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音樂經驗 • 九月壽星音樂家 Antonin Dvorak
2020/09/29 14:48:59瀏覽1838|回應20|推薦98

     古典音樂,這個名稱就好像有張嚴肅臉孔的人,一看給人距離感不易親近。

     但事實是不是如此呢?且讓我分享我的音樂經驗,或許自此讓你印象改觀。

     首先,賞樂地點是否只限歌劇院或音樂廳?我想不是的。

     學生時代,我有位同學彈得一手好鋼琴,又喜歡唱歌,他加入合唱團,有表演就找同學們去聼。表演場地不一定是大地方,但音樂好聽的程度不減。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一個有歷史性的大教堂演出,音響效果與莊嚴的氣氛,讓我至今難忘。

     我聼過的現場演出,非商業性表演遠遠多過買票的音樂廳表演。孩子們小時候的學習成果發表會及才藝表演,上高中之後在學校合唱團或樂團的演出,不消説我是最忠實聽衆。不要小看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們,演出有時真讓人驚艷。

     我與孩子們的音樂老師們關係良好,因此有許多機會聼專職音樂家的演奏。像我同學一樣,演出不一定在大地方,但程度不減分。有幾次是慈善小型音樂會,有幾次是音樂學院畢業生的演奏會,有幾次是新樂曲發表會,都是很好的回憶。

     與所有音樂一樣,古典音樂愛什麽時候聼就什麽時候聼,高興的話還可以跟著哼。多年前有次我開車時聼哥德堡變奏曲,聽著聽著就一起哼。音量不小加上車窗沒關,一路開過去應該蠻招搖的。果不其然,到了紅綠燈停下來時,附近的駕駛們通通看著我。嘻嘻,平日青少年們把重金屬放得震天價響揚長而去,換個巴哈名曲有啥大驚小怪的?

     有時間專心聆聽很好,沒有大段的空閑時間一樣可以賞樂。公園裏走路,厨房裏燒飯洗碗,院子裏澆水剪枝,耳機一戴,指頭一點,好聼的音樂流洩而出。只是有一回厨房交響曲演出太精彩,洗切燉炒間,快刀差點脫稿演出把耳機綫給切下去。

     聼音樂會有伴很好,沒伴也行。但若有個特別的伴,音樂會時光則更難忘。特別的伴聼特別的音樂會,這樣的經驗我有過。吸引人的外貌與迷人的笑容,而且對著我放電不停,逗得我心花朵朵開,多麽難忘的時光啊。

     我們一起聽過一些曲子,最難忘的是德弗札克的《Americian Quartet 美國四重奏》,也是這期九月壽星音樂家的作品。至於這個伴是誰,先賣個關子,答案就在不遠處。

     這些大大小小的音樂經驗,帶給我許多美好時光與回憶。

     九月壽星音樂家 Antonin Dvorak (德弗札克),是古典音樂世界裏後浪曼派的大師。至今作品仍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廳廣汎地演奏,喜歡他的樂迷無數。

     德弗札克 1841 年生於波西米亞(現今的捷克),離布拉格三十里的鄉村。父親是位屠夫兼營一家小旅店,家中八個孩子食指浩繁,德弗札克排行老大,自然而然成了父親的幫手。

     小小德弗札克雖不是含著銀湯匙出生,也無正規音樂教育,但因爲父親善於彈奏屬於當地民族音樂的樂器,又喜歡在旅店裏以音樂營造快樂氣氛,德弗札克自小對音樂並不陌生。童年時期除了與父親在旅店不時高歌外,也參加教堂裏的唱詩班,

     臺灣俗諺裏有個 “三次機會” 的説法,真假不知,但在德弗札克身上應證,十三歲的他得到人生第一個大機會。

    那一年父親將他送到離家不遠的城鎮習藝,但不是學習音樂,而是學習屠宰技術,以便繼承父業挑起養家的擔子。但命運並沒有按照父子原來的規劃走,在那兒德弗札克遇上管風琴家兼音樂教師 Antonin Liehmann (李曼),李曼發現他的天賦,於是讓他住進自己辦的寄宿音樂學校裏,積極栽培他。同時李曼也説服德弗札克的父親,不論縮衣節食都要栽培這個孩子。

