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12 19:03:03瀏覽4461|回應9|推薦18 | ||
2012/09/12今周刊登了一篇楊紹華寫的「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介紹一個今年二十七歲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人在澳洲當「屠夫」的故事,標題用了一個極度歧視的字眼「淪為」,我是不曉得記者在台灣的社會地位有多高,可是,當「屠夫」有什麼羞恥?而各大媒體都用了這個字眼,是怎樣,你們從來不吃肉嗎?你們是這樣歧視為你們屠宰雞豬牛的人嗎? 我真的覺得這些媒體很可恥,講收入嘛,他可以年收入百萬,你們這些記者有嗎?講社會貢獻,你們「盤中飧」都是這個清大畢業生一刀刀來的,你們貢獻了什麼? 過去台灣把新聞媒體謔稱為「屠宰業」,講的就是各媒體很嗜血,蘋果日報很喜歡血、裸體加屍體,自由聯合中國三大報造假亂報也不遑多讓,殺牛的「屠宰業」讓大家有牛肉吃,媒體「屠宰業」製造了什麼?不都是些垃圾??你們這陣子拼命報導李宗瑞淫照事件到底有什麼「營養」? 再說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人當澳洲屠夫也無資源錯置可言,他因為到了澳洲學習殺牛後,開始認真關心人均GDP,引用如下: 想想看,沒有他親身參與這個國際貿易歷程與輸出勞力賺外匯,他會知道台灣、泰國、澳洲人均GDP的差異嗎?清華大學經濟系會教嗎?? 有一個清華在校生說: 我提過高級外省人駱明慶寫過的「誰是台大學生」,事實上,在台灣唸國立公立大學的人其家境往往較私校為優越,已經到達「上品無寒門」的境界,清華畢業生少數例子「特例」值得關心,那多數私校學生該死嗎? 看到這樣的報導方式,我更相信台灣媒體的集體墮落,而話說回來,如果那些在美國華爾街搞連動債、次級房貸、衍生性經濟商品的人去當澳洲屠夫,美國與世界的經濟還會崩潰嗎? written by blackjack 2012/9/12 link: 以下文章均為節錄: 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我到澳洲來,就是為了賺第一桶金,不用懷疑,也不必多作解釋,我們就是台勞! 我上晚班,上班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午夜十二點。 我的工作是食品加工,在偌大的廠房裡,我站在迂迴曲折的輸送帶邊,使勁地把送過來的冷凍羊肉去皮;去完了,放回輸送帶,沒有皮的羊肉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程序,我則繼續為下一塊羊肉剝皮。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611/34291608 link: 從龍應台不能穿皮鞋看台灣階級流動的族群差異及原因 - blackjack的blog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blackjack/6541991#ixzz26FeZIa6R
筆者有幸任教於全國唯一的農經系所,去年忝列本系甄選入學的招生委員,對於五十多位來面試的同學出類拔萃的成績表現,印象深刻!而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多數同學出類拔萃的家庭背景。 link: 外省人在台大 - blackjack的blog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blackjack/3364355#ixzz26FbsBcuz 無人申請的清寒獎金2010-09-20中國時報 這學年一開始,就發現上年度的教育部補助的工讀助學金發放對象,都不是教育部規定應該優先補助的家境清寒學生。助教解釋說,這是因為無符合條件的學生申請,只好開放一般大學生以每小時九十五元的待遇,讓一般學生在系辦公室打雜跑腿,成為系辦行政助理的小助理。不僅如此,系上處理外界捐贈的獎學金中,有些附帶必須提供具體清寒證明(如里長證明),近年來也有好幾種相對金額較低的獎學金,因為找不到申請人而從缺。 我服務的學校,雖然是國立大學,但終究不是五年五百億的研究型大學,學生大多數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經向各班導師查證,在家庭狀況調查表自陳為「清寒」(家庭年所得在七十萬元以下)的學生人數,每年都不會超過全班人數十分之一。難怪教育部雖規定各大學須每年提撥學雜費收入的固定百分比為清寒學生工讀金,但在國立大學卻是找不到真正清寒的學生來申請。我推測這樣的現象在國立大學應該相當普遍。 ... 國立大學的學生不但家境普遍在中上階級,也享受到較低的學雜費和國家補助的資源。分析各大學公布二○○七年度的現金收支概況表顯示,國立大學學生每人平均每年繳交約五萬元學雜費,但實際使用的每人教學研究訓輔經常支出與教學設備購置等支出,平均為學雜費的三.七倍。學生獲益的財源大部分來自政府對國立大學的高額補助。 反觀私立大學和私立技職校院,同一數據完全翻轉。同一年度私立大學每年學雜費約十萬元左右,但學校用於學生的教學研究訓輔等支出為學雜費的一.一倍。當學雜費沒有「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令人不禁擔心此類大學的教學品質。進入私立大學的學生,為支付高額學雜費,如果沒有家庭的足夠金援,就必須貸款舉債,一方面還要打工。白天上課晚上打工,日以繼夜的奔波,學習成效當然不好。 【教育議題】高教價值知多少?問題在公平效率! 到底是誰補貼誰?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