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溯古絲綢之路完結篇
2012/09/16 16:17:41瀏覽1399|回應3|推薦47

  經過整天舟車勞頓,一行於黃昏抵達新彊庫車,兩千年前這裡曾經是佛教王國-龜茲,今日庫車是維吾爾族的天下,放眼所見,街上大部份是維吾爾族人,其次才是漢,回,柯爾克孜,哈薩克和蒙古族人。

  累了一天,原以為可以先到旅館休息,導遊卻拿著麥克風在司機旁唱獨角戲,戲碼是:去參觀「庫車大寺」。

  「大寺」兩字如雷摜耳,在清真天下還有佛教「寺院」獨存,而且還是「大」的,把疲憊不堪正與周公講悄悄話的我們,全喚醒了~。

  聽導遊唱著:這庫車大寺在庫車的老城區,那裡的居民特別善良和熱情,等一下路過時別忘了和居民打招呼喲。

  當車子轉進僅容一車通過的狹窄街道時,果然引起兩旁居民注目,對著車內人招手微笑,我在揮手擦窗的同時,心裡納悶著,這座藏在老城區的佛教寺院是什麼摸樣?駐鍚寺裡的僧侶是漢人或回族?宣的是漢傳法義或藏傳佛教?歡愉地與居民互動數條小巷弄後,車子停了下來,隔窗望去,一塊刻著「庫車大寺」的黑色石板後方,是座古老的清真寺,並不是我一廂情願想的「佛寺」!

  心裡有些失望,但已到了門口,導遊也付了門票,我們還是入內走馬觀花。

  這座清真寺是新彊境內的第二大寺,十五世紀初建, 1931年重新整修,光大寺門樓就有18.3公尺高,高聳的門樓與宣禮塔全部以青磚砌成,大有雄霸一方之勢,再看,每根塔柱皆雕以伊斯蘭風格的圖騰,穹窿式樓頂的大禮拜廳,一次可容三千人做大禮拜。匆匆一瞥後早早的便溜上了車,只想早點回旅館休息,不意左等右等不見同伴上車,只好坐在車內靜觀居民互動:

↑新彊婦女大部份包著頭巾;街旁賣熱飲的婦女

↑庫車年輕一代,左下-別看年紀小,賣起水果來可是一等一的

↑左上-單手騎機車的婦女

↑路旁烤大餅和待售的大餅,這種大餅叫饟

  那夜,我們與公安為鄰,入住的賓館設備陳舊,服務欠佳,想想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平安就好,其他的都可以忍。入睡前腦海浮現白天導遊介紹庫車的典故:

  西元元年,佛教從印度傳入龜茲,唐代玄奘大師赴印度取經,路過龜茲時,龜茲王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玄奘在書裡形容當時的龜茲「有伽藍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鐘鼓齊鳴,誦經聲不絕於耳志書也記載著「龜茲王崇信佛法,其國民俱皆信佛法,國內繁極時,寺刹塔廟一百多座,僧徒五千多人,學習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足見當時的龜茲,全國上下篤信佛教。此外佛教的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就是在龜茲出生的,他的母親是龜茲王的妹妹,父親是天竺國的貴族,他九歲隨母到天竺國等地學習經教,回國時龜茲國王不但親自遠迎,還特地為他打造了金獅座椅,奉他為國師。佛教在龜茲盛行千年,後因伊斯蘭教傳入,毁寺燒經殺僧,佛教在龜茲便消了聲匿了跡。

  翌日,早餐後驅車訪克孜爾千佛洞。

  車出庫車市區,窗外景色大變,光秃秃的岩山,彷彿一把把銳利的石刀,拔地而起,草木難生,留下紅褐色的岩層,車過鹽水溝後往南,不久便轉進一條狹窄的泥路,車過後塵土風揚,幸好車窗密閉,否則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粉墨登場了。

  公路從山頂一路下降到河谷,導遊告訴我們,車前那尊黑色的雕像,就是鳩摩羅什,雕像背後一個個如蜂窩,錯落有致地貼在垂直石壁上的,便是我們要參觀的克孜爾千佛洞(又叫克孜爾石窟)。

