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0/29 21:57:15瀏覽1231|回應5|推薦19 | |
關於臺灣民眾黨,目前臺灣民眾所認識的是柯文哲、蔡璧如等人在2019年發起創立的,而臺灣在日治時期,也曾經短暫出現過另一個臺灣民眾黨,那是蔣渭水發起成立的。 這個臺灣民眾黨創立的背景,可追溯至臺灣日治時期興起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自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進行時,臺灣有識之士即開始籌組政治結社。他們意識到如果沒有合法的政治結社,無法動員民眾的力量去和統治者階級抗爭,只憑個人陳情的效果卻微乎其微;其次,對於民眾的政治意識的啟發與政治教育的普及,最好的方法仍莫過於透過政治運動的實踐,加以訓練與提高。 1922年,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石煥長發起結成「新臺灣聯盟」作為臺灣第一個政治結社,最後即因治警法實施等原因無法展開活動;1923年1月8日,臺灣實施【治安警察法】,對臺灣文化協會涉及政治運動的取締,已有法律明文可作依據,此後對於文化協會的政治性活動,取締更趨嚴厲,這也促進組織政治結社的動機。 1927年2日10日,蔣渭水、林呈祿等人集合於霧峰林獻堂家,蔣渭水提出組織臺灣自治會,回臺北後積極籌備,時當局偵知後,同年2月17日以禁止自治主義將印刷品沒收,而該會簡要綱領甫一披露,當局即以該案「明示殖民地自治主義,違反本島統治的根本精神」為由禁止其活動。 為此,蔣渭水把會名改為臺灣同盟會,仍因綱領、政策與臺灣自治會相同,被當局偵知後由臺北州警務部長對蔣氏警告,禁止其活動;1927年3月23日,東京帝國大學矢內原忠雄來臺考察,4月10日起由蔡培火導遊全島,在屏東、臺南、嘉義、彰化、臺中、新竹、宜蘭演講,受到熱烈歡迎。 原本一度意志消沉的臺灣文化協會舊成員,因為矢內原忠雄教授的訪問,使他們對於政治結社的問題起了鼓舞作用;同年5月3日,蔣渭水、謝春木、蔡培火集合於林宅,對結社問題予以具體化。 同年5月29日下午三時,於臺中市新富町聚英樓宣佈組成臺灣民黨,出席者68人。發出宣言決議,選出蔡式穀、蔡培火、蔣渭水及邱德金為臨時中央常務委員;然而在蔡培火向當局提交申請後,臺灣總督府當局仍以【治安警察法】命令禁止結社,即在6月3日以妨害治安為由依【治安警察法】第8條第2項發出正式禁令。 臺灣民黨被禁止後,其舊幹部計畫重新籌組政治結社,之後預定名為臺灣民眾黨,並推謝春木與政府交涉;1927年6月16日,日本政府當局提出禁止奉民族主義及不能由蔣渭水支配為條件;謝氏表示組織為合議制,並且不表明民族主義。 最後,這些人在1927年7月10日臺中市聚英樓原址舉行「臺灣民眾黨」結黨式,出席黨員62人,推洪元煌為議長。通過黨則,選舉彭華英、黃周、謝春木、陳逢源、陳旺成為委員,發表綱領政策,臺灣民眾黨正式成立。 蔣渭水、林獻堂等人領導的臺灣民眾黨設有地方支部,之後為尋求農工階級的支持,1928年2月在蔣渭水的領導下還成立了臺灣工友總聯盟,但後來該聯盟組成擴大,反而決定臺灣民眾黨的行動和思想,臺灣民眾黨的政策被視為遷就階級鬥爭的傾向,與建黨時所標榜的全民運動頗有偏差。 1929年1月10日,臺灣民眾黨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增選陳其昌、謝春木、黃周、黃旺成、邱明山、邱德金、廖進平為常務委員,事實上民眾黨的領導權已掌握在蔣渭水一派手中。 至此,林獻堂、蔡培火、蔡式穀、陳逢源等民族主義有力者,已和臺灣民眾黨貌合神離,在實際活動上並不發生直接關係了,蔣渭水對工農運動的支持,使得蔡培火認定蔣為第二個連溫卿,於是雙方又開始分裂,直至1930年8月,林獻堂等創黨元老再度出走,成立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1930年代,隨著日本國內軍國主義高漲,終於在1931年2月18日臺灣民眾黨第四次全體黨員大會進行中,臺北警察署長出現會場並出示「結社禁止命令」,當場聲明臺灣民眾黨業已被取締,解散了臺灣民眾黨,蔣渭水等人遭到逮捕,蔣渭水本人並於1931年8月病逝。 蔣渭水創立的臺灣民眾黨,其政治意識形態包含自由主義、社會自由主義、三民主義、民族自由主義、公民民族主義,屬於中間偏左的政黨,至於柯文哲、蔡璧如等人創立的臺灣民眾黨,其政治意識形態為自由主義、一五新觀點、九六共識,我想一些藍營支持者會對柯文哲有所期待和認同,大概就是他的這一五新觀點,也就是2015年提出的兩岸一家親論述,再加上他之前常抨擊民進黨。 但我始終認為,兩岸一家親是柯文哲騙選票的說詞,柯文哲政治立場的本質,在我看來始終都是綠營,還是深綠,但卻演得讓很多民眾相信他是中立的,然後鼓吹投票給他(但臺灣的綠營人士,很多喜歡偽裝中立來騙選票),反之以前同樣成立臺灣民眾黨的蔣渭水,他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感就比柯文哲強得多。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