.彼得森著述的《集體倦怠》也一覽無遺。大多數的人們不是享受生活,而是不得不面對生活,對社會現實帶來的劇變沒有選擇權。

對社會劇變無從對策

上一個世代諺語『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現在已經不能用了,失業率(4.24%)以及普遍低薪、工作不穩定,每一隻牛都可以被取代,甚至難保退休生活的安穩。與上一代的戰後建設期相比,千禧世代的生計進入停滯期,沒有特別好的起色,也沒有特別下滑的衰敗。

普遍的家庭裡難有因應劇變的對策,譬如拖垮生計的失能長照、幼兒升學的高學費,以及民生物價提升。根據全球數據庫(Numbeo)調查資料,台灣的日常用品價格是全球排名前十名之一,家用牛奶排在全球第二高,米糧則是排第四位,甚至包含了牛仔褲。人們對於財務運用沒有安定感,儲蓄只能用於應對當下、短期的生計問題,而沒有足夠長遠的考量。長期累積的近憂問題,也進而導致人們短視。人們從佛系轉變成『阿姨我不想努力』,低欲望社會變成了無欲望社會。紅頂商人胡雪巖提到『水漲船高』,整體景氣上升就能把人抬升,景氣下滑,船隻就淺了。

停滯期或稱平台期,人們把眼光擺在隨機性、期待一夜翻轉階級、貧富差距的生意上,希望成為一夕爆紅的網紅,期待『一券在手希望無窮』,或者是透過不法方式取得財富...。當人們無法憑工作賺取養護生活的酬庸時,就會期許找尋跨業多工、發展斜槓的事業。

位於光譜二側的族群

我認同《年輕人為何憤怒》書中略帶社會生物學及迷因的討論,觀念上人們總高喊『平等』、『多元化』的口號,但現實是種族、族群仍存在不平等,對於多元化總抱持排他性與抗拒。相較於歐美,台灣比較沒有種族膚色上的差異,但卻有著文化的差異:對於外籍勞工的偏見,對不熟悉宗教的不全觀念以及政黨政治帶來的對立族群、因為年齡而產生的階層差異。

每一個歸屬都能形成同儕幫派,成就反社會的影響力,即使有著良好的教育、學成畢業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卻仍難免會因為劇變或假新聞而犯下大錯。任憑壞制度與歧視的增長,正如好人無所作為,壞事只會一再滋生。

從倡議向社會改革

吉瓦尼在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之後,加入因應社區安全、宣揚改革並避免種族歧視的警政知識普及計畫,透過與警方的對談改革傳統對於黑人種族的歧視與過度行為。後來也跟《絕望者之歌》的作者傑德‧凡斯創辦了非營利組織『我們的俄亥俄再生』,以解決白人勞工面臨的問題。

現今時代離婚率相當高,父母長工時工作,甚至外地工作,與孩子間缺乏相處時間,這些情況並不少見。成長中的男孩女孩失去男性女性角色模範(父母),無法從父母親身上學習,最終迫使孩子們向電視機人物學習,或者是尋求同儕的情感支持。這是一個垂直面上的問題,沒有良好的典範與楷模,走偏的道路錯失教育、錯失學習,而影響將如漣漪般擴大。

改革必須兩頭並行,一者是幫助孩子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另一者是幫助這些勞工家長能有更充分的時間與孩子們相處。在閱讀《年輕人為何憤怒》我時常回想起自己的過往,如果哪一個人生環節走錯了,我會否還是現在的模樣?

主題閱讀:

年輕人為何憤怒:暴力組織的危險誘惑以及我們能做什麼

延伸閱讀: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

集體倦怠: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沒有未來,這就是千禧世代生活的殘酷世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6994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