     這是不是跟我們的四五十年代,老師幫助清寒的學生,並想法説服家長繼續讓他她們升學很像呢?還好有李曼這位伯樂,要不世上就少了德弗札克這位傑出的音樂家。而德弗札克也是感恩之人,他曾寫了一首曲子至意李曼,也在恩師去世之後成立基金會紀念他,如此師生情誼令人感動。

     大器晚成的德弗札克絲毫不輸自小習音樂的同儕。十六歲時進了布拉格管風琴學院接受更高深的音樂教育,畢業之後到樂團任職中提琴手,之後到劇院工作了十年。這段期間薪水並不好,也沒有很多時間創作。這個時期的創作是沿著傳統德奧樂派,寫的曲子中規中矩,悅耳也悅心。

     第二次機會在德弗札克三十四歲時降臨,這一次識他的伯樂是大名鼎鼎的布拉姆斯。在一次維也納音樂比賽中,裁判之一的布拉姆斯大力推舉這位來自小國的新人,因此德弗札克贏得首獎及豐富的獎金。之後布拉姆斯把他介紹給音樂出版商,從此事業進入了另一個局面,著名的《斯拉夫舞曲》便是在這個時期出版。如同以往,德弗札克是位感恩與念舊的人,他寫的《D 小調四重奏》是爲致意布拉姆斯而寫。

     好運似乎跟隨德弗札克一生。第三次機會在他五十一歲 1892 年時降臨,應邀到美國任職紐約音樂學院院長。這是一個名利雙收的機會,他在美國期間寫出當今世上最有名的交響樂之一,第九交響曲《新世界》,而且薪酬是在捷克時的二十五倍!

     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在音樂史上有著一定的地位。感謝 udn 優秀樂評夏爾克對這部作品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請按鏈接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的紀念 閲讀。

     二十五倍的薪資,如果月薪本來是一萬塊,一下子變成二十五萬。如果是我,無論怎麽樣都要想法子穩穩坐在這位置上。在衣食無缺中從事藝術創作,這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啊!

     但德弗札克並非如我般的凡夫俗子。他只在美國停留三年,不論紐約音樂學院開出多麽優渥的條件,他一心一意要回到他心心念念的祖國。縱使捷克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在這位音樂家心裏卻是一切。

     這是有脈絡可循的。德弗札克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自幼有的農村質樸的情感到老不變。他的音樂是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的綜合,但特別的是他堅持用捷克元素,始終用的是波西米亞題材。這種民族主義(或説是國民樂派)讓他在德奧音樂主流派中獨樹一幟,也讓他的音樂老少咸宜,並非音樂廳專屬。他以優美的旋律著稱,細膩善感。

     而他一輩子也以捷克人爲榮。有一回出版商要他爲了市場以德文在著作上簽名,但被他拒絕了!他説:我是捷克人,就是簽捷克文。

     這種忠於自己出身的性情,我真心欣賞。

     如同許多古典音樂家,德弗札克也是晚婚一族,三十二歲時娶了十九歲的劇團女低音安娜。值得一提的是,他愛的人是安娜的妹妹瑟菲娜,但陰錯陽差中安娜嫁給了他,兩人共度三十一年的婚姻。安娜是位有才華也是進退有度的女子,婚後全心全意支持德弗札克,讓他可以專心創作,在事業上有更寬闊的發展。他們共同經歷早年的兒女早夭,也共度事業成功後的歲月,三十一年中兩人對彼此不離不棄,共同養育六名子女,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但年輕歲月美好的愛戀並沒有在德弗札克心底消失。在寫著名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時,瑟菲娜去世,因此他在第二樂章中特別加入瑟菲娜最愛聼的一支曲子的旋律,使得這首曲子更加纏綿悱惻,幽婉動人。這兩位有緣無份的男女主角,現實生活中沒有牽扯,留給後世的就是一個故事與動人的樂章。我想這是最好的結局。

    德弗札克雖然童年困苦,但因著好運氣與努力,三次機會中一生音樂生涯順利,人生路也平順。他在 1895 年自美國回到捷克後便一直任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直到 1904 年中風去世,享年六十二歲。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留下許多動聽的曲子給後世。

