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06 03:05:41瀏覽1408|回應3|推薦29 | |
5/20/2012 星期日 為趕在中午之前到達蘭州,早餐過後,我的寶胃未得喘息,就被趕鴨似也的上了大巴士。 甫坐定,剛被司機叫醒的引擎,還未回神,於此同時導遊擊掌三聲高喧:大家仔細聽~聽仔細!如果你們忽略了我的話,車子開出停車場之後,是不會再吃回草的~,到時你們回不了家非關我事啊~。 聽導遊這麼說,車上談笑風生的人們立刻正襟危坐,凝神靜聽,導遊說,你們先用右手摸一摸自己的護照。 不明究理的我們,個個乖乖依導遊指示行動。 導遊見了十分滿意,點了點頭再說,接著用左手摸一摸自己的錢包,摸到了沒有?如果這兩樣東西都在,其他東西丟了也不怕回不了家。 在軒朗笑聲中,車子駛出了麥積山。
↑上了高速公路,塑膠布搭成的蔬菜棚子,縱橫交錯的像棋盤,在窗外一路相送。 天水到蘭州相距320公里,途中導遊介紹說,蘭州市又稱金城,是甘肅省的省會也是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也就是說,蘭州是大陸的中心,從蘭州去大陸任何一個都市,其距離都是一樣的~);因此也是包蘭鐵路、蘭新鐵路、蘭青鐵路、隴海鐵路的交匯地。 遠在秦昭王的時候,蘭州便是絲綢之路的主要一站了,今日蘭州是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石窟等景區的中心。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而且黃河流經蘭州城的水域,並不像其下游那麼開闊,也因為黃河流過蘭州市中心,因此蘭州市內特別多橋。
↑黃河把蘭州一切為二 我們於下午一點左右到達蘭州市,老天~蘭州市區的人車特別多,多到過馬路都難! 飯後直趨甘肅省博物館,結果車行速度比人走的還慢!抵達博物館門口,知道三十分鐘後博物館就要關館時,眾人下車跟著導遊直接到二樓去「重點觀寶」,看到館內庋藏豐碩,而我們僅能匆匆一瞥,不覺扼腕得捶胸頓足! 心不甘情不願的出了博物館。一任巴士載著我們去看「黃河母親像」,聽導遊說得口若懸河,再三介紹推薦不可錯過「黃河母親的雕像」,可惜我們未在這塊土地成長,找不到與雕像的共鳴點,加上導遊叮囑:這些景區屬開放式,遊客複雜,下車後背包要轉到前面,莫讓他人有機可乘;接著又說,背包背在背後是別人的,背在前面才是自己的。聽此一說,更讓我們打消了看雕像之念。
↑水車旁的羊皮筏是古代沿習至今的擺渡工具,牛羊宰殺後掏空內臟,留下完整的皮革,再將若干個皮革綁在一起,上架木排,綁以小繩,成為黃河的運輸工具。 夜,導遊安排我們去蘭州郊外一家素菜館用餐,車子駛入餐館大院之際,看到大院前懸著一條紅布-「熱烈歡迎美國佛教會訪問團蒞臨指導」,門口站了兩列服務員躬身迎接,我納悶著,這是什麼地方,怎麼用這種大陣仗來迎? 下車後,跟著主人和導遊上了三樓,寬敞空間既有流水復有綠林,有茶座也有古董,難不成店家是集合素食和古董為一? 入座後一位老婆婆十分熱絡貼近賓客,一陣口耳相銜後,我聽導遊說,老闆非常尊敬出家的法師,因此今晚的晚餐由老闆供養,接著老闆的兒子向大家介紹他們在國內作公益的情況,希望大家給予指導和支持,平白無故接受免費招待,對方要求我們留下姓名和連絡方式時,眾人一一留下自己的姓名,還加了電話和EMAIL。 回旅館途中,聽導遊說,今晚飯錢是我們自付的,連那條紅布的錢也一併付了。
5月21日星期一,沒想到在蘭州竟與雨娘相遇,而且蒙雨娘熱情,一路相送到劉家峽水壩。 車上導遊為我們補充說明: 劉家峽水壩是黃河流域唯一的水壩,也是中國第一座完全自行勘測、設計、施工的大型水壩,水庫面積多達130多萬平方公里,容量達57億立方公尺。 劉家峽水壩於1958年9月開工,1968年10月蓄水,翌年劉家峽水電站(發電廠)首台機組開始發電,這在當年是亞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的大型水電站。 車抵劉家峽水壩後,改搭快艇溯黃河而上,黃河之水經水庫沉澱後,此地碧波萬頃,綠水若玉,與群巒相輝映,可惜近處細雨濛濛,遠山也一片迷濛,遼闊的水域只有我們兩艘快艇,一前一後,為綠波劃出兩道白色浪花。
