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音樂學習與學習歷程檔案
2024/03/10 16:08:54瀏覽394|回應0|推薦18

【教育怎麼了?高中學習歷程淪軍備競賽 竟喊出1套20萬】報導,近年來大專院校入學採用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如參加營隊、修習課程、取得證書、撰寫小論文的歷程等,有些讀高中的小朋友及其家長覺得困擾,結果竟然衍生出學習歷程代寫、代做服務兜售的歪風。

另外由【自由日日Shoot》學者:學習歷程代寫 難逃教授法眼】報導可知,臺灣近幾年大專院校入學會列入書面審查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也有人在用Chat GPT這套弱人工智慧AI來代寫,儘管日前經我實測,它呈現的資料不全對,但這看來很符合一些教育學習投機份子的需要。

這也讓我想起更早之前看過的一則評論【音樂神童的填鴨教育?古典音樂教育與消費文化資本的反思】,作者提到有些家長讓子女去學音樂,是有著滿足自身虛榮心的意圖,而部分子女也會為了取得他人認同而去學音樂,並引用法國社會學者布迪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的概念。

但是很可惜,作者並未關照布迪厄這三個概念背後真正的理論-實踐理論,以這個理論所談的社會情境來對照,則不管是音樂教育學習,或者是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撰寫,莘莘學子們在其中實踐的作為或表現,除了所具備的經濟資本(財力)、社會資本(人脈、社會網絡)、文化資本(智識)會有影響外,其秉性、態度、價值觀、品格等,近似布迪厄所稱呼之「慣習」的因素,也是會有影響的。

高中學習階段中要能去參加額外的營隊、修習額外的課程、撰寫小論文之類的,勢必得要家裡有些錢(經濟資本)、有些門路管道(社會資本),乃至於知道哪些營隊、課程可以參加,寫哪方面的小論文而有助於大專院校入學加分(文化資本),而自己在慣習上又真的樂在學習者,其實踐出來的成果,或許才比較能佔優勢。

音樂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同樣也是家裡有些錢、家長或其他家人親友熟悉關鍵的學習管道、門路,又或者家長或其他親友本身有一定的音樂造詣,而讓當事人自幼耳濡目染(以社會學的眼光看,此成語凸顯出家庭對個人社會化的影響力),已先行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且又願意主動積極去學習者,則後續學習起來的效果,或者說後續「實踐」的表現,也可能比沒有這些特性的人佔優。

這些實踐的最終,布迪厄也有提到說是為了累積「象徵資本」,這講白了也就是他人的認同、肯定、讚賞等。

可是,臺灣社會目前在教育學習這個場域中常見的實踐,卻是部分人士為了進入好的、名氣大的大專院校,而想要在高中學歷程檔案的製作上找槍手、人工智慧AI代做,在不然就是攻讀名校碩士甚或博士的時候,試圖以違反【學位授予法】的舞弊手段,如抄襲、找人代寫來取得學位。

在臺灣的社會裡,莘莘學子們追求進入名校、取得名校學位,說穿了就是要得到認同、讚賞、肯定,臺灣的文化,目前也確實鼓勵追求名校學位的目標,但找人代寫代作或抄襲,這就是美國社會學者莫頓無規範論所說的,一種具有文化目標,但不具制度化手段或社會認可之手段的狀況,而很明顯,此類手段容易衍生法律問題。

總之我還是覺得,唸書學習這件事,還是得要靠自己,誠如洪自誠【菜根譚】一書所言,若唸書的同時還滿腦子的功名利祿,則必然得不到真正的造詣,唯有憑自己的實力取得好學歷,才能心安理得。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18035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