     讓我們來聼音樂。

以上的影片是德弗扎克在美國時期寫的《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主旋律應該是大家很熟悉的。慢板的樂音中,流露著濃濃的鄉愁。

上面這個影片也是在美國時期寫的《美國四重奏》,樂音中可以聽到火車在鐵路上跑的聲音,以及印第安人與黑人音樂的元素,這可算是他獨特的旅行日記。

這個曲子對我很特別,因爲是與我特別的伴一起聼的。這是一場在老師家舉行的音樂會,特別的伴是老師的嬰兒。我全程抱著小娃娃聼演奏,她不吵不鬧,還對著我笑。抱著小小人兒聼演奏會,一下捏捏她的小手,一下摸摸她的小脚,這個音樂伴夠特別吧微笑

這是斯拉夫舞曲,是德弗札克早期的作品,生動活潑。這僅是其中一小段,整本作品都很好聼。

     九月就這麽到了尾聲。碰碰撞撞的 2020 年,月亮卻沒有忘記我們,中秋的月亮依舊又圓又亮。美麗的月光中,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ribbon1031&aid=150987327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石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舊世界
2020/10/25 10:40
高中時期趕上留學美國的熱潮,也正好此時第一次接觸到德沃札克的「新世界』,澎湃的旋律勾起我對美國充滿了幻想,但人生之路往往不按牌理出牌,最後卻選擇了出征「舊世界」!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26 12:28 回覆:

自小學三年級開始,大學畢業留學美國就是我的夢想。這個夢想提早實現,高中生的我當了小留學生,自此在新世界度過大部分人生。

新世界的文化人文來自舊世界,舊世界的地位無可取代。富過三代方懂吃飯穿衣,雖然喫穿的不一定是錦衣玉食。音樂藝術領域裏,不也是如此?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19 00:53

聽現場演奏~那種震撼和感染~那是遠遠超過聽CD的

以前有個高中同學曾努力地教我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

但是最終失敗了XD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19 13:39 回覆:

每次我到音樂會,當演奏者奏出第一個音,我就會有很感動的心情,那是一種很難形容的感覺。

我以前常開玩笑,悅耳的聲音就是音樂,反之則是噪音。

音樂無國界,開心最重要。

大少爺若願意再試一次古典音樂,我建議聽莫扎特,他的音樂幾乎沒有不讓人提高正面情緒的。本城的古典樂臺每天早上九點到十點都是放他的音樂,數十年不變。


Ji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貝比
2020/10/09 20:13

baby和音樂都有超強療癒力

難怪讓愛馬記憶深刻

太幸運了!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10 13:42 回覆:

先跟 Jiun 説個大消息,我撿回來扦插的玫瑰花已經有兩棵長出花苞,但還非常小。秋天來了,日照越來越短,氣溫也涼下來,希望涼天氣不會有太大影響,她們能順利開花。

抱嬰兒聽音樂會真特別,當然也是在音樂廳不會有的經驗。不過因爲是別人家的嬰兒,愛馬很 “收斂” 不敢親她的臉頰。捏捏小手摸摸小脚就很滿足了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07 21:04
愛馬小姐這月的選曲精良,獲致「眾樂樂」的效果,否則僅少數人參詳的孤芳,豈是部落格的立意。 It didn’t do you the justice of super effort.😍
德布拉克確實很不德風,捷克風與否我不知道,但他的音樂能引發共鳴,使愉快陶醉,您選附的第二個YT,可方便就舞。好愛馬。🌈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9 14:09 回覆:

分享這首詼諧曲,應該也是大家也很熟悉的作品。

聽著聽著,覺得曲風與 K-San 的文風有些相像處。

就這麽辦,請 K-San 聽個幾遍然後寫個分析心得來?得意

嘻嘻,我看您是勸説罷寫無效,這會兒還真忍耐我寫的音樂文,有請繼續忍耐啊!誰理你

非常謝謝賞光,也感謝來一起眾樂樂。

這是非常特別的一星期,黑洞是今年的諾貝爾贏家。可不是世上尚未被探索的物事有許多,不論是在實驗室裏,或是在那遙遠的外太空。

 


