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揮別冷漠不作惡 這時代我們需要的是人慈
2021/09/04 11:56:22瀏覽691|回應1|推薦1

1942年世界正處二戰期間,戰火煙硝,一位來自維吉尼亞州、23歲船廠木工德斯蒙德決定投身兵役。他的父母親分別是木匠與鞋廠工人,在大蕭條的時代與常人無異,唯一不同是德斯蒙德家庭是虔誠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徒,而這件事與軍旅生活有著微妙衝突。

因宗教信仰之故,德斯蒙德拒絕攜帶武器,也拒絕殺害敵軍,在受訓期間遭到軍營夥伴們嘲笑、迫害以及反對。如果你是士兵,前線作戰,你願意把生命安危託付給他嗎?德斯蒙德因而被分派到第 77 步兵師擔任軍醫。

1944 年在關島、菲律賓服役時,德斯蒙德幫助受傷士兵而獲得兩枚銅星獎章。在沖繩戰役期間,在第 96 師鋼鋸嶺地區解救了數十名伙伴,後來被授予榮譽勳章。德斯蒙德是第一位出於良心拒服兵役(實務上),卻憑藉勇氣獲得榮譽勳章的軍醫。戰爭終究會停止,神祇卻仍看顧人們一輩子,這段故事後來被改編為電影《鋼鐵英雄》。

演化生物學家、社會學家及科學家的大哉問是:

人是自私的嗎?是。

那麼人是無私的嗎?也是。

人是天生善根的嗎?是,或至少我認為是。

那麼人是存有惡行與劣根性的嗎?也是。

與其抽象地去談人類的善惡與自私無私,不如嘗試理解人性的複雜,再做出評斷更有意義──羅格.布雷格曼《人慈》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演化讓我們更為友善

在上個世紀,柳德米拉.卓特 (Lyudmila Trut)追隨先師開始一項銀狐馴化實驗,重複遴選友善的銀狐繁殖,最終會繁殖出無懼人類、被馴化而無攻擊性的銀狐。這個實驗成果補遺了野性的狼變成狗、發生於文明創始之初的生物故事,也告訴我們,人類也能從猿猴進化為『幼犬人』,懷抱著人性、友善且群聚的現代人祖先。這個偉大的長期追蹤實驗,後來由卓特與李‧杜加欽 Lee Dugatkin 寫進《馴化的狐狸會像狗嗎?》一書中。

照片來源:blogodiversity

文明不只讓人類更有效率,也讓我們懂得經濟學。舊石器時代,人類從游牧生存的狩獵採集者,走到農耕與圈養的新石器時代。文明加速了人類的進步,也讓『供給和需求』的資源分配成為文明背後的必要之惡。人類為了追求資源、保護資源無所不用其極,最後人們已放棄辨認是非,端以利益天平為考量。

理性犯罪簡單模型與聚焦偏誤

199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 Gary Becker 有一回開車去開會,由於會場停車位太少,他決定冒著被開單的風險非法停車。事後,他回想起當下的考量,發現其決定是取決於評估『可能付出的代價』(被開單或吊走) 與『可能得到的好處』(準時抵達會場) 利弊之間的比較。在權衡過程的同時,壓根沒想到這麼做是對還是錯,而只是單純比較了可能的正面與負面後果。

照片來源:futurelearn

貝克由此得出了一個『SMORC』(Simple Model of Rational Crime),中文稱為『理性犯罪的簡單模型』。這個模型的實例在生活中層出不窮,闖紅燈、紅燈右轉、在小考中作弊,或者是酒後駕車。

時常看到酒駕車禍新聞,你會以為滿街上都是酒醉駕車,走出門外就面臨酒駕車禍風險。西元 2019 年 7 月全台灣(包含離島)的酒駕事件有 4,854 件,臺北市與新北市分別佔 502 件與 542 件。經過兩年大力整治之後, 2021 年 7 月酒駕事件為 1,779 件 (下降六成),臺北市與新北市分別佔 32 件與 86 件。全台灣犯罪率每十萬人口中,有 7.58 件酒駕案件 (在 2019 年這個數字是 20.57 件)。

那為什麼我們總以為酒駕車滿街跑?

