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建民描繪【中篇】
2006/12/16 21:56:46瀏覽450|回應0|推薦0

表達對一個人的崇拜,不一定非要花錢不可~!

◎「商業邏輯」與「成就動機」

從王建民的這個例子看來,共有三大邏輯支配整個台灣社會,之前所說的「收視邏輯」便是其中一大邏輯,至於另外兩個,則是「商業邏輯」與「意識形態邏輯」。「商業邏輯」與「收視邏輯」的不同之處,在於「商業邏輯」更進一步地把目標對象,化成各種可以販賣的商品,最常見的便是海報、相片、公仔。

關於這種邏輯的社會學探討,以馬克斯、盧卡奇、阿多諾、哈伯瑪斯等人為代表,關於馬克思,我之前已經談過,至於盧卡奇、阿多諾、哈伯瑪斯等人,主要是提出文化工業的名詞,認為文化產品也是資本主義的一環。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把王建民或其他人物的肖像,做成公仔、海報、相片、鑰匙圈、手機吊飾等,其實都算是【文化資本主義】的社會實踐,台灣人在這方面,還頗有天分的。

只可惜,在這種邏輯的背後,卻是一種空洞的、偏狹的人物崇拜,雖然,古今中外崇拜人物、圖案的例子屢見不顯,不過它們多半是偏向心靈的、宗教慰藉的、社會制度的崇拜,還沒有走到商品化、實體化的地步,由此可見,台灣人崇拜事物的方式,真的非常務實,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動物、什麼樣的智慧產出,只要造型獨特、具知名度,都能夠透過巧思,將之轉化成有價貨品。

因此,常常會有人說,充實、表現自己的能力與性格,就是在行銷自己、包裝自己,表面上看來,這可以使個人有比較好的工作、比較高的收入,可是,在這種商業邏輯之下所表現的,其實是一種商人、媒體、組織制度所認可的模樣,與人的類存在,也就是「自我」,顯得很不搭調。對王建民而言,這些似乎不是他原先所期望的,無怪乎,他會透過公開聲明,要求大家關心他在球場的表現。

我發覺,不只是王建民,許多公眾人物都有這樣的困擾,常常透過經紀人、友人、親人,或是公開聲明、公開信,要求媒體與社會大眾關心他們的專業表現,可是,卻經常為此引發爭議,因為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公眾人物根本沒辦法抗拒媒體的誘惑,整天炒作新聞,跟本談不上任何專業;在我看來,之所以會這樣,可能也是商業邏輯搞的鬼,誠如我先前提到的:「成名」也是「致富」的重要途徑。

王建民的專業,很明顯就是棒球,而棒球專業的展現,唯一的途徑就是球場上的練習或比賽,然而湊巧地,棒球是台灣最具知名度的運動,每年所舉辦的比賽,只要網路、電視新聞公佈比賽的時間地點,自然就會有許多棒球愛好者,親臨球場觀賞,也因此,職棒球員多半無須炒作新聞,就能建立不輸給藝人的知名度。而藝人在出唱片或拍電影的時候,則難免炒作新聞,原因也跟商業邏輯有關。

從王建民的生平資料來看,他也是個從小就開始追求成就感,一直到現在從來都沒停止過的人,換言之,他是一個【成就動機】非常強烈的人,雖然他所追逐的目標,旁人都認為難以達到,不過他還是努力追求,終於進入世界知名的美國職棒大聯盟;至於其他像是【歸屬動機】、【社會讚許動機】、【權力動機】,雖無法根據他的生平資料研判,不過或許,前兩類的動機不弱,而最後一類極弱。

至於這些受商業邏輯支配的崇拜活動,據我觀察,王建民雖不排斥,但卻也不鼓勵,以這樣的金錢交易行為,去表達對他的崇拜。畢竟,一旦個人的肢體動作和臉部表情被商品化,那麼,他(她)也就不再是完整的個體,而是一個與活動過程、活動結果、自我疏離的「異化個體」,這廝,恐怕不是王建民想要的轉變。

相關網站:維基百科─王建民(台灣)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9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