盹龜雞~ 五月23日 科隆主教大教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07 10:54

新世界交響曲是我的古典音樂入門第一首,只因為 "念故鄉" 歌曲 讓我們認識他, 很快就接受他了。 交響曲的單簧管長笛美極了 ,一旁的弦樂隊 溫柔細膩的鋪展 。大鼓與法國號奏出見故鄉後的激動 。 這麼感動人的曲子 馬上就愛上了 。他的風格這麼平易近人, 一定是好溝通好相處的, 能夠將黑人 印地安人的音樂元素流暢的融入曲中,真是了不起。 說不定 美國局外人 才能有這一份清明。更佩服他以捷克祖國為榮。

送走炎熱的八九月,擔心 疫情與凜冬將至 , 便拼命的玩耍。 來晚了 , 對不起啊 。尖叫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7 14:01 回覆:

盹姐快別這麽說,部落格本來就是來來去去,不要有人情壓力。

如果我現在在臺灣,大概就把部落格關了,四處玩兒去,玩到不回家得意

今天天色已晚,詳細的回覆明天來睡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8 13:23 回覆:

我看盹姐的游記每每羡慕不已。能夠玩的時候就盡量玩,玩一次賺一次

原來盹姐與新世界交響曲是舊識,相信聽來一定很有感情。德弗扎克當中提琴手很長一段時間,對於弦樂也因此特別擅長,寫交響樂四重奏或提琴協奏曲都難不倒他。

他是個晚熟的音樂天才。或許他的童年經歷以及學習音樂的過程,讓他寫出得到大衆共鳴的音樂。

而他對優渥的薪酬能夠拒絕,這點讓我挺佩服。能夠終於自己的選擇就是成功的。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0/10/06 16:26

大學時代有個室友,睡前必戴起耳機聆賞古典音樂,偶而也會分享心得。

只是當時流行彈及吉他唱些英文流行樂,偶而也唱些台灣民謠,現在會唱的英文歌都是那時留下來的。

畢業後就幾乎沒有接觸音樂了,直到退休後才又開始,這時台灣的流行歌曲已有完全不同的風貌,詞曲俱佳的不少。

教我們歌唱的老師,今年加開樂理、古典音樂賞析,結果古典音樂賞析因人數不足而無法開課。

偶而我也會聽聽交響、古典樂,有時是聆賞,但更多的時候是當背景音樂,邊看電腦邊讓音樂流溢。

不同的心情、環境,聽聽不同類型的音樂,也是一種享受。

就像現在賞讀愛馬的音樂故事一樣,也是一種享受---。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7 13:58 回覆:

謝謝旭日初昇的讚美,讓我做夢都會偷笑~

今天天色已晚,明天再詳細的回覆。

先預告一下,回覆與我一位大學室友有關,故事有點長,明天再來睡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8 08:31 回覆:

謝謝旭日初昇分享的音樂經驗。彈吉他唱歌,一定迷倒不少女孩子!至少電影都是這麽演的奸笑

我的大學時代都是在校外租房子(因爲收到大學錄取通知太興奮,學費訂金交了,卻把宿舍申請表忘了,差點露宿街頭,哈哈),跟許多室友同住過,有許多難忘的回憶,真是一段美好的歲月。

大三的暑假,我們來了一位非常特別的室友,三十歲左右的金髮美女律師吉娜。

記得吉娜第一天來看房子的時候眼睛紅紅的,傷心地告訴我們她與她的同居男友吵架,需要有一個自己的地方,就這樣她成爲我們的室友。

吉娜已經在上班,搬來的家具比我們學生們拼拼凑凑的好得太多,其中有一台電唱機還有許多黑膠唱片。她也很大方,歡迎我們使用任何她帶來的東西。

就這樣我聼了許多70年代的英文歌,聼最多的是那十幾張木匠兄妹,其中的《郵差先生》印象最深。

吉娜搬進來之後在家的時間並不多,因爲她與男朋友阿米爾又和好了!我們的公寓就是她偶爾的旅館。如果她有回來,就是拿些換洗衣物,有一回還做了阿米爾喜歡的菜餚帶過去。她交了房租,但家具和厨房用品都是我們幾個幫她用,真好啊!

