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8 12:09:09瀏覽2501|回應11|推薦32 | |
電視新聞的報導指出,屏東縣三地門鄉的災民,原本有心懷好意的便當業者送去的飯盒,可是後來因為有餐廳廚師跑去辦桌、下廚,因此數百個飯盒裡的菜全被到進餿水桶,消息傳開之後,一些便當業者表示很難過。 其實,八八水災之後的災民捐助潮,我認為就跟台灣社會其他的集體行為一樣,都是看了媒體大篇幅的、多日來的報導,基於對災民「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幫助熱忱,紛紛或親自前往,或透過相關單位將物資、金錢捐助給災民,雖然有人呼籲錢跟物資要有計畫性地捐,但這波捐助災民的熱潮還是沒有緩和。 這種捐助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捐助者多半都沒有深入當地社區,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狀況,很可能災區的一些社區組織,老早就替災民募集了足夠且能符合需求的物資,如果不做任何的理性考量、計畫就捐助,那麼最後,由於物資過剩或者根本不合需要,愛心可能就會變成了多餘的垃圾,屆時也是枉然。 除了非災民的「災後捐助潮」外,我認為地方行動團體、組織或單位,當面對一下子那麼多而龐雜的物資進來的時候,如果無法有效溝通協調單位或組織之間對物資的分配,例如甲地物資過剩,但乙地物資不足,或許甲地的行政單位或社區組織,就可以把多餘的物資調到乙地,不然也可能發生愛心變垃圾的事。 而這當中,我認為最難處理,最後最可能變成垃圾的愛心物資,就是食物了,由於捐贈的物資從捐助者手上出去之後,可能要經過數小時甚至一天以上,才能夠送到災民的手裡,在運送的過程中也可能都沒注意冷藏保鮮,送到災民的手上時可能都已經發霉、酸敗、腐臭,這樣還比不上直接到現場開伙、辦桌。 這回發生在屏東縣三地門鄉的事件,我認為是集捐助者可能無計畫、運送者可能沒注意食品冷藏保鮮、地方行動團體可能彼此沒有就物資分配或捐助做溝通協調(如當地的便當業者和餐廳業者),這三個捐助行動主要問題之大成的例子,表面看上去是災民糟蹋便當業者的愛心,可實際上卻出自這三個可能的疏忽。 當然,由於捐助物資或金錢通常不是直接送到災民手上,而是透過中間的慈善團體、地方行政單位、社區組織,因此還可能出現這些中間人暗槓救災物資,或者把善款偷偷放進自己口袋的狀況,這個問題恐怕比愛心變垃圾更嚴重。
我的噗浪帳號「天蠍浪子的咖啡杯-噗浪分站」,按此加入我吧! 《圖解刑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8380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