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3 21:26:37瀏覽9658|回應14|推薦62 | |
郭台銘、曾馨瑩的戀情打得火熱之際,一個玩經濟學的朋友提出了這個跟「機會成本」有關的問題:假設你有機會,碰到一個愛你愛得要死的富婆或富家千金,請問你會不會取她? 在筆者看來,普通男人娶有錢女人背後的社會意義,可能跟普通女人嫁有錢男人大不相同,以台灣社會來講,似乎普通女人嫁有錢男人的社會接受度,比普通男人娶有錢女人高出許多,這便是因為,「金錢」或「財產」多半代表個人的能力或權力,然而,咱們的社會規範不太允許男人跟能力比他強的女人結婚。 故在台灣社會的情境下,娶不娶深愛一個男人的富婆或富家千金,當中的「成本」與「效益」可能是這樣的:(1)娶,最高的「成本」是被譏為吃軟飯、靠女人,「效益」則是少奮鬥幾十年,甚至獲得重要人脈;(2)不娶,最高的「成本」是艱苦一輩子,「效益」是被稱讚為有骨氣、有擔當、有肩膀。 從社會學看,若其他變項都加以控制,影響這「娶」與「不娶」之選擇行為的因素,主要便是個人受家庭、學校、同儕團體、工作場所、新聞媒體之社會化後,所形成的「價值層序」,換句話說,「娶」或「不娶」選擇行為的傾向,價值觀會是一個關鍵因素。 若在你的「價值層序」裡,金錢、人脈的快速獲得,價值比「傳統社會規範對男性之角色期待」高,那麼,你也許就傾向「娶」這個富家千金或富婆;倘若「傳統社會規範對男性之角色期待」,其價值比金錢、人脈的快速獲得要來得高,那麼,你就可能傾向「不娶」。 倘若不控制其他變項,那麼很可能,婚姻狀態、婚姻觀念、交往狀態、金錢觀念、家庭觀念、愛情觀念、經濟狀況、原生家庭經驗、豪門或上流社會印象…等,都會影響你當下,「娶」或不「娶」富婆或富家千金的選擇傾向,遠比前面的情形要來得複雜。 因此,對一個「社會學人」而言,「娶」或「不娶」深愛他的富婆或富家千金,其選擇的傾向及機會成本,同樣視情況而定,但若脫離社會學的思維,只用一般的想法來看,我想,傾向於「娶」的男人可能不見得會比傾向「不娶」的男人來得少,畢竟,傳統社會規範的影響力,正逐漸地被削弱。 換言之,認為「不娶」的機會成本比「娶」大的男人,可能不在少數,至於我個人,嗯,還是要先問老媽的意見。 延伸閱讀:鍾文榮(2007),巷子口經濟學。台北市:博雅書屋。
Long Stay原先的意涵與馬英九或其他政治人物下鄉深耕的意義大不相同,還請參考台灣長宿休閒發展協會(Taiwan Long Sta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的相關介紹與訊息,以釐清這個重要概念。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