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10/29 14:35:07瀏覽1199|回應12|推薦67 | |
還記得我出國的時候,一票好友們送我許多禮物爲我送行。當年出國是大事,我們都不知何日再相見。這些禮物是好友們的貼心,讓它們陪著我,睹物思人,如似她們在異鄉陪我一解思鄉之情。 睹物確是思人,但當回憶深深印刻在腦海裡時,無物也思人。那麽,帶有任何回憶的物件,有必要,或值得收藏嗎? 我是個隨緣的人,相信萬物存在皆有其原因。人與人的相遇,人與物的相遇,都要緣分。有緣相遇且好好珍惜,緣分盡時,萬事皆化。 好友們送我帶出國的禮物,我收藏了好一段時間,最後終是流落。十隻玻璃小象在某次搬家中打破,心愛的鋼筆在背包被偷時就此離散。這樣的分離,非我所願,卻也無力改變,衹能接受。 日子的齒輪不曾停轉,無論有多少悲喜。舊的走了,新的來了,新舊之間,我們繼續前進。時光河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痕跡,就讓它們熨貼地躺在我的收藏櫃裏。 父母寫給我的書信,一直在櫃子裏占有一席之位。母親當年爲小朋友們縫的被褥,依舊完好。家人照片不多,色彩依舊鮮明,但我並無打算數位化。 生命中遇見無數的人事物,來來往往中,留下的早已烙在心底。若衹爲過客,又何需在乎有無? 這就是我,有緣相遇,不論人或物,就彼此相陪一段。睹物思人,但物並不凌駕我心。在我手中保留的東西,必會妥善珍惜。但若我已不在,又怎能煩惱它們的去處?到了那個時候,是另一輪緣分來決定這些收藏的命運。 世上沒有永恒,當既定的時刻來到,誰也留不住。唯一留下的,是刻在心版上的回憶。 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曾經有位大男孩送我一捲錄音帶,是比才的作品阿萊城姑娘。錄音帶早已不知去向,但我卻一直記得他將錄音帶拿給我時的靦腆,以及他說起這音樂時臉上發光的模樣。這也是我第一次認識比才這位音樂家。今已無物可睹,記憶卻不曾褪色。 十月壽星音樂家,1838 年出生的法國音樂家比才(George Bizet),37年短暫的生命如流星,卻傳下出名的歌劇卡門,是當今世上演出最多的歌劇之一。 比才也是音樂神童,小小年紀便是傑出鋼琴家,青少年時期便到巴黎音樂學院念書,並得了許多獎。雖然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歌劇卡門與採珠人,但他也寫了許多交響樂。我曾在古典樂臺聽過他一首不曾發表過的作品,手稿是近期在巴黎音樂學院的某個角落的某個抽屜被發現的,人們推測那是他當學生在學校打工時寫的。手稿有很多,能在這麽久之後被發現,何嘗不命運之神的安排。 但命運之神似乎和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開玩笑。比才雖然得了很多獎,但職業生涯並不順利,在世時作品沒有得到廣大的喜愛。像是手稿在一百多年後被人發現,歌劇卡門也是在他過世後才得到世人的讚賞,在音樂界大放異彩。可惜來不及了,他沒能感受到這些榮耀。 這裏的連結是一篇刊在古典音樂雜誌 Musik 的文章,比才。裏面有詳細的生平介紹,也比我寫的好得多。 下面的影片是阿萊城姑娘,第一與第二組曲,每一組各四個樂章。這是他爲作家 Alphonse Daudet 所寫的舞臺劇 LArlessinne 寫的配樂。他一共寫了二十七首曲子,但後來舞臺劇因爲劇情改編而沒有受到歡迎,演了二十一場便下臺,連帶的比才寫的配樂也受到波及。後來比才選了其中四首改編成管弦樂曲爲第一組曲,而他的音樂家朋友 Ernest Guiraud 在他過世後(哎,又是過世後)另選了四首曲子改編成了第二組曲,成了今天廣爲人知的阿萊城姑娘。
無論知道阿萊城姑娘故事的内容與否,都無損欣賞這美麗的音樂。這是我自少時便喜歡的音樂家與作品,希望你也會喜歡。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