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19 23:53:02瀏覽51|回應1|推薦1 | |
郭正亮近日前往大陸福建省漳州祭祖引起諸台獨痛批,蔡正元特別針對「外省台獨」黃澎孝、謝志偉點名批判,過去我曾寫過外省台獨的弒父情結、外省人的神主牌,如今又過了十多年,台灣文化大變異於中國文化的部分,值得一談。 台灣所謂的「外省人」跟中國的「外省人」概念不太相似,中國的「外省人」多是離鄉背井但總有一天會歸故里的概念,離鄉原因可能因為工作、婚姻、求學等等,時間維度也並非永久。台灣的「外省人」則基於「1949年的大遷徙」戰亂而來,具有離散經驗,很多人終其一生未能回鄉,回鄉的也人事全非,就算曾在故鄉有親情聯繫,也可能妻離子散父母雙亡。 台灣「外省人」的這類「故事」我寫了很多也很多人寫,由於自由時報專欄作家李敏勇曾痛批已故作家齊邦媛《巨流河》是整理流亡意識,所以那套我還是免了,已經不合時宜也無須再提。 我在2006/05/17 曾寫過「外省台獨的弒父情結與轉型正義」,到了2010/02/09 又寫了「外省人的神主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談郭正亮祭祖,應該比較符合現在的台灣文化現狀。 台灣漢人文化所謂的祭祖,過去會強調來自中原,例如客家人的堂號、河洛人的漳州泉州各祖籍,既然有起源,也就有「尋根」,過去包括民進黨一些政客例如謝長廷也曾前往中國尋根,當時還痛哭流涕一番,其實我很不理解為何會對這麼多代以前的祖先感情充沛。 就我而言,我的父親是外省老兵,他晚年病痛纏身加上我母親身心障礙,所以他始終沒有完成他返鄉探親的「夢想」,他生前曾接過來自故鄉的家書,那邊的人信中說對我們這邊的親人很「懷念」,我看了完全不懂,沒見過又沒有感情,談什麼「懷念」。 後來,換成我母親這邊的親人來找她,我跟著母親那邊的長輩回到台灣南部鄉下,親人的熱情還有對我而言非常龐大的家族讓我極度驚訝,原來我們在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不知道怎麼稱呼的親戚!去年收到一個判決書是關於我母親繼承一塊土地,幾十頁判決書看下來,土地持分不到百分之一…,我終於知道「族繁不及備載」是何意。總而言之,台灣這邊的親戚由於有交流,感覺上「真實」多了。 但無論哪一邊,隨著時間推移,對我們這些外省第二代兼本省第N代來說,祖先是一種非常淡薄的觀念,親戚這個概念在這時代也虛無飄渺。 目前台灣文化關於祭祖、尋根是以父系文化為基礎,母系那邊的祭祀、尋根也基本與後代關係不大,逢年過節我們從未去祭祀母親那邊的親人,我也很少聽過本省文化中的媳婦帶著家族成員去「娘家」祭拜。許多本省家庭甚至在姻親關係消滅後,媳婦還要帶著兒子女兒去「拜祖先」,但這些祖先其實跟媳婦一點血緣關係也沒有!我就不懂自己祖先不拜,拜別人家的祖先做啥,嫁到別人家就要一輩子拜別人的鬼? 總之,亦如我在「外省人的神主牌」所描述的狀況,外省家庭祭祀祖先的意識是等比級數的遞減,甚至很多第二代也不拜祖先了,原因並非宗教,而是這類家庭沒有家族環繞,欠缺傳統宗族意識,完全也沒有本省家族那種祭祀的文化氛圍,以至於第二代很可能就是祭祀的最後一代,或根本第一代也沒在拜了。 至於本省家庭由於少子化、晚婚、不婚、父母與子女不同住等等因素,祭祀文化不會傳承也無從傳承,不要說祭祖了,連祭拜上一代都可能有一搭沒一搭。 換言之,不管哪個族群的祭祖,都邁向式微,這是台灣社會型態的影響。 再者,台灣不管是南島文化論或否定炎黃子孫論,乃至不管有意或無意否定祖先與中國大陸的聯繫,這些也不是關於祭祖這個儀式的決定性因素,而是台灣親子關係與家庭關係的質變。 我提過,吳念真曾哀怨的說「我們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如果這是台灣文化的常態,連活人都不管他死活的話,祖先作為死人都已經死了,還有人在意嗎? 最後,以一個真實小故事作結。 某家庭為爺子孫三代同堂,但爺爺與兒子的妻子都已離開:爺爺被居服員長照,兒子不滿自己還要肩負照顧責任,所以索性不照顧也不回家,頂多灑點錢放桌上當成長照2.0的自負額,根本就是完全丟包給長照。同住的孫子則把爺爺當外人,一向走過路過且必定錯過,不管爺爺如何鬼叫或製造聲響,就是關他屁事。 一日,居服員要備餐,看到冰箱有東西就拿來料理,沒想到隔天冰箱貼上紙條說那是孫子買的,說不可以動,說他沒有愛心請見諒。 自己的爺爺在法律上是直系血親尊親屬而且還住在一起,如果不管他死活任由其自生自滅那可是有觸犯遺棄罪加重刑責二分之一的可能,這類情形在台灣的長照案例中比比皆是,孫輩會覺得照顧祖父母是父母的責任,然後孫輩自己並不覺得未來就必然有照顧自己父母的義務。 這類孝道傳統中國文化在台灣因為種種因素已成斷代,蛻變成連法律上的照顧義務也直接否定。舉輕以明重,活人都管他去死,死人又怎麼浪費得到活人的時間去拜鬼呢? 所以,不要說郭正亮祭祖的問題了,台灣未來所謂祭祖都要消失了,竟然還有人想得到去祭祀自己父母就很好了,等到未來台灣少子化更嚴重,還會有更多人死無人哭、死無人拜呢! Blackjack 2024/12/19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