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的紀念((Dvorak Symphony No.9 From the New World)
2018/03/23 11:59:42瀏覽25234|回應8|推薦77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是他在美國擔任音樂院長時的作品,也是在紐約首演而大獲成功的,這是他最後一首交響曲,完成時已是晚年的1893年了。 

「新世界」的名字,是由副題「來自新世界」(Form The New World)而來,常被認為具有黑人與印地安人的音樂元素,德弗札克很喜歡接觸新事物,讓他的音樂保持新鮮感,除了新世界音樂外,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的詼諧曲甚至可聽到當時超人氣曲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的影響。而第二樂章用英國管吹出主題,在最後樂章放入前面所有樂章的元素,是否也跟幾年前首演的法朗克d小調交響曲有關連呢?

所以就算這曲子我已經聽了不知多少遍,仍然可以發現新的東西,絕不像表面的那麼優美簡單。在2018/3/18的台中愛樂音響店,小弟有幸與鄭冬佶醫師一起導聆這首曲子,留下感動的回憶,也把對這首曲子的看法寫成文章,作為紀念。



見以上影片,這是由楊頌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出,第一樂章的前奏很重要(0:55),大提琴奏出充滿感情的的四個音動機(0:55)不僅點出主要調性e小調,也強調了這是個自然的e小調,也就是第七級音d沒有升半音,這是整首曲子的特色,聽來充滿情感,但又不太憂愁,滿類似所謂的「鄉愁」,而從Ge小三度下降是用了連續半音(1:10),更加深了這樣的感覺:




第一主題是從和聲的衝撞中誕生的,e故意被降了半音(1:50),一陣有點驚悚的呼嘯後(2:19),引導出全曲最主要的動機(2:22),又經過半音上升,第一主題就以此動機(2:54),以e小調露面,這是帶有附點音符,以及琶音風格的先上後下主題。

第二主題轉到g小調(4:01),再次強調了沒有升第七級音d的自然小調風格,一度還走向光明的C大調(4:32),雖然沒能成功,但讓第三主題能以G大調的狀況(5:12),總結整個呈示部,讓人心曠神怡。


展開部強調了升第七級音d(5:52),從而與呈示部形成了不同的氣氛,第三主題出現(6:01),第一主題則在低音 (6:27),第一主題又與第三主題結合(7:14),再現部開始(7:30),回到了e小調,但第二主題卻轉到升g小調(8:12),聽起來有點寂寞感,之後又再一次向著大調前進,這次是F大調(8:49)~只是很快又轉到f小調,順利轉到升G大調,也就是f小調的關係調,奏出第三主題(9:24),又升半音到了A大調(9:57),與第一主題結合,瞬間又還原第三音C成了a小調,再升個f音,最後順利的以第一主題(10:38),到達原調e小調結束,多少是有些悲壯與憂思的感覺,轉調也是曲曲折折。 



第二樂章把這種感覺宣洩出來,瀰漫著濃烈的鄉愁,主旋律由於被改成「念故鄉」旋律所以十分知名,但絕非是那種很傳統的作品。剛開始的和弦連結就很有趣,剛開始的E大調回應並淨化了上個樂章的e小調(11:14),接下來由E大調走向降D大調,E走的是經過升F升G(11:24),成為降D大調的第五音,所以聽來像是Do-Re-Mi,而由E降D,與第一樂章前奏剛開始從Ge的走勢相同,都是下降小三度,所以會出現降D大調這調性絕非偶然,是在整首曲子開始就佈局好的:




英國管奏出了降D大調的A段主題(11:48,總覺得這用法與法朗克的交響曲第二樂章相關),後來被改為歌曲「念故鄉」,與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關聯在都用了附點音符,以及自然小調的風味(12:14),最後那句聽來有點耳熟(12:56)~在第一樂章前奏不就出現過了?就是那四個音動機啦。 


這主題隨後展開變奏(13:47),不再具有五聲音階風格,在主題再現後(14:41),出現了B段,將降D大調轉為升c小調(15:42,與降d小調同音異名),一樣具有鄉愁的氣氛,大提琴的顫音讓這種感覺更明顯(17:51)。

