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弟弟」的社會學
2008/07/30 23:13:39瀏覽4974|回應1|推薦46

參考資料:聯合報「性事調查:台灣硬漢,最怕臨陣軟著陸」報導

這回居然有報導談論了「小弟弟」,這個男人最私密的話題(基本上,以往這些話題都是在夜間,才會出現在後面一點的頻道),該報導引述「台灣勃起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網路問卷的調查結果,指出男性最擔憂的兩件事,分別為剛上陣小弟弟就軟掉,其次是小弟弟不耐用。

那麼,這個調查跟社會學或社會心理學有何關聯呢?當然,鐵定是有的!

首先,該報導本身就已經點出,小弟弟不持久或剛上陣就「不行」的一個刻板印象:四十五歲以上到六十歲之間的男性,比較會擔憂這個問題。就這方面而言,筆者也常常聽到這句話:「少年小便越過溪,老年小便滴到鞋!」

換言之,台灣社會一般都認為,年輕人不會有「小弟弟」的健康問題,三十歲以後才比較需要注意;相反,中老年人可能多半都有「小弟弟」的健康問題,比較有「小弟弟」衍生的患病行為;因此,「小弟弟不行」也可能是中老年人「偏見」的其中一項,因此,老人性侵女孩的行為,才會被媒體認為可以衝收視率。

其次,從報導的描述可知,「小弟弟」可能是男女之間性關係建立,甚或社會關係維持的關鍵,女生有可能根據「小弟弟」強壯與否來評價男生,甚至根據「小弟弟」的能力來決定跟一個男生訊息、符號與情感流動的密度;另外,「小弟弟」甚至也可能牽涉到,夫妻之間實質婚姻關係的維繫經營。

當然,這些可能都是基於這項假定:女性出生後,因為沒有從母親那兒得到小弟弟,而產生的「小弟弟羨慕」心理。這當中牽涉到比較複雜的心理分析問題,筆者比較無法說明,好像部分女生渴望變成男生,也跟這個心理現象有關,因為,所謂的「男子氣概」,似乎也是由「小弟弟」衍生出來的。

最後,更簡單的社會意義,便是「小弟弟」本來只是一個生殖器官,但在人類社會裡,它的談論和使用,都受到宗教信仰、道德、習俗和法律等社會規範的限制,前三者被學者討論得特別多,「性倒錯」、「性混淆」或「不正常的性」,其界定都來自社會規範對「小弟弟」的價值判斷。

另外,「小弟弟」也被社會同「男子漢」或「男子氣概」連結在一起,故小弟弟不行,才會被人譏笑,這雖然含有刻板印象和偏見的成分,但沒辦法,小弟弟是男性才有的東西,且又跟一些複雜的,親子關係方面的心理現象有關。

故此,筆者認為「小弟弟」也有社會學的議論空間,而不只是醫療方面的健康與患病問題而已。


Long Stay原先的意涵與馬英九或其他政治人物下鄉深耕的意義大不相同,還請參考台灣長宿休閒發展協會(Taiwan Long Sta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的相關介紹與訊息,以釐清這個重要概念。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2093699

 回應文章

克里斯。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上智邦首頁喔
2008/07/31 12:53
http://www.url.com.tw/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08-07-31 13:42 回覆:
隨便寫寫的,也會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