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5 09:35:18瀏覽7122|回應9|推薦181 | |
【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的作者討論月暈效應時,指出他雖透過理性分析,但實在不了解為何非要找個職業網球明星充當咖啡機的專家,但人家就是有辦法讓咖啡機熱賣。這當中的情境,我覺得跟這回吳寶春就讀EMBA所涉及的主要爭議點有些相近。 該書作者的疑問,我認為社會交換中權力分化條件的論述可提供一個見解。亦即,或許像該書所舉的職業網球明星,或者像吳寶春及演藝圈偶像明星,因為新聞媒體頗依賴他們來製造出具有話題性的新聞報導,所以他們就可能受到媒體的吹捧,而社會上也有不少人對他們頗有情感依附,結果,這些人就產生了頗為可觀的權力,言行總會受到擁戴。 以台灣社會的狀況來說,通常在歐美國家舉辦的任何比賽中奪冠或得獎、有正面表現被歐美媒體報導者,只要是自己或父母與台灣有關,由於常被台灣人認為可令台灣在國際社會中露臉、有話題性,因此更容易出現上面所講的情境。所以,像吳寶春這個曾在歐美國家的烘焙比賽中奪冠的人,便可能被認為其他方面也一定都很強,唸不同領域、性質的EMBA也絕對是可以的。 其他像是偶像明星的言論,相較沒話題性的特定領域專業者可能被廣泛重視,或者諾貝爾獎得主被認為無所不能,從事任何領域的公共事務都被認為可以等,都可能涉及上面所談的社會情境或思考偏誤現象。另外,像是學歷甚至就讀學校也有類似的月暈效應,高學歷、明星學校出身者也可能被認為無所不能,不過它們所涉及的主要是傳統主流價值觀。 職是,這回台灣媒體的炒作(聽說最早是從三立、天下雜誌開始),我想可能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或者說是月暈效應背後所涉及的思考盲點而為的,換句話說,我覺得月暈效應所涉及的思考盲點,也可能是台灣媒體販賣的商品。另一方面,其實吳寶春這次的事件從開始到目前的發展,其部分的情境倒也接近結構化理論所談的主要內容。 台灣社會目前的EMBA報名資格中的規定,主要便是要有甲級執照或大學學歷等,這是結構的層面,而媒體針對他們所服從的吳寶春因不合這些規則而使用各種寫作技巧、各式版面進行的炒作,則是行動的面向。而接下來,教育主管機關因為這種輿論壓力而宣稱將來可能修改相關規則,這就讓我隱約感受到,這項行動有可能又回過頭去影響既有的結構。 其實若不講吳寶春,以往許多名人因為碰觸到一些法律、法規命令(結構面),而產生種種權利爭取作為(行動面),主管機關遂做出【XXX條款】之類的修正,其狀況涉及的社會情境同樣接近結構化理論的主要論點,也就是結構與行動是可能相互影響的。當然了,這些【XXX條款】所建構出來的新制度結構,也可能會去影響其他人的相關行動。 所以,我也認為若是要為一個名人的相關行動而改變既有的制度結構,切莫單憑熱血這兩個字,或者在媒體輿論的壓力下為之,而要充分思考當這制度結構改變之後,後續會有哪些、甚麼樣的行動產生。如今教育主管機關打算為了吳寶春修改現有規則,有些人擔憂後續一些可能造成問題、弊病出現的狀況,就涉及到這部分所講的社會情境。 話說回來,以吳寶春來說,他之前曾經為台灣的一些農產品作推廣,這個我就覺得值得讚許,畢竟無論是麵包烘焙也好、餐飲烹飪也好,都涉及農產品的運用,因此若要講,我覺得較重要的,除了烘焙經驗的傳承外,就是吳寶春日後在這方面的投入情形。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