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9 21:32:30瀏覽1563|回應7|推薦97 | |
近日來,油價已經上漲,而電價也即將在不久之後調漲。此事一出,果然好多民生和非民生必需品的業者,紛紛表示為了反應成本而漲價,有的還補充說早就該漲了只是之前撐住沒漲。這陣子聽到這樣的論述,總覺得這油電漲價很像是部分業者漲價的藉口、託詞。 看到一個朋友寫說,若油價、電價、各種物資上漲,而薪水沒有增加的話,那麼就節制消費;另外我也看到有人說,對於非民生必需品的業者在這個時候漲價,若覺得不滿那就不消費,屆時這些業者就可能會再把價格降下來。這些論點我覺得相當有理,不過以我的觀察經驗來說,台灣的消費者,不少仍會在名人、廣告、媒體的影響下,作出情緒性消費。 對於這回台灣各個民間業者,特別是餐飲、小吃業者近乎是「集體趨騖行為」的漲價潮,由於當中有很多都算是非民生必需的商品,故我主要的看法還是跟之前星巴克、小七等飲料連鎖店漲價的事情一樣,那就是台灣社會的消費者,對於這些業者賣的食物、餐點等,其依賴應該要有所調整,能夠自己料理就盡量自己料理,否則就會被這些業者給吃得死死的。 而說到這波餐飲、小吃業者的漲價潮,我另外也發現到,有些堅持撐住不漲價的業者被媒體報導出來。以此,我覺得這些小吃、餐飲業者基於反應成本這種「陳年理由」漲價,若是心裡覺得他們無理的話,那麼除了自己減少、拒絕消費外,也要透過社群網站、口耳等傳播媒介的力量,去讓自己社會網絡之中的其他成員,也都跟著減少、拒絕同樣的消費。 另一方面,就好像優質的新聞報導其實才應該多多談論一樣,在這段期間堅持不漲價、維持原有的商品、服務品質的業者,也該用同樣的方法去多加鼓勵。這兩件事情,我想台灣這陣子應該也有些人在實踐了,由其是對於無理漲價之業者的網絡抵制,而我提出來則是希望能夠有多一點的人去實踐,畢竟以台灣的文化傳統看,有情感關係者所說之話還是較有力。 此外,在這油價、電價等萬般皆漲的氣氛下,我覺得以非民生必需品或奢侈品來說,無論是對於商業廣告,還是新聞媒體的業配、置入性行銷報導(有鼓勵奢侈效果的新聞都屬這種),都還是要有一種意識,那就是這些都是商人意圖說服吾人,將吾人不從荷包掏錢出來購買非民生必需品的態度,轉變成亟欲購買之態度的手段,千萬不能都沒有防衛機制。 走筆至此,也許有人會說休閒、生活的情趣還是要顧,我覺得這是休閒態度的問題,可能在台灣社會中,不少人覺得一定要花錢才能獲得欲求的休閒體驗或效益,在如今這樣的環境中,若是想要省錢的話,這個態度也要調整、改變,不然同樣可能會被業者支配。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