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7 14:18:13瀏覽1934|回應5|推薦50 | |
引用文章九把刀事件之我的看法==記者、學校、作家、家長、你們在想什麼,我真是看不透你們呀? 關於陳姓高中生參加台北文學獎的佳作文章被暢銷作家九把刀指控抄襲的事件,有個法界朋友問筆者網路粉絲可能的反彈行為,筆者以為,可能要看原先的新聞,甚至陳姓高中生的原稿以及九把刀的反應才可判斷,不過,陳生的原稿已經確定不能當作參考文獻,因為在事件爆發後,他已經將相關的文章撤除,故此脈絡已斷。 所以,筆者大概就只能根據那位提問的法界朋友,以及上面引用文章的論述,從社會學來看這件事情。不過,筆者要先向該位法界朋友做個更正:「這起事件的訊息接受者,說是網路粉絲可能過快喔!網友或許恰當些吧!」 筆者原先以為,可能影響閱聽人(例如網友)對九把刀事件之反應的因素,乃其著作權或智慧財產權的認知、九把刀本人及其作品的認知、抄襲或模仿的道德認知、作家指控學生抄襲之行為的認知等,不一而足。 不過,若考量之前網路文章或實體書文章的案例,網友的反應行為,例如聯合線上新聞之讀者在「哇新聞」討論版的回應,那麼抄襲或模仿的道德認知,可能才是真正的關鍵。 就此,儘管該位法界朋友指出,九把刀對陳生的指控,可能還有一場傷腦筋的官司要打,不過筆者必須指出,在法官依據相關罪名之構成要件進行裁定之前,網友可能早已對事件的雙方當事人、和當事人有建立社會關係的週邊人士、報導相關新聞的記者,做出道德的價值判斷,即便到時候,法官依據罪名成立要件認定陳生無罪,網友不但可能反對,甚至再罵法官腦殘。 所以,即便網友不是九把刀的粉絲,但看到這起事件之後,可能多數還是會根據自己對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甚或抄襲、模仿之行為的道德認知,先行判陳生有罪,當然,也有些人可能會對陳生的作品感到好奇,惟陳生已將其部落格的相關文章撤掉,故難以具體論斷這個可能。 總此,就筆者粗略的觀察,網友對這起事件可能出現的反彈行為,大概還是根據對抄襲或模仿的道德認知,來對陳生以及為利益或面子幫陳生護航的大人,乃至胡亂炒作的記者加以譴責,甚至做出「對陳生的人生教育恐有負面影響」的預期,即便九把刀未對陳生提告,或者陳生的行為可能不構成任何罪名的犯罪要件。 然而,從這起事件的網友反彈行為,也可再次看出,法律與道德是多麼地不同。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