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是過去事實的記載,不是對過去事實的解釋。
2008/03/31 15:46:59瀏覽2063|回應1|推薦9

歷史是過去事實的記載,不是對過去事實的解釋。

歷史是過去事實的記載,不是對過去事實的解釋。歷史的記載會有不同,解釋當然更會有不同。歷史是客觀的,解釋是主觀的。可惜的是,我們的同胞到了21世紀的今天對甚麼是歷史,甚麼是對歷史的解釋還分不清楚。過去的事實當然只有一個真象,但是也很可能會有不同的記載,這個原因很多,不必贅述。對過去事實的解釋,當然更會有『不同』,因為解釋是『解釋的人』的看法,是主觀的,不同是應該的。結果,有許多人對歷史不同的記載大呼小叫不說,看到對歷史不同的解釋,更是呼天搶地。

由自古隔代修史的傳統,可以看出中華先人的智慧。其中最關鍵的不外乎求一個客觀和公正,那史書上所記載的都能達到客觀、公正?當然,不可能。應該說,不完全可能,或不可能完全客觀、公正。既然而此,我們是否應該把史書都給扔了?當然不是。同一部史書有千百人讀,讀的結果-『解釋』應該有其不同之處,這才看得出讀者的智慧。在『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當然是等不到,不能等,也沒有必要等隔代修史。在20世紀的近代,由於新聞媒體,出版事業,公文書{戶籍,地籍,學籍,兵籍,法院公證、判決記錄,財政(貨幣,證券,稅收,進出口…),經濟(農業,工業,交通,建設…)記錄}等所留下來『浩瀚』的『生資料』(Raw Data),經過合乎治史規範的整理後,所寫下來的就是歷史,不必等到隔代。然後,誠心治學之士,或是有心人士(具預設立場的人)都可以對這個版本加以『解釋』。作為一個現代的讀者,必須能分辨,甚麼是歷史,甚麼是對歷史的解釋。甚麼應該是客觀的,甚麼一定是(希望不都是)主觀的。

如果有這個基礎認識,那對近代『歷史』真實度質疑的人,嚴格來說實在是沒有甚麼立場。因為,有本事你應該重新以合乎水準的治學手段,以可得的生資料,客觀的,科學的重新建構歷史(不是以主觀的立場,為自己的目的,另寫不同的歷史)。至於對同一版本的歷史,甚或不同版本的歷史所歸納出不同的『解釋』,那就各見高下了。只是別忘了申明你的解釋是基於那一個版本,你的解釋又是基於甚麼樣的歸納,類比和分析手段所得的結果。依此類推,環顧今天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臉紅脖子粗的『吶喊』,泰半屬預設立場的,斷章取義的,『歷史與解釋』混淆不分的產物。基本上,這是有違治學道德的。『吶喊』的人是有心?是無意?在此不論(政治人物,尤其是政治運動人物舉止的動機是沒有必要以治學道德衡量的。)可惜的是,作了近一百年(就從清末算起吧,)『民主』聽眾和觀眾的同胞們,到今天還缺乏客觀、獨立判斷的能力。(竊想,如果沒有五四運動教我國人德模克拉西的話,那豈不更慘?)當然一廂情願的,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到底居多數。只是總有一天,有一部份的人會發現-『怎麼會是這個樣子?』這種成熟的代價,通常是很昂貴的。這個時候,不要怪『吶喊』的人不誠實,不要怪自己太善良受欺騙;要先怪自己一廂情願,再怪自己的政治素養太不成熟,最後也就只能怪老師在學校裏沒有教過。當所謂傳統的『歷史』和『解釋』被刻意混作一談,被有心吶喊的人用來魚肉鄕里時,有許多人覺得-『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原因即在此。希望我的同胞以後不會再說-『怎麼會是這個樣子?』。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jaminshen&aid=1740849

 回應文章

恩典板主
歷史
2008/04/07 14:50

歷史指過去發生的事.

那是指對過去事情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