↑黃河水經沉澱後如藍寶石般鋪在山谷,溯河而上,沿岸景色千變萬化,此為紅土堆積而成的石牆,狀如一座堅固的堡壘 從水壩到炳靈寺石窟大約54公里,搭快艇約一個小時可達。快艇上有人繼續與周公為伍,有人睜眼欣賞兩岸風光,儘管山水披薄紗,迷迷濛濛的,淒美中快門咔嚓之聲,仍此起彼落,約莫四十分光景,眼前景色大變! ↑↓巨岩一根根巍然聳立,矗立在綠巒間,萬叡爭奇。
下得艇來,眾人朝著石林魚貫而行,就在眾人忙著禮讚神奇的造物者,雙腳踩著微濕步道前進,陶醉在這幅巨畫時,驀然地傳來巨響,循聲看去,那不是帥哥導遊嗎?怎見他跌仰在地!眾人愣在原地還未回神之際,又一聲響起,老天,這兩人一前一後跌倒在地,全身是泥!連相機都掛了彩!原來帥哥興起盜壘,隨後的美女見帥哥搖搖欲墜,上前欲美女救英雄,怎知兩人一前一後跌在泥中,細雨紛紛,天有些涼,眾人立刻找水替兩位洗淨,經過一陣整修後終於上路,進了炳靈石窟景區。
↑左-雨中作樂;右-安全踏上石窟入口後回望眾人留下的足印
↑炳靈石窟前的山水畫之一
↑炳靈石窟前的山水畫之二 繳了過路費(門票)後,講解員為我們開路並介紹炳靈石窟: 炳靈是藏語「十萬佛」的意思,與漢語中的「千佛洞」或「萬佛洞」含義相同。石窟開鑿於西秦(約西元420年),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各代不斷地開鑿與修繕,現在大小石雕、石胎泥塑與泥塑像約七百餘尊、壁畫千餘平方米。
↑經過滑倒事件後,如履薄冰走山路
↑過了橋,忽見巨中縫中有細木成排,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地的習俗,遇家人不順時就來此插上一根細木,以祈求惡運遠離
↑石雕佛像大部份在山溝的另一面石壁上 炳靈山寺的石窟,大部份開鑿於山溝的西面,東面崖壁則收藏了一些古物,而這些古物和對岸石窟都禁止拍照,既然不能在對岸拍石窟,我站在景區外,用長鏡頭拍總可以吧,走念至此,我先用大鋼砲,把對岸的佛像逐一收錄。
↑聽說過了門後就不允許拍照,心情不免和這瓦一樣
↑雖說不能拍,但還是有人依然故我的啦~
↑大鋼砲收錄的炳靈石窟佛像之一
↑大鋼砲收錄的炳靈石窟佛像之二
↑大鋼砲收錄的炳靈石窟佛像之三
↑除了佛像外還有許多石塔
↑河對岸垂直石壁鑿出的石雕佛像,經過千年的日晒雨淋,依然掛在石壁(少部份已破損) 現存炳靈寺石窟中的石雕或泥塑像,以唐代的作品最多,佛像、菩薩、力士的造型簡練、體態自然,有些五官和服飾都帶著異族色彩,其中最大的一尊佛像是171窟的坐佛,高27公尺,上身利用山壁岩石刻成,下半身為泥塑。
↑炳靈石窟裡最大的坐佛,可惜我們去時正在維修
↑這張是大佛未修前的樣貌 循著懸在山腰間的步道欣賞窟內佛龕,這依山崖形勢而鑿造的石窟,龕形多為三瓣蓮形,長方形或圓拱形,造像多為一佛、二佛、三佛、五佛、一佛二菩薩及一佛一菩薩一天王等,壁畫則有簡單的佛說法圖、十方佛、千佛、飛天、供養人及化生童子等。窟內佛像頭上都有肉髻,方臉,細眉大眼,鼻高且直挺,身體高大,多著質地輕薄的通肩大衣或半披袈裟。菩薩則高髻長髮,上身袒露,頸戴項圈、臂釧、手環;下著裙或肩上斜披絡腋,這種造像顯然已受西域造像風格影響,而壁畫則以傳統的線描、淡彩、平塗的技法。
↑泥塑和壁畫的佛像臉部五官突出
↑石窟裡的一佛二菩薩和護法像
↑樸拙的佛像(一佛二菩薩) 炳靈寺石窟不僅大寺溝氣勢磅礡,山勢雄偉,如唐代釋道世在其所著的《法苑珠林》中所言:「群峰競出、各有異勢、或如寶塔或如層樓、松柏映岩丹青飾岫、自非造化神功,何因綺麗若此。」
↑離去前,回望常年伴著石窟的青山與黃河水 午飯,就在寺前的大船上享用農家野菜,沒想到平日以供應海鮮為主的商家,竟能煮出色香味俱全的清淡素菜。飯後原船回劉家峽大壩後,換車繼續往我們的住宿地-武威郊區的黃羊川國際會議前進。 ↑這才是「黃」河,離去前再拍一張石窟外景
雨娘不棄不離,從蘭州一路送到炳靈石窟,現在又一路相挺。 離開炳靈石窟後,巴士載著我們一路攀升,我們必須攀越祈連山支脈後,才能到達今晚的住宿地。沒想到當車攀到山頂時,雨竟轉成雪花,五月還能見到漫天飛雪,真不知這雪為誰而飄?
