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耳朵的使命
2006/12/15 13:48:28瀏覽1895|回應0|推薦2

餃子耳,除了好拉之外,也有積極的意義~!

有人說:「餃子般的耳朵,好好玩歐!」我則認為,如山谷一般的耳朵,才是聽覺器官的最理想形式。《蔡根譚》曰【耳根似颶風投谷響,過而不留,則是非俱謝】,意思是說,人的耳朵要向山谷一樣,把外在的毀譽、是非當作呼嘯而過的疾風。可是,這餃子般的耳朵,卻非常地在意心上人所說的每一句話。

多數人看到這對可愛的耳朵,只會想要拉一拉它,不過,這種形狀的耳朵,卻也突顯狗兒敏銳的聽覺。只是,這對耳朵的主人,除了有敏銳的聽覺之外,他也非常在意心上人說的話,在我看來,或許,這是狗兒敏銳聽覺的「人性化」之延伸吧!因為敏銳的聽覺,除了形而下的意義,也就是可以聽到一段距離之外的聲音以外,也存有形而上的意義,對心上人的隻字片語,有強烈的感受性。

由此可見,這位具有【餃子耳朵】的人,與洪自誠【山谷耳朵】的哲學理念相差甚遠,前者聽得到聲音,但卻很在意他人(尤其是心上人)的想法;後者也聽得到聲音,可是,這些附帶有社會價值觀的「聲音」,卻像陣陣「來無影,去無蹤」的疾風一般,稍縱即逝,不留痕跡。這樣看來,你也許會認為:「這對山谷耳朵,未免太無趣了吧?」不過,山谷般的耳朵,卻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不過,照這種說法看來,人似乎唯有「不留」任何具社會形式的「聲音」,才能夠除卻煩惱,可是就「不留」這個詞來看,它還是有了「聽」的動作,若要真正做到把一切聲音排除在外,那就連「不留」這個詞也要捨去。換言之,洪自誠這理所謂的「不留」,應該只是針對「毀譽之聲」而已,如此一來,這「不留」便狹隘了些,也就表示:這對山谷之耳,可能會留下別種形式的「聲音」。

準此,《聖經》新約書之〈馬太福音〉當中的一段話,我比較贊同:「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似是鼓勵,人們要聽取一切美的聲音,態度頗為積極;與洪自誠【山谷耳朵】的哲學相比,這段話是進一步主張,人類的耳朵,要留住所有能感動心靈、啟發智慧的聲音,而非止於「毀譽之聲」的拒斥,說到這種「聽」的想法,下面我想稍微描述一個,跟「耳朵」有關的神話故事。

米達斯國王一天到了郊外,聽到陣陣的樂音,原來是牧神班恩所吹的號角笛聲,後來,太陽神阿波羅現身,拿起豎琴彈奏起來,當場把班恩給比了下去,可是,米達斯國王卻仍稱讚班恩的樂聲,阿波羅一怒之下,便施法將米達斯國王的耳朵,變成了驢耳的形狀。最初,米達斯國王很怕自己驢子耳朵的秘密被老百姓知道,但不知何時,他卻看開了,反而藉著驢子耳朵,聽到更多民間的聲音。

像米達斯國王這樣的態度轉變,一般人或許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會更想去「拉拉看」他的耳朵,就像這位擁有【餃子耳朵】的人一樣。不過,我卻猜想,上天之所以讓他們分別擁有【驢子耳朵】和【餃子耳朵】,就是要他們能夠聽清楚人們的叫喚,雖然不一定是直接的叫喚。職是,在我看來,無論是驢子耳朵,還是許多人看了就想摸的餃子耳朵,在某種程度上,都實踐了主耶穌的理念。

這又讓我想到【聽見了嗎】這首歌,它的歌詞內容,也非常強調,要去聆聽「美的聲音」,尤其是【我張開我的雙耳,聽真心的迴音】這一句,更是突顯耳朵的重大使命。其實,要聽到這種聲音,不必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只要時時懷著一顆愛的心靈,身邊的人語響、車聲響,也將成為高山流水的柔情呢喃。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96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