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05 19:22:57瀏覽6791|回應4|推薦79 | |
我喜歡的德弗札克第七唱片,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 這首曲子給我最深刻的感覺,就是那幸福與脫俗之感,在後期浪漫派的交響曲中是難得一見的,比他著名的第九號「新世界」交響曲更有新意。以下是大指揮家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的影片,他懂得什麼是德弗札克的戲劇感與歌唱性,也是我第一張德七的唱片。 第一樂章開始是有點陰暗的d小調,定音鼓輕輕打出主音d(0:07),第一主題很快由中提琴與大提琴同音出現(0:12),然後在轉完圈圈後,突然暴衝,那突然的兩聲十六分音符節奏(0:16,0:19...)毫無疑問是整個樂章最大的特徵之一,隨後也常常出現,帶來樂曲的動力:
隨著兩短聲在低音出現(1:02),開始了更激烈的掙扎,小提琴奏出了他的「胡斯信徒序曲」(hussite overture)中的旋律(這個序曲是描述胡斯信徒宗教改革的抗爭),由低音始了賦格風樂段(1:19),隨後一個優美的旋律以法國號在降B大調上出現(1:39),,並由雙簧管等樂器模仿,趕走了小調,配合弦樂的波浪舞動,這是讓人覺得幸福的時刻,德弗札克對樂器的搭配運用簡直能讓人入迷。不禁想到艾爾加說的:「不管他用多麼少的樂器,音響總是不會貧乏。」 但很快就回到偏憂鬱與掙扎的第一主題(2:05),難道幸福這麼快就結束了嗎?不,暴衝開始平靜了(2:17),很快第二主題以長笛與豎笛搭配出現(2:48):
這是剛剛那優美旋律的變奏,但感覺更幸福,旋律也更完整而綿長,尤其是八度跳躍更是靈動(3:01),也與第四樂章第一主題相關,小提琴與長笛搭配演奏的第二主題簡直可讓人飄飄然(3:21),如微風飄過,那些長笛的顫音配合低音管,真像是蟲鳴鳥叫的和諧場景啊(3:50)。有趣的是,這第二主題也是來自於胡斯信徒序曲。 隨後連之前激烈的掙扎樂段,也成了幸福的謳歌(4:03),但第一主題又偷偷在低音出現(4:27),但幾經發展後卻出現第二主題的天真活潑,然後又活躍起來(4:56),並進入發展部,先是第二主題(5:37),並由各樂器接續,再來又是第一主題的發展(5:54),焦慮的暴衝動機(5:58),藉由該主題前面幾個音的堆疊,發展,終於進入再現部的第一主題激烈宣示(7:11),仍是d小調,第二主題時順利轉入D大調,彷彿順理成章(7:52),這主題不只是美麗脫俗,那些伴奏的弦樂美麗的波紋盪漾更是增色不少:
然後是一連串的短-短-長節奏模進(12:31),主要主題的變奏由長笛&雙簧管美麗的高音和弦開始(12:43),要聽德弗札克艷麗木管的音響這段絕不能錯過。 然後是次要主題(13:27),這其實是從主要主題的第二小節而來的,與他"第五號交響曲"的主題有關聯:
而且這主題引起了低音的兩聲”嘆息”(13:33),後面會更清楚(14:23)。中段主題是以法國號的獨奏開始(14:52),仍是沒轉調停在F大調,這充滿幸福感的旋律其實也是主要主題變來的,只是拉長了:
那高音的長笛實在美的讓人心醉(15:00),好像天鵝的高歌,但…很可惜被第一主題的陰暗變奏打斷(15:30),還拉到遙遠的降D大調。次要主題此時出來安慰(16:06),接下來的節奏讓人想到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暴衝”(16:17),但此時已轉化為可愛的跳躍,並經過重複而強化(17:05),隨後更是一堆這種節奏(17:49),隨後前面那短-短-長節奏回來(18:10),與主要主題合而為一,不仔細聽是不會知道的...也藉此轉回了F大調,大提琴奏出主要主題的變奏(18:37),次要主題又出現(19:21)。 到達高潮後是小號聲(20:38),主要主題才真正回來了(21:01),這次是經過考驗後的與世無爭,而不是盲目的幸福,樂章在一片寧靜柔美的夢境中結束。
然後主要主題變奏(23:28),木管奏出主要主題(24:13),這次由強拍開始,讓人有勇敢振作之感,小提琴則奏出剛剛大提琴的優美旋律與之配合。 B段,也就是所謂的中段開始(25:38),速度轉為稍慢,轉為大調,雙簧管先奏出簡短的,類似琶音的旋律,長笛加以模仿(25:39),還奏出顫音,隨後又吹出一堆像是鳥鳴的聲音,這樣的配器簡直可用群鳥鳴唱來形容:
隨後豎笛又吹出琶音音型(26:00),法國號與之應答,出現了第一樂章第二主題的影子後(26:19),進入了長笛的九連音(26:22),法國號又出來與長笛以琶音音階對話(27:01),經過前面大提琴旋律的變體(27:57),回到A段(28:11)。 大致與前面相同,但到了後面卻有點怪怪的…(29:05),明明是要達到高潮結束樂章,卻被打了下來,後面還被打下來第二次(29:21),陷入一片神秘的平靜中,第一樂章的掙扎音型(29:48),第二樂章的主題紛紛現身(29:54)…縱然樂章仍以快速的d小調憂鬱結束,但強烈的弱起拍子(30:24),遺憾的氣氛仍揮之不去。 第四樂章是快板,豎笛與大提琴剛開始就奏出帶有八度大跳的第一主題(31:01),也是g小調,如前所述是來自於第一樂章第二主題:
隨後小提琴奏出第一樂章的掙扎音型(31:26),第一主題的前半簡化由長笛吹出(31:50),第一主題隨後由第一小提琴狂灑而出,將能量發洩出來,隨後又是弱起的斷奏方式(32:28),有種振作起來的感覺,第一主題又出現(33:42),經過掙扎後,由d小調到屬音a,並藉由升g音(33:10)轉入大提琴演奏,平穩的A大調第二主題(33:12),這主題其實與慢板樂章的副主題相關:
隨後此主題剛開始的音型達到高潮(33:44),結束了呈示部。發展部開始(34:l2),第一主題動機由豎笛的神秘的吹出(34:23),然後由各種樂器演奏第一主題的動機,後來還用長號演奏,搭配那弱起的斷奏旋律(35:35),展開了像是賦格的音樂,然後長號又一次吹出第一主題時(36:02),弦樂卻像是逆行,法國號則不斷吹出弱起的斷奏旋律,聽起來還真是有點怪,不妨將之當成二重賦格吧… 調性回到d小調,進入再現部,第一主題又奏出(37:01)。 延伸閱讀:艾爾加《謎語變奏曲》的故事與隱藏主題分析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