心理學家提出『聚焦偏誤』,當你眼見周遭都是明星、藝人、美女照片,而後看到長相一般的女子,就會感到對方醜得多。過多瀏覽或接觸美女的照片,會讓你的認知適應,並把美貌女子視為常態 (趕緊把家裡的美女海報撕下來吧)。

聚焦偏誤告訴我們,接觸頻繁過多的雜訊會導致你對現實有根深蒂固的認知。當新聞播報大量且密集的壞消息時,你會以為社會正處於分崩離析,世界戰亂頻傳,人人自私自利且橫行霸道,無法合謀並取得共贏共好。但其實人類並不自私,無論是團體或是個人。

群體無私與個人無私

2010 年 8 月 5 日在智利聖何西礦坑發生了一場礦災,礦坑意外塌陷導致三十三名礦工受困於地表下七百公尺深處,這些礦工分別是三十二名智利人以及一位玻利維亞人。政府當局即刻開始施行救援。光是 2009 年智利就發生了十九萬件工安意外,導致 443 名工人死亡,不難想像人們對這三十三名礦工的命運下了結論。甚至有人嘲諷:「有人死不是新聞,有人活著才是!」

十七天之後的 22 日,鑽孔機鑽進地底下 688 公尺,聽到敲打鑽孔機的聲音,拉出鑽孔機看見上頭繫著紙條:『我們 33 人全都平安待在避難處』。之後的就是歷史, 10 月 13 日救援隊將 33 人全數救出,這個真實故事被改編為《33:重生奇蹟》。然而,真實情況的細節才是核心。

失聯的十七天,礦工沒有因此大亂,第一時間進入避難所確認傷亡,分為三組輪班負責打掃環境、測氧氣含量和礦坑補強作業,在高溫、高濕度的黑暗環境內共謀了活下去的規矩:每天兩湯匙鮪魚、半片餅乾跟半杯牛奶。其中部分礦工有專業,礦工巴里沃斯充當護士,採集血液和尿液樣本、分發藥品;有牧師背景的礦工帶領大家禱告。最後獲救的領班則在事發當下指引大家疏散逃生並分派工作。

一當面臨厄境,人們會自發地聚集並互相幫助,屏除算計與利益得失,以人命為優先。 1995 年日本阪神大地震與 311 東日本震災,救援組隊包含一般人畏懼的日本黑道,山口組動員各地組員協助救災,載運物資前往各地避難所。不到一個月前, 8 月 17 日海地發生了規模 7.2 強震,傷亡數字飆升兩千人。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當地首都太子港,惡名昭彰的黑幫「G9 革命衛隊」與其他幫派協議停戰,呼籲隊員前往災區協助當地居民脫離困境。由這些實例,或許抱持懷疑,卻無須質疑人性光輝與互助精神。

人類學與演化告訴我們,人類是群聚動物,根深蒂固的原始設定裡,群體的利益大於個人利益,而個人私欲總能破壞無私整體。歷史給予教訓,當人們存有私利念頭,理性犯罪便會一再上演:侵占為數不多的食物與資源、在一列隊伍中意外插隊。然而,現實世界裡沒有自利念頭的人很少,但願意為群體如社會、國家利益考慮的人卻也不罕見。

1994年,被關押長達二十七年的曼德拉已於四年前出獄,他面臨自黨派非洲民族議會的鬥爭主張,以及南非白人陣線康斯坦德將軍的強大武裝部隊。當時正值政權移轉的氣氛上,曼德拉心底明白,如果兩黨武力鬥爭,絕對不會有任何好結果。

他先是動之以情,勸服非洲民族議會改以和平協調為黨派主張。再來,他邀請了康斯坦德將軍碰面,並以禮相待告訴他:「戰爭將使國家成為難以逃脫的地獄,如果我們真的走向戰爭,將毫無贏家可言。」康斯坦德將軍接受協議,對南非的未來有不同的想像。