  下得車來,涼風徐徐,滿目蒼翠,谷裡綠林成蔭,復有流水淙淙,清風拂臉輕輕,暑意頓消,讓人忘了身在沙漠。

  立於鳩摩羅什雕像前,我合十當胸冥想著:大師,弟子來晚了,當年您在這裡修行演法義,弟子無福無緣接受您的教化,現在誠摯的感謝您,因為您把佛經翻譯成中文,讓後人有跡可循,利益無量眾生,感謝您,大師。

↑車出庫車市區景色大變,岩石的紋路沒有一塊相似的

1993年安置的鳩摩羅什大師塑像,塑像後是克孜爾千佛洞

  這裡的工作人員大部份是維吾爾族人,由於洞窟狹小,一次太多人入洞窟參觀,容易碰或觸到牆上的壁畫,故景區要求我們將團員一分為二,同時不准攜帶皮包,相機等入內,我帶了一本小筆記和一支筆隨解說員入內。

  我們九人亦步亦趨隨著解說員前進。老天,從入口到洞窟路上雜草叢生,剛砍倒的雜草夾著尖刺的植物,行走其間,如履薄冰,稍一不慎,尖刺親吻腳底的同時,尖叫聲起~!一行如履薄冰,好不容易來到垂直的石壁下,仰望山腰間的洞窟和石梯,還未登梯腳先軟,因為我們還得攀登石梯上到石壁腰部,才能進洞參觀。我的腳拾級而上,雙手握緊扶欄,一級級向上攀登的同時,心裡湧現-要玩,還得要有強健的體魄,否則縱使走到石壁下方,想登此梯也難~

  氣喘如牛的攀上石窟洞口,只聽講解員已在洞窟裡說: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之多,不雅於敦煌的莫高窟,因此有人形容這裡是第二個敦煌。

克孜爾石窟是龜茲石窟中建造最早的,始鑿於西元三世紀後期,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可惜在伊斯蘭教征服西域後,被埋沒於荒沙蔓草之中近千年,直至被後人發現才重見天日。至今,石窟有編號的洞窟多達 236個,壁畫多達一萬平方米;石窟被視為龜茲文化的百科全書。

整個石窟群分於河谷的西東兩面崖壁,綿延三公里,這裡的壁畫除了佛陀本生故事外,還有許多表現當地耕種、狩獵、商旅、音樂舞蹈和民族風貌;雕塑則為佛陀涅槃像為主,佛和菩薩像為輔,其中一尊佛涅槃像長達六公尺,是石窟中最大的塑像。

和其他石窟不同的是,克孜爾石窟的用途有兩種,一是供僧徒禮佛觀像和講經說法之用的支提窟;二是供僧徒居住和坐禪用的毗河羅窟。前者窟室高大,窟門洞開,分前後兩室,前段正壁塑有立佛,兩側牆壁和圓穹繪有壁畫,後段有釋迦牟尼佛涅槃像,前段方型的洞窟旁鑿有小洞,通過小通道便是毗河羅窟(又稱僧房),這種小窟洞裡,有簡單的小灶炕及生活設施。這些不同類型和用途的窟洞,規律地建在一起,組成一個一個單元。從配列的情況看來,每個單元就是一座佛寺。由此可見,當時的克孜爾千佛洞,是佛寺櫛比鱗次、僧徒摩肩接踵的地方。這種窟室結構和佈局,在中國石窟群中極為罕見。

  克孜爾石窟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藝術背景,令人駐足良久,浮想聯翩。眼見石窟滿目瘡痍,令人心痛不已!↓

  拱型佛龕裡供奉的佛像已空;牆壁上所有佛像左半邊的袈裟皆被剝走—因為貼了金箔;整壁整壁的壁畫被人揭走,只在洞壁上留下斑斑斧鑿的痕迹!看了叫人心痛不已!↓

  這些都是十九世紀末,接踵而至的西方探險隊和洋盜所為,他們劫掠大量精美的壁畫!中華古物遭破壞,心痛中有遺憾與無奈~↓

  一位西方學者曾感嘆,這裡的每一幅壁畫都是無價寶;在這裡即使隨便撿塊瓦片,都比美國的歷史還長!站在殘缺不全的壁畫前,想像著當年洞窟裡,鍍了金箔,繪有青金石、孔雀石等明亮色彩的壁畫,或大或小,栩栩如生的塑像,那是一種怎樣的盛況。

