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6 15:18:40瀏覽3350|回應7|推薦43 | |
《庶民經濟學》的封面、〈百貨公司男裝和女裝的樓層安排有何特色?〉一文的標題頁,都畫了這麼一幅情境,一個穿著樸素的男人問說:「為何女性用品總是在比較低的樓層?」一個穿著貴氣的女人回說:「因為女人比較敢花錢啊!」 我認為,或許可以再進一步地問說:「為什麼女人比較敢花錢?」我不知道經濟學如何解釋這個問題,但該書作者口中的「良心學科」―社會學,卻只要用兩個簡單的概念就可以解釋,這兩個概念也就是高中 在「父系社會」當中,性別角色的社會化過程,以及日後的分工,都傾向男性行使「工具性角色」,女性行使「情感性角色」,於是,男性常常會被性別社會規範期待,要具有對打拼事業、追求成就、地位取得有幫助的人格行為特質;女性則常被性別社會規範期待,要具有對各種情感關係維繫有幫助的人格行為特質。 因此在「父系社會」中,男性從小就被家庭、學校、傳播媒體灌輸,要具有理性、勇敢、冷靜、壓抑悲傷情緒、遇到困難自行解決等「男性特質」,同時也被多種社會化機構期待追求成就、打拼事業、取得地位;女性則從小被這些社會化機構期待,要具有感性、溫柔、關懷、端莊、文雅、心細等「女性特質」。 在這種性別角色的社會化過程中,家中的父母親、長輩,學校的老師、同學,電視上的明星、戲劇演員,當中任何一種人皆可能成為你/妳的「重要他人」,並進一步組成「參考團體」,在這當中,父母親、長輩、老師和同學也可能還會因為與你/妳的社會互動,而有「概括他人」的社會規範、制度約束效果。 經過這樣的社會化過程,男性就發展出應行使工具性角色,女性就發展出應行使情感性角色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百貨公司消費態度和行為,因此作為男性的《庶民經濟學》作者,去百貨公司就比較會講求具體的「動機」和「誘因」,而我之前舉的OL,就比較會因一時的情緒而去血拼。 因此,「女人比較敢花錢」、「女人的錢比較好賺」等百貨業者常有的性別刻板印象,也就這樣形成,並且也在樓層規劃的時候,將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放進去。所以,我們常見的百貨公司、誠品,都會把女性顧客感興趣的商品放在較低樓層,同時比重也會比男性顧客感興趣的商品高,以致於變成女人的地盤。 不過,這主要是表現在非民生必需品的消費(百貨公司的商品多為非民生必需品),倘若是民生必需品的話,狀況可能就不是如此了,因此精確一點來說,這裡的命題可能會是:「在非民生必需品的消費中,女人比較敢花錢。」 我的噗浪帳號:「天蠍浪子的咖啡杯-噗浪分站」,按此加入我吧! 【趙怡雯的藝享世界】http://blog.udn.com/yiwen1217 《圖解民法》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9680 《庶民經濟學》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8873 《學會貧窮》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3835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