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7 16:25:56瀏覽3557|回應0|推薦0 | |
前言:或許,對許多觀眾與網友來說,殺生丸一直有討論的空間,就在下看來,原因有三個:濃厚的神秘感、屬人主義的魅力、戰無不勝的本領。想起一句電影的台詞:「會用腦的人,才可以戰無不勝!」這雖是出自於一個黑幫頭子的言語,但是其中頗有道理,的確,以智慧來取勝,勝過以武力來取勝。 在下發現,對於殺生丸的討論,無論是談論他與小玲、邪見、犬夜叉之間的互動,還是他與其他妖怪的互動,其實,大多都離不開「酷勁論壇」這個範圍。但是,殺生丸的酷勁,是包含許多層面的,像是兵學、文化人類學、時尚、哲學、社會學、電影想像,諸如此類的特質的總和。然而,從人性的層面來看,一個越有神祕感的人,越能夠引起旁人討論的興趣,也越有某種神話般的風采。 微妙的情愫:這方面,網友的討論也非常多,除了小玲、神樂之外,還有一位也是網友非常好奇的,也就是經愛上殺生丸,甚至願意為了實現她的願望而犧牲自己的公主娑夢。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在殺生丸的故事結構當中,她一直是最微妙、最令人費解的那一部份,因為與其他二位相比,娑夢出現的頻率是最低的,甚至未曾在電視版裡出現過,所以說,她與殺生丸算是一種「灰色愛情」。 從一位網友精湛的描述當中,在下也發現,其實娑夢喜歡殺生丸的原因,以及她對殺生丸的暗戀模式,其實與神樂相當類似,都是出於一種夢境般地崇拜,只是他們心中的夢境不同,事實上,在這部戲當中,每一個親近殺生丸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神話,這樣的神話,就像是宗教的神祇一般,足以使這些人對殺生丸陷入了迷戀的狂熱之中,娑夢的殺殿迷戀,其實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根據該網友的描述,其實娑夢與殺生丸相遇的過程,與邪見是一模一樣,只是後來發展出不同的情感。另外,其實娑夢與殺生丸的這段感情,倒是很像民國初年,徐志摩與林徽音那種微妙的感情,娑夢可說是人如其名,她與殺生丸的感情,真的就像是一場「婆娑之夢」,也就是如海浪一般,輕輕柔柔地擺盪著。娑夢與殺生丸,就如此這般地,清晰中有模糊,模糊中有清晰! 美學的符碼:這樣的符碼分兩種,根據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觀點,殺生丸是屬於其中的「純粹美學」,或著以文化的角度來看,殺生丸在【犬夜叉】當中,是引進了觀眾對於藝術、美學之「純粹的」凝視,也正因為如此,觀賞【犬夜叉】的人們,會自然而然地,將劇中所表現的美學,以及由美學延伸出來的品味加以分類,但反過來說,【犬夜叉】的觀眾,些劇中人物的本身的美學符碼給分類了。 另外,在下也觀察到一個現象,對於這部動漫劇的觀賞與討論,似乎討論殺生丸的美學符碼,已經成了表現自己品味的最佳方式,說具體一點,就是藉著殺生丸的談論,觀眾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味階級」,以此表現深植於意識型態之偏好的「高雅」程度,不只是因為殺生丸的出身,更是因為,殺生丸流露出的那種「以美學看美學,以文化看文化」的純粹凝視。 以【殺生丸Vs.娑夢】為例,該網友對於「殺娑戀」的敘述,誠如在下說過的,是一種美學的敘事手法,也就是說,透過一種歷史故事般的描述,將殺生丸與娑夢的情節呈現出來。不過,就在下看來,這位網友的手法是相當高明的,因為,在同一則故事當中,他同時用了「純粹美學」與「流行美學」的凝視方法,前半段以歷史博物館的方式做陳述,後半段則以「婆娑情夢」般的風格來描寫。 自我的認同:關於這方面,最鮮明的情節,應該就是,有「殺殿經典」之稱的【天下霸道之劍】。誠如,殺生丸「可是你居然為了一個人類和半妖而死」、「父親留給我的,為什麼不是鐵碎牙或叢雲牙」這兩句電影當中的台詞。就在下看來,對於父親的往生,殺生丸之所以會不服氣,可能就跟這樣的認同焦慮,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這樣一來,殺生丸就永遠無法達成「超越偶像」的目標。 或者,對殺生丸而言,鐵碎牙與叢雲牙,可能不只是武器,而是他實力認同的象徵,因為,代表「天」的天生牙,根本無法助他提昇戰力。而代表「地」的叢雲牙,以及代表「人」的鐵碎牙,卻能夠使他的戰鬥力提昇數倍。雖然,他獲得了威力毫不遜色的鬥鬼神,但是,這樣認同的閹割,所產生的焦慮和緊張,卻是殺生丸胸口永遠的痛,而且這樣的失去,也跟他母親血姬的過世有關。 由各種的情節看來,殺生丸一直無法接受,這種認同的失去,然而,他偶然預見的娑夢,也看出了他的這種心裡;換言之,這位公主是看到殺生丸「心靈的暗處」,也就是對於自我認同的強烈渴望,是一種超越父親、超越偶像的自我認同。或許在殺生丸的心靈暗處,那二句話一直未曾消逝過吧!儘管從旁人看來,殺生丸已經獲得認同了,但是,或許他的心坎處,還有某種認同喪失的遺憾與不甘。 結論:看了【殺生丸Vs.娑夢】的描述,在下想起了漫畫【天子傳奇】第十六集當中【惡戰金晨曦】的情節,其中,飄邈城主與朱雀的對話,就很像這裡,娑夢與他父親的互動,換言之,娑夢與朱雀,都愛上了父親想要對付的人。而另外一個共同點是,這兩段情節,最後都以一種淒美的「天人永隔」作閉幕,賺走了觀眾無數的眼淚,也帶給了觀眾,一種充滿美感的哀愁。 最後,這段故事的結局,也很像是【桔梗Vs.白心上人】的收場,與前面出自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的認同類似,一個生前有未完成之心願的靈魂,通常都要等到願望滿足、心願了卻之後,才能夠獲得來自天堂的救贖。或許,這也是人們心靈的暗處,一種認同之渴望、付出之回報的具體表現吧! |
|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