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01 08:48:23瀏覽305|回應0|推薦4 | |
在非洲有一種動物叫帶狀貓鼬,主要居住在熱帶草原跟森林裡,主要以甲蟲和節肢動物為食。多半的貓鼬物種都是獨行俠,但帶狀貓鼬則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群體動物)。後來,有生物學家與科學家觀察,一群帶狀貓鼬會爬上躺在土堆的獠牙疣豬身上,疣豬竟然一動也不動。是獵殺行為嗎?
非洲當地的疣豬在嘴兩側有長獠牙,獠牙主要是用來撥草跟挖植物莖,偶爾才會吃一些小動物。再怎麼想,都很難想像帶狀貓鼬獵殺疣豬的行為,還是,帶狀貓鼬是食腐動物? 乍看之下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種,但牠們彼此是共生的。一群帶狀貓鼬會爬到疣豬的身上,抓出並吃掉疣豬身上的蜱蟲與寄生蟲。這是動物之間的清潔共生互利關係。清潔共生的互利關係普遍在動物界不多,一般人最有印象的,大概就是鱷魚與埃及鴴(俗稱的牙籤鳥)的關係(雖然生物學家對此仍有爭議)。 以前的時代是眼見為憑,而這個時代,眼見也不一定為憑。 日本拍了很多怪獸電影,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哥吉拉』(Godzilla),以官方資料設定,哥吉拉身高達五十公尺,是因核子試爆而出現的巨大怪獸。但如果我們假定,生物技術若能有突破,讓我們有機會培育出真實的哥吉拉,會是甚麼模樣?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聖塔菲研究院教授,專事理論物理學的傑弗里‧魏斯特,在 2017 年出版了一本書《規模的規律和祕密》,現年八十歲的他只出版了這本書,壓根就是研究知識的彙整(通常這書就值得細細品嘗)。這本書談到了生物系統、城市科學等複雜科學。只要看過這本書,大概就可以釐清上述的哥吉拉問題。 答案是,連比恐龍界的霸主,高達六公尺的暴龍都小非常多。原因不少,體重會壓垮本身、身高結構的主幹脊椎會斷裂、耗氧量問題....。即便是現在的地球,也不不可能復育六公尺高的暴龍。瞬間就能明白,尼斯湖水怪的真實性。 許多令人詫異的表象與虛像,往往都是如泡沫般一吹而破,我想這就是閱讀《The Reality Bubble》的心情。今年六月份『方言文化』出版《超維度思考:擺脫盲點,以科學拉高維度,精準透視世界》。我是從知名譯者洪慧芳的粉絲專頁『Back to basics』知道,她在推薦最末寫著:「翻譯這本書,就好像看了好幾集的Discovery節目。如果你是科學的愛好者,應該會喜歡這本書。」於是腦粉的我就買了。 擔任科學節目主持人與記者的Ziya Tong湯毅虹,在《超維度思考》可以感受到她相當關心生物、社會與文明,並為這個時代感到憂心。這本書有趣之處在於,每一章都可以說獨立成篇,恰如看一個60分鐘的科普節目般,足以拓開你的視野與想法。從屍體談到飼料,從垃圾談到有毒廢棄物,從演算法談到文明陷阱。 在喬治·歐威爾著述的《1984》反烏托邦小說,他筆下是一個極權主義世界,對社會上所有人都施行迫害性的監控,就好比我們抬頭可以看見,街頭巷尾都存在的監視器。電影《黑暗騎士》盧修斯‧福斯(摩根·費里曼飾演)驚訝地發現布魯斯‧韋恩竟然有聲納監控:「對一個人來說,這個權力太大了。」儘管離被機械文明《機械公敵》吞噬的時間還很遙遠,但嗅聞得到類似的煙硝。 眼見為憑,眼見亦不為憑。當我們透過五官感受到外界的訊息時,你如何審視並用更科學、理性的思維去避開偏誤與雜訊,分析利弊,或許就是《超維度思考》想告訴我們的。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