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代的戰爭】年輕人與老人的矛盾!(第三章)
2006/12/05 11:58:40瀏覽402|回應0|推薦0

現在的社會當中,我發現,許多四五年級生,依舊以他們這個時代的眼睛,來看現在的六七年級生,依舊以他們這個時代的生活,來看待六七年級生的生活,也依舊以他們這個時代的價值觀,來評論六七年級生的生活方式。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因為,不論是人類學、社會學、犯罪學,或者心理學的研究,均非常強調研究的立場。特別是,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相關書籍裡面,幾乎都強調研究者【參與觀察】的重要性,無論是親自加入被研究的個人、團體,或是跟團體當中的重要人物溝通,或是在團體內安排數個線民,儘管方法好幾種,但是都有一個前提,也就是必須與該團體或個人建立起「關係」。

因此,如果不先與六七年級生建立關係,而直接憑各大媒體的一些片段的、個案的報導,來評斷所有的六七年級生,那就有失公正,特別是研究青少年的人,更不能只憑媒體的報導,作為研究分析的依據,再者,即使是官方的統計數據,也不見得就是實際的情況,因為可能有些青少年行為的判罪,有很強烈的主觀意識存在,或者,有些青少年的行為儘管符合犯罪的客觀標準,但是卻因一些人情的因素而未報案,而成了所謂的【犯罪黑數】。

所以,要評論六七年級生,或是要爭取這個年齡層的支持,還是得和他們建立關係,試著參與她們的活動,以他們的方式來生活,以他們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世界,唯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地了解六七年級生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甚至,教育學的研究與教學的設計,也必須要以這句【試著用他們的生活去生活,用他們的眼睛去看他們的世界】所描述的內容,來作為研究與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

【青少年次文化】,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卻被社會上的一種【傳統權威宣導機制】給污名化了,對於青少年大量的負面報導,使得一般的社會大眾,對這個特殊的文化、一般的團體,有著很深的誤解,因為要了解一件事情,不是只憑一些個案的呈現與渲染,就可以辦到的。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7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