  離開時,站在鳩摩羅什銅像前,凝望逶迤的山體,被青灰色水泥所覆蓋,露出一方方石窟洞口,隨坡而升起的水泥台階,和塗了黃色油漆的鐵欄杆扶手,為這古老的聖地平添幾分無奈!想到我們一行,搭了二十多個小時的飛機,又坐了好幾天的巴士,一路顛簸,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入石窟參觀時不得拍照,不禁失望至極!也許再過若干年,後代人只能從畫冊上欣賞歷史那輝煌燦爛的一幕了。

  回庫車途中,我們繞道參訪蘇巴什佛寺遺址。

  蘇巴什佛寺位於庫車東北23公里的銅廠河出口處。佛寺遺址被銅廠河水從中分割為東西兩部分,故有東、西寺之稱,東西兩寺隔河相望,東寺建築規模略小,西寺呈方形,周長約318公尺,牆高十公尺,圍牆內殘垣密集,似為僧伽寮房。

  蘇巴什佛寺始建於魏晉時期,至隋唐時期僧侶多達萬人,香火盛;鳩摩羅什曾在此開壇講經,玄奘大師去天竺取經路過此地時,也在此駐鍚兩個多月。七世紀中葉(西元658),唐朝“安西都護府”移設龜茲後,內地高僧雲集,晨鐘暮鼓,香火不絕,直至九世紀被戰火摧毀。十四世紀,伊斯蘭教進入塔里木盆地後,佛寺被徹底廢棄。

  銅廠河就是《西遊記》裡的子母河下游。蘇巴什佛寺遺址留有土坯建造的房舍和塔廟,城內留有三座高塔,最北的一座聳立於山腰上,可俯瞰全寺遺址。

  我們參訪的蘇巴什西寺,因位於銅廠河西岸而得名,西寺為蘇巴什佛寺的主要部分,佛教建築較多。今日尚可見高大的佛殿殘牆,佛殿內尚有小佛堂,壁上有佛龕。在大殿西側約50公尺的地方,是西寺最壯觀的佛塔。佛塔塔基呈方形,塔基南面有斜坡通道可直達高約13.2公尺的平臺上。在這裡可俯瞰西寺全景,平臺上有經修復的佛龕,上供有觀世音菩薩,供桌兩旁有寬一公尺僅容一人通過的通道。從現存的佛寺,可想見當年佛教昌隆時,這座寺院的雄偉與莊嚴。

  雖然經過千年風雨侵蝕,復被外國探險隊挖掘破壞得面目全非,但由現存的殘垣斷壁和佛塔規模,仍可看出昔日的宏偉和壯觀。

↑雖是頹壁,殘留的斷牆造型若童畫

↑立於西寺遺址遠望東寺(隔河觀東寺)

↑登上高台遠望附近遺址

↑西寺最完整的大寺遺址,據說玄奘大師曾在此講經

↑從平台上望西寺遺址之一

↑平台是遺址最高點,於此放牧視野,東寺一覽無遺。

  「溯古絲綢之路」寫到這裡暫告一段落,後續的「北彊五四三」,因為和古絲綢之路無關,故將另起爐灶,彩繪山河之壯,雪山之雄,和綿羊成群結隊,視若無睹,悠閒穿過馬路,這一幅幅巨畫將大分壯觀哦~。

  說到「溯古絲綢」完結篇,真是考驗連連。起草於鬼門大開的第一天,結束於鬼道關門的最後一天,不知道是巧合或是考驗,總之還未完工之前,我的心就像吊著七八個水桶一樣,七上八下的,忐忑難安,起起伏伏!我的筆電經檢查並未染毒,寫其他文章沒問題,唯獨這篇龜茲。(我就不信這其中暗藏什麼魔咒!)

  重寫龜茲時,我用了譚英師姐的妙招,先把這篇文章存成兩個不同的檔名,小心翼翼的,一路寫來如履薄冰,這其中果然被吞了一次,幸好我留有一手,把另外一個檔名叫出,如法泡製,繼續存第三個檔名,接著小心寫下去,終於可以交卷了,看看時間,正是農曆的八月初一凌晨三點,鬼門關已關了三個小時,不管它是般若留難,或是搗蛋,能夠貼文成功就好,感恩哦~阿彌陀佛。(下圖-大家都在找答案...)