經過雙簧管獨奏的斷音,好像清晨群鳥清脆的鳴叫後(19:03,鄭醫師的形容),長號奏出第一樂章主要動機前半(19:31),小號則奏出本樂章A段主題(19:33.念故鄉)的開頭,還有木管樂器吹出的第一樂章第三主題後半(19:34),弦樂則奏出第一樂章第三主題前半(19:36),四者精彩的結合, A大調的音響讓人好像看到故鄉的陽光與雲彩,這段滿難不讓人想到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慢板樂章輝煌的中段:
 


A大調此時卻轉為主調降D大調(19:59),這是德弗札克的大膽手法,返回A段,「念故鄉」又出現了,弦樂也演奏主旋律(20:26),許多的休止符讓人覺得像是啜泣(20:41)…還有一把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21:02),感情反而更加濃烈,然後恢復樂器數量(21:16),前奏又出現(22:07),以兩聲大提琴的降D大調主和弦(22:46),結束樂章。 



第三樂章是詼諧曲,又回到e小調,三拍子,短小的前奏中那些敲擊的三角鐵好像是灑花一樣(23:14),A段開始,主要主題很簡短有力(23:22),一直不斷出現,後來有法國號從d到b的下降小三度(23:42),如前述與第一樂章前奏相同,在第二樂章也有出現,算是這交響曲的密碼吧。

將c與g分別升半音後(24:44),到達了E大調,風和日麗的A段次要主題出現(24:46),後面由大提琴演奏時感覺更是幸福(25:21),然後主要動機又以大調的形式回來(25:42),小號加入的方式(25:39)再度讓人想起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的詼諧曲,大提琴與法國號奏出第一樂章主要動機(25:46),然後又轉回原來的e小調(25:49)。

安靜下來後大提琴(26:12),中提琴(26:21)又奏出第一樂章主要動機,並以上升態勢轉到C大調,這裡就是B段的主要旋律(26:30),顯得更加優美平和,木管樂器形成和諧的主和弦和聲,這常常是德弗札克的特色。


然後是B段的次要旋律(26:57),轉到屬調G大調,有很多可愛的顫音(26:59),這段三角鐵的灑花更多了,以C大調主和弦結束,又利用連續上升(28:21),返回A段前奏(28:27),主要主題又出現(28:35),然後就是跟之前的順序一樣,最後是尾聲,先是懸疑的屬七和弦(30:34),第一樂章主要動機出現(30:38),屬七和弦也沒解決,反而往上增加和聲緊張度,最後在小號奏出第一樂章第三主題(31:01)後結束,這樣的手法讓人驚歎不已。

第四樂章是以e小調的屬音b開始的(31:26),以半音走勢往上,也同樣經過了從降e到c的下降小三度走勢(31:39),這是四個樂章前奏的共通點,都有些憂思。然後先以法國號(31:43),後以小號奏出第一主題(31:57),這主題同樣是自然e小調風格,很有號角般的宣示性,後來又以弦樂奏出時(32:26),就有種戰場上的蒼茫。

然後就是勢如千軍萬馬的第一主題變奏,有三連音(32:45)及附點節奏(32:47)的交替,相當有對比性,鈸輕輕敲響(33:19),整首曲子只出現在這裡,似乎要以神秘來緩和氣氛,經過好像第一樂章主要動機的前半(33:20),到了豎笛吹出寧靜的第二主題,大七和弦帶來迷離的感覺(33:28),與第一主題的躍動性成強烈對比,到了G大調主和弦才穩定(33:42),大提琴則奏出第一樂章主要主題的縮小型(33:33),後來這主題變奏,以頌歌的方式用G大調開展(34:20),這段旋律其實就是第一樂章開始的四個音動機,只是氣氛改變極多,這是德弗札克的巧思。

最後下降的三個音,形成小結尾的主題(34:33),又以大提琴奏出(34:46),漸漸安靜下來。發展部也是以這三個音開始的(35:28),法國號出現了第一主題的變奏(35:35),又在大提琴出現(35:59),經過一連串三連音後,長笛與豎笛吹出第二樂章第一主題(36:21),小提琴則奏出第三樂章主要動機(36:25),兩者結合:

長笛再不斷吹出第二樂章第一主題的前三個音(36:53),第二樂章第一主題(37:00),第一樂章主要動機也來了(37:25),與本樂章第一主題(37:28)結合,回到本調e小調(37:59)。

再現部開始,由E大調第二主題開始(38:55,預告交響曲結束的調性),這次甚至用了更朦朧的九和弦,長笛第一主題主要動機的縮短型進行回答,在呈示部中高昂的頌歌現在也安靜下來(39:46),這是有趣的對比,大提琴也溫柔地奏出第一樂章主要動機(39:54),然後是第一樂章前奏的四個音動機(40:09),只是那時是小調現在是大調,低音管又吹出第一樂章主要動機(40:18),後來也不斷出現。

尾聲開始,長號吹著本樂章第一主題(40:53),弦樂則是千軍萬馬般的三連音,有趣的是莊嚴的第二樂章前奏變得極為激烈 (41:27),但卻是從e小調又輾轉回e小調(41:49),看來是鄉愁壓倒了在新大陸的希望嗎?

