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7 21:50:59瀏覽2159|回應3|推薦34 | |
這天,看完莫高窟,匆匆填飽肚子,顧不得日頭赤炎炎的,全被押上了車,直奔柳園。導遊說,到了柳園不但要換車子,連司機和導遊都要換,想到近十天相處,才剛剛與司機小張和導遊熟悉,今日卻要分道揚鑣,不免有些悵然。 兩個小時後,車子停在高速公路旁,司機說,我們必須在此等候新彊的車子,這一路走來才知道,原來大陸旅遊業之間壁壘分明,各省各有自己的地盤,導遊、司機和車輛是不能撈過界的。 接手的司機矮矮胖胖的,導遊身材魁梧,兩人併肩而立,一高一矮,像極了王哥柳哥;來接我們的車子,座位比甘肅的大且寬,前後距離也加寬了不少,也許這是新彊地大,景點與景點之間距離很長,而特別安排的吧。
↑我們在新彊境內的路線,紅色箭頭是我們行進方向,最後一段伊犁到烏魯木齊是搭乘飛機,其餘路段全坐巴士 進入新彊後,筆直公路一路延伸,似與天幕相銜,烈日下,築路工人,或執鏟挖地,或路邊小歇,間有小型工程車來回穿梭,這些築路工人無樹蔭可躲,車內的我雖看不到他們的臉龐,見不到他們的神情,但可以預見,頂著烈日工作,個個必然汗流浹背的!想到古人頂著熾熱陽光,靠馬匹穿過沙漠,今天的我們,坐在寬敞舒適的冷氣車裡,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循著古人足跡遊名山,賞古城,夫復何求? 吹著冷氣,坐在車上的我,思緒天南地北的神遊起來。 想到新彊,立刻浮現沙漠、冰山、蒼翠無邊的雪松與雲杉、碧澄的湖泊、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還有古絲路上的古城堡、古石窟、古寺廟、古驛站、古屯田遺址等等…。 還在冥遊的思緒,被緩緩停下的車子打斷了,望向窗外,哦~我們正要通過收費站,過了收費亭之後,有警察來攔,這是什麼地方,還要停車受檢?只見司機拿著團員名單下車和警員交談,之後警察隨司機登車點名,見車上有兩位出家人後,仔細盤問-從何而來,將往何去?此後每隔一段距離,司機便拿著團員名單下車報到受檢。 受檢完畢,車上有人想唱歌了,怎麼辦?導遊化作探子馬,下車查詢回報:對面有一公廁可用。循導遊所指方向看去,果然高速公路對面有一間矮房,房外歪歪斜斜寫了兩個大字-公廁,眾人見後大喜,見左右無來車,趕緊下車拔腿飛奔,殿後的我才出車門,便見前面的美女們戛然止步!目睹此景的同時,一股惡臭隨風而至,這味道叫人想唱歌都難!眾人折返,央導遊留意,找個天然屏障的地方,讓我們與天與地合唱。 車子繼續向前行,車上的人兒不敢大意,導遊在前替大家把關尋找,我也不敢再作白日夢,跟著大家仔細搜尋窗外可供唱歌的地方。走著走著,車子在路邊停了下來,導遊下車查看後上車說:大家抓緊時間,前面那堆砂石後面是個好地方。大家聞言紛紛下車,有的一馬當先往砂堆奔去,我則觀察地勢,在一片平坦的沙漠裡,即使蹲在砂堆後,明眼人一看便知砂堆後的女人在做什麼,再說砂堆不遠處便是新闢未通車的公路,遠方可見工程車過後揚起的塵沙,於此同時,三位美女已一字排開,拉出一片齊腰的布牆,要我們安心在布牆內唱歌。唉~早知道走絲路要有唱歌給天給地聽的本事,我早就豎白旗了,繼之再想,憋尿有損健康,只得依樣畫葫蘆蹲了下去,一心巴望速戰速決,問題是蹲下後,見天看地,光天化日之下,在野外撒尿之舉,對淑女的我而言,實在困難!再聽~旁邊水庫瀉洪之聲已響,我只得繼續培養情緒,回報新彊這有情天地,說不定他日經過這些「美」女們灌溉的彊土,都成綠洲~ 高歌一曲後,眾人如釋重負,輕鬆上車,繼續往哈蜜奔去。此去人煙稀少,往東的車輛大部份是裝滿物資的大卡車,車隊一輛接一輛的,如同昔日的駱駝隊,首尾相銜,十分壯觀,向西行的車輛則少之又少,大部份是大巴士,偶有小驕車呼嘯而過。好奇的我常拿著相機,坐在司機和導遊中間,捕捉新彊的美。
↑滿載物資的大卡車隊迎面而來,十分壯觀
↑筆直公路延伸而去,彷彿與天相連