但有一回吉娜回來的時候大哭,因爲吵架之後阿米爾打她。這一回她待在我們公寓裏大概一星期。之後舊戯重演,又和好!但這並不是唯一阿米爾動手的記錄,過不了多久就再來一次。

到了我快畢業的時候,阿米爾又動手,吉娜回來告訴我們她與阿米爾分了。但是,不知是她太愛他或是太心軟,過沒多久,阿米爾向她求婚,吉娜歡天喜地戴上鑽戒,答應嫁給他!這一次,吉娜搬出我們的公寓,而我從此也沒有她的消息。

大家或許會好奇,阿米爾是何方神聖,竟然能把這麽一個美麗善良又的金髮律師迷得團團轉?阿米爾是我們大學新進的年輕助理教授,我有幾位外系的朋友就是他的學生。當大家發現阿米爾的女朋友是我們的室友,我們公寓一下子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大笑

這個故事我一直沒有忘記,沒有忘記的原因是爲什麽吉娜對向她動手的阿米爾死心塌地?

才上個月我把這個故事向小尾巴說,她也不可置信,但她馬上下結論:不能和動手的人繼續下去。

每當我聼木匠兄妹,就會想起這段故事。音樂經驗可不是何時何處不在?


深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06 03:04
德氏真的熱愛祖國,放下美國優渥的薪水,捷克人相當喜愛他喔!以前常聽他的新大陸,也聽過幾次現場演奏,膾炙人口的大提琴協奏曲,後來知道這段情緣,終究是感慨了。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6 14:33 回覆:

不論唱片錄音多麽棒,現場演奏的臨場感是唱片沒有的。我想這也是古典音樂歷久不衰的原因,就算有再多高品質的錄音,現場的演出永遠都會有聽衆。

羡慕好希望聽過新世界的現場演奏,這個機會我還沒遇上。因爲沉重,我沒有把大提琴協奏曲放上來。愛情是困難的,從來不變。

來聽聽雙手連彈的斯拉夫舞曲,我很喜歡的曲子微笑


Lans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05 09:03

常見假日的草地音樂會。

搬只凳子帶張墊子攜條毯子,在晴空或月色下聽樂手們奏出一首首交響樂曲,也能很沉醉。

要是剛好有喜歡的曲目,那感覺跟中了頭獎一樣,當刻的心情如飄雲端,好幾天都在回味。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5 14:20 回覆:

Lansing 這一則回應讓我想起大二升大三的暑假。

那是七月四日美國獨立紀念日,晚上的校園裏有慶祝活動。草地上有烟花,晚一點還有音樂會,放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 1812。

免費的音樂會聽到自己喜歡的曲目,真的就像中了頭獎


和煦秋陽(暮年情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分享
2020/10/05 02:18
那第一首 ”新世界交響曲”真是很熟悉的曲子
姻緣的陰錯陽差 真是無法解釋的
只有中國人說的 ”不是一家人 不進一家門”能詮釋了
還好他和安娜的婚姻幸福 也算是美事一樁
原以為您那特別的伴是您先生呢 原來是小嬰兒 呵呵
天天微笑容顏俏 七八分飽人不老
相逢莫問留春術 淡泊寧靜比藥好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5 14:15 回覆:

秋陽説得真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姻緣天注定。

這種愛的是妹妹可是娶的是姐姐,除了徳弗扎克,海頓也是。

海頓喜歡的特蕾莎決意當修女,後來海頓娶了特蕾莎的姐姐瑪利亞,婚姻的結果是一生的惡夢。

呵呵,還好寫部落格不收門票,可以隨意演出。要不我這種 “掛羊頭賣狗肉” 的劇本大概會被觀衆退票得意大笑


和煦秋陽(暮年情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先推文
2020/10/03 22:46
等一下我要上網課 所以晚一點再來欣賞 “九月壽星”
天天微笑容顏俏 七八分飽人不老
相逢莫問留春術 淡泊寧靜比藥好
愛馬(blueribbon1031) 於 2020-10-04 02:20 回覆:
謝謝秋陽。不急不急,慢慢來就好,部落格本來就是沒壓力的地方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