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建民描繪【上篇】
2006/12/16 21:49:19瀏覽410|回應0|推薦0

王建民的禁訪舉動,透露了什麼樣的問題?

◎「收視邏輯」與「社會正義」

從王建民禁止台灣媒體採訪,以及之前陳幸妤女士大罵記者這兩件大事看來,我發覺,台灣的媒體記者,似乎有兩個很不好的習慣,可能他(她)們自己也沒有發覺。第一,對於知名的公眾人物,不管他(她)所從事的行業為何,都以「藝人心態」來做報導,於是,揭私事、闖私處的採訪行為,又再一次紛紛出籠。

第二,這個要說是「不好的習慣」,其實滿讓人為難的。亦即,對於有名的公眾人物,許多人都會想知道他(她)的身世背景、家庭狀況,殊不知,做這些探索的時候,可能造成當事人極度的不便、極度的困擾,可是,滿腦子「收視邏輯」的媒體並不管這些,再加上,大多數的公眾人物,都想要藉著媒體,來維持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結果讓這些「扒糞者」食髓知味,進而引發這起國際醜聞。

說到這點,其實也不能怪媒體,主要的原因,還是台灣人「家共同體」的觀念太過濃厚,總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也是整個家族的成就;面對一個成名的人,總想知道他(她)出身什麼樣的家庭。當一個人參加比賽得了獎、考試得了榜首、作生意賺了大錢、演戲唱歌榮獲肯定…等,人們往往會稱讚,會說這個人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父母教導有方」,這就是「家共同體」觀念的具體展現。

然而,一個人有了成就,家人分享他(她)的喜悅與榮耀,委實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發生以下兩種情況,就可能造成社會問題。第一,媒體為了賣點、為了收視率,可能會利用這種,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作為侵犯公眾人物隱私的合理藉口,如此一來,勢必造成公眾人物的精神壓力。第二,政府的領導者可能任用一些自己的親人,或是跟自己親人熟識的人當官,這將會破壞專家體系。

不過我想,恐怕還是第一點會比較受到關切,除了對社會價值的影響很大之外,很多飽受這種「家共同體」觀念之惡果的公眾人物,都是眾人崇拜的偶像,像是這裡的王建民,我聽說,在他對台灣媒體發出禁止通知後,仍有部分媒體繼續採訪他的家人,由此可見,在「收視邏輯」與「社會正義」之間,多數媒體還是選擇靠向「收視邏輯」這邊,雖然後來解禁,但只怕還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由王建民的生平資料來看,他其實有點像三國時期的將軍,轉戰各地、投靠多人,並在這當中磨練自己的經驗與技能,而他的養子身分,不僅不該投注異樣的眼光,反而更應該對他的成就去給予讚許,而且,在歷史上,具有養子身分的名人多得是,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韓退之(韓愈),中國古代有很多皇帝,也都不是由親生父母所帶大的,一點都不奇怪,媒體何須如此大作文章、大驚小怪呢?

從他對台灣媒體的態度,再對照美國和日本的媒體,就可發現,台灣媒體的「收視邏輯」真的實踐得徹頭徹尾,不只密集採訪人家的台灣親友,連他自己私人的空間都被闖入,其跟蹤的功力,比古代的軍事間諜都還要厲害,可能連現在的徵信社,都要對這些記者俯首稱臣,也難怪他會發出禁止採訪的聲明。可是,他在球場上的表現,也是許多觀眾在意的,因此,媒體也無法回頭去封殺他。

但是我擔心,台灣多數媒體所共有的這種職業慣習,還會持續下去,除非像「家共同體」這種觀念,從台灣的社會制度退出,或者有所修正,否則,還是會被想要拼收視率、拼賣點的媒體拿來當做侵犯隱私的包裝。此觀念的真義,是要維繫成員彼此之間的感情,像這裡王建民與他的生父母、養父母、教練一樣。

相關網站:維基百科─王建民(台灣)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9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