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巴佬遊橋頭糖廠
2009/10/03 15:51:58瀏覽1456|回應1|推薦4

  參觀“台糖橋頭糖廠”,是小琉球之旅的最後一站。

  說來慚愧,雖然生在台灣,長在台灣,但是台灣許多景區對我這鄉巴佬而言,卻是只聞其名而未見其真面目!包括即將參訪的糖廠,當然更無法體會早年糖廠子弟們搭小火車,吃“枝啊冰”的樂趣了。

  車子把我們帶到一條安靜的街上,導遊小姐說:「前面修路,大巴士無法開進糖廠,要參觀的人請下車徒步前往。」此話一落,車上一片嘩然!盛夏南台灣午後的太陽,熱情十足,尤其是威力傷眼的紫外線!於是有人提議留在巴士內吹冷氣,有的不懼秋陽,撐傘前往。

  穿過潔淨雅緻的小巷和縱貫鐵路後,濃密的榕樹下,有人在下棋,有人唱卡拉ok,還有孩童不畏濕悶的天氣,在樹下追逐,另有一群人陶陶然地吸吮著手中的“枝啊冰”,而「橋頭糖廠」幾個斗大的字,也懶洋洋地杵在樹旁。

  糖廠雖然停工數年,廠房也老舊了,但從潔淨的徒步區,從活潑可愛的“看板”,從古雅的步道看來,糖廠是用心規劃,為這座百年老店轉型。首先映入眼裡的是“糖業博物館”,我想,過去我錯失了與糖廠交會的因緣,今日能循著古人遺跡,尋找製糖步驟,至少回美後也能和兒子“談糖”。

  滿懷憧憬步入古雅的巴洛克建築(Baroque)內,內心有些微的失望,內部展出品與我期待的製糖過程有些差距,古老的打字機,古琴、古儀器,看上去都和製糖銜接不起來!

  失望地走馬觀花,一頭撞進糖廠;哦,有了!

↑糖原料-甘蔗、送蔗槽及廠房

   我立於廠房前,從鐵路延伸過來生鏽的鐵板,從鐵板一路運送到廠房的履痕看來,過去製糖的原料-甘蔗,必是從這裡開始的,原來橋頭糖廠,是台灣由人力製糖進入現代化機械製糖的第一座糖廠,糖廠於1901年動工,翌年開始榨壓製糖,日產200噸;接著於1907年建第二座製糖廠,到1946年擴充製糖量為每日2,000噸,1963年提高為日產3,000噸,至1990年榨糖量為每日3,200噸,囿於自由貿易,開放海外糖業進口後,台灣製糖業開始衰微,199928橋頭糖廠進行最後一天榨壓後,從此停工。

↓老舊的廠房正賦予新機

  終於找到真正的“糖業博物館”,可惜因“88水災”內部整修而停展,據說內部除了原有製糖工場的現場解說外,另有互動式的製糖教育,糖業鐵道文化及舊糖廠之創意回顧等。

  自明末、清初製糖即為台灣重要的產業,西元1895年日本據台後,全力發展糖業,積極興建新式糖廠,鼎盛時期有糖廠42家,酒精工廠15家,自營農場113,000公頃,規模可謂“空前絕後”,是台灣第一大產業,1950年代,砂糖外銷高居外匯收入73.6%!

  現因台灣經濟結構轉變,糖業地位逐年下降,台糖不堪長年虧損,逐年關掉不符經濟效益之糖廠,積極從事多元化經營。

  濃蔭樹旁有座古老建築,一群人圍在一輛黑色的老車旁,不知議論什麼,這畫面引起大家注目,從人頭望去,黑色車頂擺滿了一個個小巧樸拙的木刻,旁邊有人介紹說,這些產品是一群“高雄街頭藝人”的作品,他們利用廢棄的樹仔,加以創意雕刻,注入藝術,付予新生命。他們所表達的只是鄉土藝術,可惜,他們多年創作得不到地方政府支持,也難找到志同道合或欣賞者,雖然如此,他們仍樂此不疲,創作不斷,相信總有一天能遇到知音!

↑遺落種子展商機

↓左下作品-蓮,

 右上作品-飛鼠;右下雕刻原材-離枝種子

高雄糖業文化園區地址:

高雄縣橋頭鄉橋南村糖廠路24

電話:07-611-3691,傳真:07-611-4128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3374010

 回應文章

Ben & Jenny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台糖退休員工的感謝!
2010/11/24 18:05
傅兄您好:
謝謝您参觀橋頭糖厰!
我已退休八年,並移民加國.
退休時是台糖土地開發的一員,
台糖是一個誠樸的企業,非常具有親和力,
她代表台灣的土親.人親,体現了台灣人的真誠.
糖厰轉型我曾努力過,謝謝你肯定我們.
P.S.請上我的布落格,看[懷念郁老總]一文,你可以了解
台糖的企業文化.
Ben & J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