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1/31 17:16:56瀏覽1208|回應4|推薦53 | |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美國牛肉進口問題的處理,是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以換取美國對台支持,獲得國際組織參與之利益的關鍵,這讓我覺得外交、國際關係,根本就是國際層次的交換關係網絡。 當然,這件事也再度引起美國牛肉製品進口台灣的議論。對此,有媒體人認為作法是政府加強把關、業者誠實標示,爾後民眾自由選擇,這當中,政府加強把關(如透過檢驗、檢疫,安全標準制定)、民眾自由選擇這兩點我還算同意,但業者誠實標示這點,我認為不切實際,因為我真的覺得,國內的食品業者,實在不能指望會誠實。 打從我在部落格開始評論時事至今,進口商不算,光是國內的食品業者就不知道發生過多少起「白賊事件」,像是以牛肉、豬肉抽出物冒充素食,或者用塑化劑冒充起雲劑、用化學藥品調配果汁、用綠豆做咖啡、用過期食品冒充非過期食品、用基因改造食品冒充非基因改造食品等,聽到這種事,我心裡都不禁暗罵:「這些商人真壞!」 其他像是禁藥、有害健康之添加劑(如瘦肉精)、賀爾蒙等,偷偷加到食品裡去,或者有農藥殘留卻隱瞞消費者的例子也曾出不窮,這些都讓我覺得「無奸不成商」、「殺頭生意有人做」用在國內的食品業者身上實在太貼切了。然而,這些業者敢這樣胡作非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相對於消費者而言,通常掌握了比較多的商品資訊內容與管道。 若把消費市場看成是一種社會網絡,擁有廣大消費者所需求之產品,且又掌握了遠比消費者要多的資訊內容與管道的業者,權力總是會比較大,這就給了其中的不肖份子害人的空間。換言之,就是業者相對於消費者,若掌握越多的資訊,則通常對消費者的權力也就越大,這時假若消費者有鄉愿、怕麻煩的心態,那業者就可能常惡搞。 然而,如果說不誠實標示商品,「暗槓」一些商品資訊的理由,到今天還是因為怕滯銷,而想說反正隱瞞起來消費者也不會再花時間、力氣去追查,那就代表問題不只是資訊不對稱,還有消費者主動捍衛自身權利的意識薄弱,總想「哎呀,反正都吃那麼久了」、「哎呀,反正又吃不死人」,而就任由黑心食品業者繼續做壞事、亂搞。 所以,像這美牛進口的問題,重點除了進口且在國內銷售之時,對透過法令制度對安全衛生多加把關之外,還有就是一方面對消費者傳遞食用衛生、安全的知識,另一方面也還是要讓消費者意識到主動捍衛權利的重要性,這比指望業者誠實標示實際。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