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出埃及記》電影主題曲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對於邁可森的印象,是從他在一個綜藝節目的表演開始,當時,該節目的主持人,還特別找一個精通英語的藝人,跟他交流音樂的觀感,其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他在台灣首次的公開演出,其地點是在【101大樓】四樓的藝文廣場,當時,跟幾位同學在該百貨公司閒逛,也就那麼剛好,碰到邁可森來演出。
雖然距離其表演舞台有一段距離,但我仍能感受到,他「鋼琴玩家」的獨特曲風,正如另一網站對他的介紹般─宜古宜今。據我觀察,台灣的藝人,尤其是演員,也都以這項特色為其演藝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其實,這也的確是一種能力的表徵,不單是音樂、戲劇的演出,甚至在學術論文的撰寫上,能夠兼容古典與現代的,也常被認為是最理想的著作,也有不少學者具此特色,而得以聞名中外。
邁可森的生平簡介,讓我想到列子【湯問篇】的三則寓言─【師文學琴】、【繞樑三日】、【伯牙鼓琴】,其中,以【師文學琴】所傳達的哲學觀點,最能符合邁可森的學琴之路,畢竟,在動亂不安的環境中,如果還能夠對一項藝術有所堅持,那就表示,他(她)對該門藝術的學科,一定有很深刻的體會,亦即,要在藝術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唯有將「形體」與「精神」合而為一,否則無法高人一等。
至於,邁可森在彈琴的時候,能否如同瓠巴,以及體會出琴音之感覺與真情的師文一般,令空中的飛鳥和水中的遊魚跳躍飛舞,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從他對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詮釋來看,我可以確定,他已經相當接近這樣的境界了。再者,【繞樑三日】的哲學理念,從邁可森「創造令人興奮的情境」的願望,也可以知道,他期許自己所彈奏的每一首曲子,都能夠傳達他的肺腑真情。
對音樂人來說,曲調是表現其內心感受的最佳媒介,換言之,當音樂人心有所感的時候,也往往都是曲調創作與呈現的時候,這點在【伯牙鼓琴】中有深入的描寫;不過,該則寓言還提出一個觀點:知音人的存在,對音樂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從現代的角度來看,要成為一個「知音人」,雖不一定得具備音樂方面的能力,但也要對音樂有所體會,最起碼要懂得「聽音樂」和「欣賞音樂」。
我聽邁可森的音樂頗有一段時間,對於他的專輯【The Piano Player鋼琴玩家】,除了【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之外,【Grieg’s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Exodus】、【Wonderland】也是我所喜愛的曲目。這四首曲子的共同特色,如同《孫子兵法》對於「勢」之界定─彷彿能移動石塊的湍急流水,能折小鳥之骨翼、高飛急下的鷹鷲,又如自千丈高山滾下的圓木石頭─充滿壯闊的氛圍。
有一次,當家母聽到【Exodus】這首曲子時,曾驚訝地說:「這不是《出埃及記》的電影主題曲嗎?」就我個人而言,這首曲子最大的特色,就是讓聽者感受到,一個偉大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豪情壯志,因為很能令人熱血沸騰,所以,很適合拿來作為英雄故事的配樂,在該專輯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曲子。我覺得,邁可森真的很能詮釋格局恢弘、氣勢浩蕩的音樂。
我之所以對邁可森有特別的偏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將「古典」與「現代」的元素,融合到作品當中,這樣一來,邁可森所彈奏的音樂,就不再是任何一首古典音樂或是流行音樂,而真正成為「他的音樂」。而這也足可說明我欣賞音樂的態度:無論是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只要令人感動,就是好音樂、好曲子。
相關網站:╭☆ 歌曲精選 ~ Maksim Mrvica 邁可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