照片來源:nytimes

英國記者約翰.卡林《打不倒的勇者》不只是改編電影、激勵人心的運動故事,更多著墨的是南非政局的不穩定,以及曼德拉無私地為整體國家的利益為優先。每當全球因區域衝突動盪不安,南非「協商式革命」便浮現在人們腦海裡,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以如此巧妙而人道主義方式脫離獨裁政體走向民主。為此,曼德拉為其核心人物,約翰‧卡林採訪了他的友人、政敵與其他相關人士,無一不為他人格典範折服。一個人的無私作為,也能帶領整體走向太平盛世。但是,曼德拉不是唯一的『 The One 』。

為勞工階層奔走社運、維護動物權利的桃樂絲‧黛,獲頒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

二戰後為復原頹圮的歐洲,美國國防部長喬治‧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以音樂聲援人道主義、社會運動的英國歌手史汀Sting。

為窮苦人們付出一輩子的德蕾莎姆姆。

多年來捐助社會,《富比士》雜誌譽為亞洲慈善英雄人物的傳統市場菜販陳樹菊女士。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決心留在偏鄉「翻轉教育」的王政忠老師。

身為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身為人類中的一員,就能為群體奉獻。有些人獲頒獎項與光環,但我保證,施行善舉的每個人心底都沒抱持此念頭。他們只清楚,為人,為所應為。一如遇見車禍時協助處理的過路人、看見孩童溺水時不怕弄髒褲子的人、在路旁幫女士挪抬摩托車的年輕人、或是深夜裡幫忙守護鄰里安全的社區巡邏隊。為人,為所應為。

愛的反面不是恨

有光輝的人性,是否也有黑暗的人性呢?兩次世界大戰、盧安達種族滅絕事件、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黑色五月暴動)...這個事件名單我們可以漫長延伸。然而,事情是否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嚴重呢?在《人慈》書中,羅格提出了許多見解:盲目的同理心、腐化的權力、資本主義造成的困境。由此可以掘出許多問題背後的問題:種族歧視、旁觀者效應、泯滅良知的服從權威。

安默斯特學院心理學教授凱瑟琳‧山德森在《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指出,人們會明哲保身而拒絕涉入緊急危難、會擔憂社交評價,權衡利弊而停止作為。幾個例子狀況清晰:非博愛座上的人看見大腹便便的孕婦站著,會思索有沒有人要主動讓座?自己讓座會否顯得突兀?在排隊隊伍裡有人插隊,期待他人譴責,自己卻默不作聲。默然接受上級主管幹著不合法的事。為了保持友誼而不揭露好友的壞事。這一切種種不純粹只是『不作惡』,而須深入思索英國政治哲學家艾德蒙‧伯克的名言:「邪惡橫行只因好人無所作為。」

《人慈》這本書如福爾摩斯般偵破了許多歷史懸案,還告訴你新聞媒體背後、未來得及被報導的真實故事。從智人時代的啟蒙、載舟的文明又如何覆舟,民主與資本主義時代的隱毒,如書名所寫,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這不是一本歷史書,也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指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探詢真我,以及洞見人性的指南。

作惡、平和與仁慈,就像是人性光譜的左右兩極與中位。唯有選擇走向『仁慈』的一端,整體社會才能更為茁壯。文明世界從荒蕪的暴政來到現今的承平時代,下一步我們要做的,不光只是施行善舉、也要以善心度量並感化他人。人類珍貴的本質往往在苦難中展現,那麼,是否在此承平時代,我們依舊守護高貴的人性?

最後,我想用德雷莎修女的名言結束這一章:「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但願我們對待人事物不冷漠。但願我們行事時考量是非,而非利益。但願我們行善時不羞澀。但願我們不抱立場,勇於理解他人。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67307572

 回應文章

Sookh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6 05:54

演化讓我們更為友善,

感謝您,感謝介紹新書、好書。

鄭匡寓(branko) 於 2021-09-06 17:31 回覆:
希望對你有幫助,也希望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