豎笛吹出第二樂章的主要動機(41:55),長笛則吹出第三樂章的主要動機(41:58),由e小調升第三音g直接轉到E大調,總算大放光明,對啊~新大陸就是充滿新希望,最後是法國號吹出第一樂章主要動機(43:30),與小號吹出本樂章第一主題結合,雖然e小調仍不放棄(43:18),但最後終以E大調結束,對照
e小調的開始,可知也是延續了傳統從黑暗到光明的積極奮發,最後管樂那聲拉長的延音(lunga corona,43:34),是表示在新世界的基業不朽,還是覺得可以回故鄉了,就看個人的解讀了。



聽這個樂章就要像看推理劇一樣,去追蹤前面樂章的各個主題在哪裡出現,最後又會成為什麼樣子,這是樂趣之所在,也是優美以外的特色,算是我聽過的交響曲終樂章中能最巧妙交織前面所有樂章元素的,能相比的大概只有布魯克納的第八號。常被歸類在保守一派的德弗札克,自此後轉向了華格納,以及晚輩理查史特勞斯的新音樂,創作了一連串的交響詩與歌劇,慢慢告別了純音樂,新世界就成為他最後一首交響曲,非常開心那天能在最好的場地台中愛樂音響與大家分享,也謝謝鄭醫師的邀請,與各位貴賓的蒞臨,寫古典音樂文章以來,我認識了很多朋友,是除了讓自己對音樂更了解外,最大的收穫。

感佩鄭醫師對古典音樂的認真與熱情


這是小弟我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11178944

 回應文章

지투지
2023/11/09 10:07
Hi! I'm a Passionate blogger exploring diverse topics in the world of entertainment, weaving words to share insights and ignite conversations. Crafting content to inspire, inform, and connect with a global audience. Let's embark on this journey together.


(g2zbet1@gmail.com)

Alex
2023/04/21 17:25
第九交響曲《來自新世界》的背景頗具特色,德沃夏克使用了美國民間音樂和印度音樂的一些元素。 他在美國生活和工作期間,wordle 從美國白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文化中汲取靈感,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gdfgnbrownusa@gmail.com)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4-25 11:36 回覆:
這就是此首作品如此特殊的原因,也是最受歡迎的,近幾年國內演出應該是這首最多吧?有看過學者列舉可能引用的印地安或新大陸的旋律,只可惜我忘了是在那看到的,找到的話我會寫在這喔。

愛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9/29 14:26

夏爾克午安!

這次又不客氣掛連結到這篇,先謝謝了!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0-10-01 10:23 回覆:
不客氣啦,我的榮幸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02 23:52

帥!!

夏爾克好帥!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4-04 09:43 回覆:
就是個大叔了,謝謝謬讚,大少爺連假愉快。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30 23:44
寫古典音樂文章的你
總是那麼誠懇認真
讓讀者看見你的深度與態度
對於我這樣一位門外漢來說
更是萬分受用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4-04 09:42 回覆:
謝謝浮生大哥,只是對音樂與總譜有心得分享給大家,連假快樂。

星海辰歌 ✿ 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6 08:25
再次來訪欣賞您的分享,好聽~~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3-26 11:56 回覆:
謝謝小泉來訪,午安。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4 22:09

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是我最喜歡的樂曲之一,怎麼聽都不膩,怎麼聽都感動!

爲夏爾克精采的導聆鼓掌,也謝謝你的分享!崇拜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3-25 07:37 回覆:
謝謝Bianca,開心能和大家分享感動。

何希奇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3 14:03

謝謝夏爾克詳盡的樂曲分析。您的文章豐富,我得好好的一篇一篇慢慢地聽,慢慢地讀。

謝謝分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3-23 14:44 回覆:
謝謝來訪,只是紀錄個人心得,與演講情況,有時間再來看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