↑五月雪來得真不是時候,雨雪交加時只求平安出山區 開始下山了,山路彎曲,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落的黃昏,我的心還真有點發毛,望著車前漫天飛揚的雪花,起身走到司機座旁,但見車前雨雪泥濘,遠處近處一片淒迷,我拿起了麥克風說,觀世音菩薩是循聲救苦的,讓我們用至誠懇切的心,一起恭誦觀音聖號吧~。話聲方歇,眾人鼓掌讚同,於是人人雙手合十,同聲齊誦觀世音菩薩,觀音聖號在口喧,音聲入耳,再回入於心,一句一句,清清楚楚的,漸漸的,我的耳,我的心只有觀世音菩薩,在大眾齊心誦念中,司機把我們安全帶到平地,最後回向時,除了感恩全車平安渡過險境外,也祈願所有過往商旅,都能平安經過此境,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 到了平地,路雖平,但距今夜投宿的「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還有多遠,沒人知道,只見車轉進更窄的村道,從路旁一片漆黑,既無路燈引路,復無住家看來,我真不能相信-這窮鄉僻壤還有一座五星級的旅館等著我們。 導遊一再安慰說,等大家看到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必會和我一樣感動。這國際會議中心是我們台灣之子溫世仁先生創辦的,溫世仁先生是一位卓越的科技人,1948年生於台北,台大電機研究所畢業後,曾任金寶電子的總經理、英業達廠長、總經理、英業達集團總裁、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也曾獲青年獎章,是一位懷抱夢想的文化人。有一年溫世仁先生路過此地,發願幫助貧困山區的學童,於是成立了「千鄉萬才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2001年,千鄉萬才計劃在黃羊川鎮開始啟動時,本來是計劃蓋一個二~三十萬元的招待所,讓國內外的愛心人士,來到這裡有個住處,有更多機會瞭解村民,激發更多的愛心捐助。後來溫世仁先生增資1600萬美元,並請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師陳開南先生設計,建成了五星級標準的國際會議中心,也造就了“中國網路第一城鄉”-黃羊川鎮。導遊說,為支持與延續溫世仁先生的善心,若帶團走絲路,我一定會安排到中心投宿。 於暮色四合中,車駛進了一座現代建築前,一進入會議中心大廳,暖洋洋的室溫便驅走了滿身的寒氣。中心的經理說,這裡的採暖系統是地暖,加上屋頂雙層的鋼面玻璃,收集高原陽光,不但採光好,也減少了能源消耗。 在雨雪中能住在這座集住宿、運動、開會、訓練於一的國際會議中心,固然令人感恩,溫世仁先生的愛心與願力也叫人肅然起敬,希望他日能培養出千千萬萬個溫世仁先生,利樂這一方學子。(溫世仁先生已於2003年12月因勞累過度,在臺北去世)
↑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
↑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多功能大廳(客房分布在四周)
↑保持常溫的室內游泳池,可惜我們都沒帶泳衣 ~未完待續~ 在戰戰兢兢中,貼文終於大功告成(為了貼文順利,我把拙作一分為二),歡迎瀏覽個人相簿「絲路之旅」http://album.udn.com/bauswj/379413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