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30 13:33:09瀏覽1540|回應5|推薦13 | |
引用文章洪蘭:生活即教育 Education is a social process. Education is growth. 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教育是一種社交歷程。教育是成長。教育不是對於生活的準備;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英文來源:http://www.wilderdom.com/experiential/JohnDeweyQuotes.html) 杜威的理論,相信每一個台灣的中小學老師都讀過,這是教師職前教育中學過的內容。他的理論真的是一種很高的理想。怎麼說呢?從一般台灣民眾對於學校教育的印象應可知道。以中小學來說,教改開始之前,平時大小考、月考、升學考試、作業、分數…等,都是大家印象深刻的東西,為準備考試,寫完作業、求取高分…,學生的求學生活似乎多少受到某種程度的「扭曲」(脫離日常居家生活、社會生活,甚至隔絕於家人、朋友之外)。所以,所謂「資優生迷路」、「死讀書」的現象,讓教育工作者發現,中小學教育需要好好調整。教改之後,教育開始鬆綁,教學內容開放由老師因學生因地制宜,作適當調整。但是,全校或全年級某一科仍然是同一個版本的教科書,仍然有月考,仍然要打成績,仍然有作業,仍然有所謂的資優班,仍然有聯考(基測),以致於補習班仍然興盛,至於學生常規的問題仍然是令人煩惱的問題之一,體罰的現象雖然減少,但仍然以親師共同允許的方式存在。於是,許多人可能仍會覺得,目前的中小學學生求學生活仍然多少是一種「扭曲」的生活。 我認為,學校教育造成學生生活的某種「扭曲」,是必然的。畢竟,要把書唸好,真的要付出一些代價。兒童期和青春期的孩子,要靜下來花些時間把書唸好,完成功課,雖然有時是家長、師長可以指導而讓孩子可以與他人互動,但常常也須孩子自己獨處。但是,有負責態度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常常檢視,這樣的「扭曲」,是不是適當、「適度」,能帶給孩子一些成長學習的機會?或有沒有「過度」,限制孩子成長的機會?例如,老師交代給學生的罰寫,如果過多,可能使認真完成罰寫的學生子反而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做好其他功課或和家人相處。畢竟,所謂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仍有道理。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有 不管如何,教育過程中總有一些「扭曲」,但是,適當的「扭曲」可以使學生認真把書唸好,甚至藉由看似「扭曲」的過程,獲得成長的機會。有些作業或實作練習,需要找資料、向人請教、觀察週遭、實地操作,可以讓學生從中增加生活體驗。靜態的讀寫作業,則可以讓學生練習靜下來專心用功。計較分數的考試,可以讓孩子熟悉一般考試的模式。就連受許多人詬病的打罵教育,也可能讓孩子從被罵的經驗而學習忍耐或以適當態度面對之。 杜威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覺得,「教育也是生活的準備。」畢竟,藉由教育的過程,增加孩子的一些生活經驗,往往也訓練出一些技能,讓孩子成長,這自然而然的過程,可說也是為後面階段的人生奠下了一些基礎。 除了課業,學校還有各方面的生活教育,打掃工作便是其中之一。這學年我開始當導師,發現有些家長平日在家似乎不常要求孩子幫忙打掃。許多孩子對於自己的打掃工作常有推託的態度,甚至也有學生表示認為家長不會希望她在學校還要辛苦打掃。這樣的情形反映出家庭生活教育與學校生活教育的相互影響關係。當孩子在家沒有打掃習慣,可說是沒有這種打掃服務工作的基礎(不會掃地),而 關於孩子的家庭生活教育,我覺得SUE SHELLENBARGER的這篇文章「讓小孩做家事的好處」寫得很好。 以下為洪蘭教授的文章︰ 生活即教育 洪蘭 2009.05.26 04:01 am 杜威的「生活即教育」一直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最近我在一家餐廳中看到了這個理想的實現。 小學生當侍者 表現不輸大人 很多父母都讀過蔡穎卿的《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本暢銷書,我很喜歡這本書,尤其喜歡她的人生哲學、生活品味及烹飪技術,所以在一個星期天中午,我帶母親和親友去了她的餐廳。 我們一走進門就看到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穿著黑色的侍者制服,腰上圍的圍裙幾乎拖到地,迎上前來,很正式的說:「請問您有訂位嗎?」然後一本正經的在訂位單上劃去我的名字,說:「這邊請」。他把我們帶到窗邊的位子,但是我們都沒有坐下,因為太驚訝了,十二個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小朋友,侍者打扮,圍裙口袋上還掛著一條折的整整齊齊的毛巾,穿梭在桌子間端茶、上菜。一時間,覺得自己好似來到了格利佛的小人國,周圍都是小大人。 孩子們有機會 就會做得很好 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用托盤端了一碗湯,目不斜視的專心走路,走到桌子前面,另一個跟他同樣年齡的女孩幫她把湯放在客人前面,說「請慢用」,然後告退。我們看得下巴都掉下來了,這麼小的孩子可以端湯而且不會打翻,太驚訝了。可見孩子可以教,他也可以做得很好,只要我們給他機會。 我們終於坐下來後,一位漂亮的小女孩來替我們倒水並送菜單,然後一位小男生來點菜,他很有自信的掏出本子,先 後來與蔡穎卿談時才知道這些都是在網路上報名來參加「小廚師」實做活動的小朋友。從早上九點鐘父母把他們送來報到後,他們便留在餐廳中學習如何擺菜、擺刀叉、做沙拉,做甜點,實際動手做一個小廚師。中午時,父母以客人身分光臨,接受孩子的服務,吃完再把孩子帶回家。這一天她控制客人人數,不接受第二輪訂位。她強調在事前仔細教,儘量避免孩子做完,大人又把它重做一遍的窘況,所以她的孩子都很有自信。 實做體會教養 最真實的教育 她說她希望藉著這個活動讓孩子從實做中學到安排工作順序的重要、時間感、呈現食物的重要、美食的知識,最後得到自己的成就感。實做是一條通往教養真正的路,雖然進度很慢,卻是唯一的路。餐廳絕對不只是吃飯的地方,它是展現生活教養的地方。孩子從餐桌的擺設、餐具的安排、上菜的順序、服務的態度上學到最真實的生命教育一課,以後有服務他人的心,也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良有以也!我今天看到一個有心人,在她的能力範圍內,不計較成本,成功的教育了十二名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只要我們對教育關心、肯參與投入,台灣的未來就會有希望。走出來時,雖然天陰欲雨,我的心卻是明亮愉快的。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