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鶯女士的這首歌,也算是一首著名的老歌~!
曲︰熊美玲 詞︰林秋離 編︰陳志遠
你是我最苦澀的等待 讓我歡喜又害怕未來 你最愛說你是一顆塵埃 偶而會如戲劇的飄進我眼裡 寧願我哭泣 不讓我愛你 你就真的像塵埃消失在風裡
你是我最痛哭的抉擇 為何你從不放棄飄泊 海對你是那麼難分難捨 你總是帶回滿口袋的砂給我 難得來看我 卻又離開我 讓那手中瀉落的砂像淚水流
風吹來的砂 落在悲傷的眼裡 誰都看出我在等你 風吹來的砂 堆積在心裡 是誰也擦不出的痕跡 風吹來的砂 穿過所有的記憶 誰都知道我在想你 風吹來的砂 冥冥在哭泣 難道早就預言了分離
風吹來的砂 冥冥在哭泣 難道早就預言了分離
嚴格說來,這首歌的風格,與我先前的詩作〈題犬籬海濱戀圖〉相去甚遠,前者充滿了憂鬱、思念、分離的綺思,而後者,則是以「相聚」為主要情感的「寓情於景」之鋪陳,實在不能因為都有「風」與「沙」二字(黃鶯鶯的這首歌,還是用了「砂」字),而強迫聯想在一起,必須要詳細比對,方可對其下定論。
這首歌,很明顯也是典型的「超越歌手之作」,也就是說,聽過這首歌的人之所以那麼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一再地被不同的歌手拿出來重唱、詮釋,就我所知的有「一團一人」:(1)一團:音樂磁場(孫建平帶團,後更名為音樂家庭);(2)一人:張惠妹(收錄於【妹力四射1998張惠妹演唱會---提前先聽版(中文歌)】)。職是,它的原唱者為黃鶯鶯女士,認識她的,可能便是以四、五年級生為主。
但是,在我看來,要對這首歌下評論,還是必須聽過原唱者的才行。準此,依照往常的習慣,我還是把它分成「歌詞」與「旋律」兩部分來談。就歌詞而言,這一整首歌,可把它視為一種「愛情行動」,也就是說,這首歌所包含的動作─等待、思念、哭泣、分離─其實算是愛情行動的元素;易言之,它的社會學意義,就在於這一連串的愛情行動之鋪陳,活像一部「四分三十七秒」的短劇。
這首歌所表達的「核心情緒」,若將其範圍擴大,而不侷限在「男歡女愛」這個領域的話,倒還滿容易,在日常生活當中感受到。舉凡有生命的事物,如親人、朋友、寵物,以及無生命的科系、職業、單位、書本、信仰等,都有可能令行為者產生,與這首歌「似曾相識」的心情與動作。君不見,很多人常常對用了很久的器具、看了很久的書籍、持了很久的信仰,產生了近乎於愛的情感麼?
其中,「你是我最痛哭的抉擇,為何你從不放棄漂泊」這一句,我想,似乎唱出了很多癡情女子與深情女子等待的心聲。在劉墉《愛就註定了一生的漂泊》與《愛又何必矜持》這兩本書中,這樣的情意鋪陳,這樣的心聲表白,可說是不勝枚舉。在屢次的閱讀之中,我發現,在其中擔任「愛情等待者」或「愛情守護者」的,大部分都是女性,或許是因為,女性「長愛」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罷。
誰言此歌,只適用在男女之情?依我之見,不僅可以把它擴大到「母子」、「姊弟」、「兄妹」這些親情關係,還可以將它的陳述,用來比喻人對寵物、書本、器物的物我情感。準此,關於「無生命的東西是否也具有『生命』」這一問,我的答案是:倘若物我的關係,是偏向「愛情」而非「交換」,那麼,即使這個「物體」,在實際上沒有生命,它也會在行為者的心中,被塑造成一個「生命體」。
就拿這首歌的關鍵字─風、砂─來說罷,原本,風、砂都是沒有生命的自然現象,可是,它倆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華人的戲劇、小說(特別是瓊瑤系列)、流行歌曲當中(這首歌即是一例),就社會學的意義而言,風、砂被「社會的愛情」,賦予了頗為經典的象徵意義:在漂泊的旅途中,兩個相戀相愛的人彼此互相依偎。單就該層面的意義來看,這樣的心情描寫,可說是極致的「漂泊之愛」。
就旋律而言,它更加顯出這首歌的「憂鬱」和「惆悵」的抒情風格,黃鶯鶯女士沉實、溫柔的嗓音,是這種風格的主體構成。儘管,這首歌的歌詞鋪陳,和李商隱的〈無題〉不盡相同,但是,兩者都表達了對「分離」與「漂泊」的觀感,而且,兩者都是以「對心上人的思念」,為最主要的陳述重點、敘事主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