↑新彊看到最多的圖案 導遊介紹說,哈密古稱昆莫,是新彊的東大門,早在兩千多年前,哈蜜就是拑制西域的戰略要地,為此漢朝與匈奴爭奪激烈;哈密北方有天山山脈,這條東西向橫亙四百公里的山脈,北邊是巴里坤和伊吾兩大草原,夏季涼爽宜人,冬季冰雪豐碩,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和旅遊勝地;天山南邊的哈密盆地乾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是享譽中外的哈密瓜和大棗的重要產地。 新疆屬維吾爾族自治區,是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就在新彊境內的烏魯木齊。 大約1757年間,清乾隆王朝徹底滅亡蒙古人的準噶爾政權,新疆被劃入清朝版圖,並命名為「西域新疆」,意思是乾隆時代新闢的疆土。新疆的民族最早是回鶻人和蒙古族,現今大體上以維吾爾族佔大多數,他們定居於喀什、和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蘇地區;漢族分布在新疆東部和北部地區, 哈薩克族則集中分佈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為了西陲邊疆長治久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進駐新疆各地,大興屯墾戍邊事業,並發動十一萬人到新彊開墾種地,據說解放前的新疆,經濟十分落後,百業凋零,物資奇缺,多年來全軍將士縮衣節食,將經費移作建設新彊,並先後從山東、河南...等地,招收大批知識青年、支邊青壯年及大批轉業復員的軍人到新彊建設,至今,兵團先後治理了數十條河流,修建百餘座水庫和灌溉渠,在過去荒蕪人煙的戈壁大漠,建起了一個個城市,兵團的商業網點也遍佈天山南北。 在導遊一則則動人故事和叮嚀,在司機掌穩方向盤中,一行於黃昏到達哈密,實難以想像沙漠中能有一片綠洲,當晚我們入住花木扶疏的哈密賓館。 5月26日行程-哈密王府後往鄯善午餐,續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火焰山,高昌故城,葡萄溝,夜宿吐魯番;全程400公里。 為了完成400公里的車程,昨夜團長就宣佈今早8點必需出發,才能趕到吐魯番。進入新彊後,我們的裝備全派上用場,保持臉部水份的保濕水,濕紙巾,防晒油,陽傘等等,由於新彊日夜溫差很大,人人夾克不離身。 ↑往鄯善途中-左上是站名很有意思的「一口泉」收費站
哈密到鄯善320公里,正午時分到達鄯善,匆匆用完午飯後,立刻趕往柏孜克裡克千佛洞,抵達千佛洞景區時,正是午後兩點,熾熱陽光如火球,灼得皮膚發痛!也許太熱,也許地處偏遠,偌大景區,門可羅雀,通過禮品小店,順著石梯而下,便是千佛洞。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維吾爾語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語則是「裝飾繪畫」之意。千佛洞始鑿於南北朝後期,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也曾經是高昌王的王家寺院。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鑿有洞窟83個,現存57個,其中有壁畫40多幅,壁畫題材,有諸佛和各種菩薩像、大型經變圖、說法圖、供養菩薩和天龍八部、四大天王像和供養人像等。目前保存最好的是第33號洞窟,洞窟壁畫以釋迦牟尼涅槃時,弟子們默立為題,遺憾的是,所有人物的眼睛和嘴巴,有的被刀子削了一個坑,有的用石灰泥巴塗了一層,連臉頰都不放過,被刀子劃了好幾個叉。據說這些都是異教徒和列強盜劫而損,1908年法國的伯希和英國的斯坦因來到千佛洞,接著俄國的鄂登堡及日本的探險家相繼來到這裡,他們把所有好看的壁畫和石刻,像風捲殘雲一般,全部粗暴地刮下,運回自己的國家! 劫後餘生的柏孜克裡克千佛洞,靜靜的在火焰山木頭溝的懸崖絕壁上,傾聽木頭溝裡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彈奏熱瓦普。直到1982年才被中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如今,千佛洞設有專人看管(皆為維吾爾族人管理),現存的57個洞窟全部加裝鐵門,平時只對遊客開放其中的5個洞窟。 懸崖絕壁上的洞窟依舊在,木頭溝裡流水依然無聲無息地流淌,而窟裡的壁畫卻遭嚴重破壞,讓千百年後的我,只能從殘破的牆上,尋找依稀可辨的線條中,從這些線條去領會去先人的畫風。