   貼完此文,看到好友E來短文「深水無聲」,文短而雋永,耐人尋味,一併貼上: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華爾特﹒雷利

Walter Raleigh 1552─1618)曾經寫過一首名為《沉默的戀人》的詩,他在詩中把激情喻為流水,詩中寫到:

  其實,人世間的真誠與善良,又何嘗不像流水一樣,並不需要刻意去誇張和宣揚;人只有在平靜與祥和的心態中,才能達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小時候曾聽一個老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上午,有一位父親邀他的兒子一同到林間漫步,他的兒子高興的答應了。

  父子倆在一個彎道處停了下來。在短暫的沉默之後,父親問兒子:「除了小鳥的歌唱外,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

  兒子仔細聽了幾秒鐘之後回答父親:「我聽到了馬車的聲音。」

  父親說:「對,那是一輛空馬車。」

  兒子驚奇的問他的父親:「我們又沒看見,您怎麼知道那是一輛空馬車?」

  父親答道:「從聲音就能輕易的分辨出是不是空馬車。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

  後來兒子長大成人,每當他看到口若懸河、粗暴的打斷別人的談話、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貶低別人的人,他都感覺好像是父親在自己的耳邊說:「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

  那些有渡河經驗的人,在涉水之前,總會習慣地抓起一塊石頭投入水中以估計水深。水花濺得越高,河水也就越淺。相反,那濺不起多大水花、聽不見多大水聲的地方,必定深不可測
  靜水流深,深水無聲。
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

  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想必做人,也該如此吧!

  以此來評量人們和感悟人生,我們將會注意到,平心靜氣與別人談話時,可以避免爭吵,並學會傾聽更多別人的聲音,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自己的主張。

  走急的人,看不見地上的釘子;煩惱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子。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6861151

 回應文章

牧谷(Pokemon總動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朽巨作
2012/09/30 09:52

好不容易在鬼月完成如此不朽之巨作

很難想像當年玄奘徒步行萬里路取經的艱辛

是一項不可思議的神蹟

感謝驛涵生花妙筆帶領我們完成一趟超越時空的尋古探險之旅

鬼門已關

巨作已成

輕鬆愉快度中秋


傅麗卿(bauswj) 於 2012-10-02 03:02 回覆:
昨天從紐約回來,原以為可以看到月娘,可以沐浴在微涼的月色中,可惜北卡雲層太厚,雖然中秋已過,月非圓,依然送上祝福,願您和家人有個愉快的夜晚-今晚還可以賞月哦(如果德州月娘出現的話)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埋沒在荒沙蔓草中
2012/09/19 02:12

埋沒在荒沙蔓草中的克孜爾千佛洞

避開了大規模的破壞

才能留到今日  接受瞻仰

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傅麗卿(bauswj) 於 2012-09-19 08:00 回覆:
謝謝雲姐來訪,是啊~石窟若非遭異族統治,被風沙埋了千餘年,我們就沒機會看到艷麗的壁畫了,凡事有得必有失,有時看似得到了什麼,其實是失去了更多;有時覺得是失去,但冥冥之中卻是滿簍的收獲.希望今天的大風大雨沒打亂了您下班的路.

axiaomiao
終於把這段寫完了!
2012/09/17 11:30
師姐辛苦了!好似到西域走了一趟似的。看到佛窟被異教徒和掠奪著所毀壞,真是痛心!聨想到進日世界上正發生的事情,感歎暴力對人類文明的毀滅。
傅麗卿(bauswj) 於 2012-09-19 08:05 回覆:
師兄您好,謝謝佛光普照,古絲綢之路總算告一段路了,究風景來講,北彊是我們走過的行程中風景最壯麗的,五月下旬,一場雨下過後,抬頭竟見遠方山頭披著白雪,成群結隊的羊群,悠閒自在的走它們的路,它們不會在乎過往的車輛,更不在乎人類的眼光,每天藍天白雲和一望無垠的草坪,讓人見了開襟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