↑位於火焰山木頭溝懸崖絕壁上的千佛洞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旁造型可愛的房子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景區
↑往千佛洞的公路蜿蜒於石山中 ↑洞窟外維吾爾族老人彈琴,遊客聞樂起舞 離開柏孜克裡克千佛洞繼續往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東45公里處,總面積達200萬平方公尺,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遺址。高昌古城始建於西元前一世紀的漢代,於13世紀末的戰亂中廢棄,前後使用了1300多年,大部分建築物消失無存,目前保留較好的是外城西南和東南角的兩座寺院遺址。古城呈長方形,周長5公里,分外城、內城、宮城三部份。外牆以夯士築成,牆基寬12公尺,高11.5公尺,全城有九個城門,其中以西面北邊的城門保存最好。 巴士直接開進景區的遮陽棚後,我們在此換景區的「驢車」入城參觀。一輛驢車最多可載六個人,趕驢的是一位維吾爾族的老人,由於語言不通,他無法為我們解說,只能從導遊簡單講解中參觀外城牆、內城牆、宮城牆、可汗堡、烽火臺、佛塔等留存較為完整的建築,其他殘破的土墩、敗落的壁垣,就只能由自己去想像和繼續考證了。 外城西南和東南角兩座寺院遺址,是高昌古城尚存較好的遺跡,其中西南角的一座寺院,占地約一萬平方公尺,由大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據考證,這是當年玄奘大師西遊路過高昌國時,被國王挽留一月講經之處。 高昌故城奠基於西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西元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滅車師前國,吐魯番盆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遂由交河城轉到高昌城。此後張、馬、麴氏在高昌相繼稱王,其中以麴氏統治高昌的時間最長,達一百四十餘年(499-640)。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冊封。 九世紀中葉,漠北草原回鶻汗國衰亡後,西遷的部分餘眾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鶻高昌國。其疆域最盛時期,還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及焉耆、龜茲。十三世紀,天山以北的蒙古遊牧貴族,以海都、都哇為首發動叛亂,堅持“仍舊要生活在草原上”,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屬於元朝的回鶻高昌國,1275年一次出兵十二萬,圍攻高昌達半年之久。後來高昌王戰死,這場戰火延續了四十餘年,高昌城在戰亂中被毀。 高昌王國信仰佛教的歷史漫長而久遠,與于闐、龜茲並稱為西域三大佛教中心。 ↑驢車在景區前待命,古城遺址殘留的土墩
↑古城內保存良好的寺院遺址
↑古寺院裡的佛龕依舊在,而原供在此的佛像卻不知何方 ~未完待續-下篇為庫車(古名龜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