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美國接軌的世界
2009/05/16 19:16:29瀏覽977|回應2|推薦2

引用文章陳柔縉:台灣的第一個母親節

看了作家陳柔縉這篇關於台灣慶祝母親節的歷史的文章,讓我對於台灣日據時期的一些歷史有些興趣,尤其最後一段寫的,更讓我覺得台灣似乎有特別的地方︰

一九三一年,日本也開始盛行母親節,日子卻選擇昭和皇后的生日三月六日。台北的女子高等學院會自行跟國際接軌,實在是一個異數。

這段引起我的興趣,想到︰台灣為何能如此特立獨行而走自己的路呢?於是上網查了一些資料。雖然沒查很多很詳細的資料,但是大致可以感覺到,其實在美國以及美國的基督教教會的影響之下,全世界很多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據時期的台灣和日本內地﹚在許多地方都在與美國接軌,而接軌的程度和情形,則可能因各地風土民情的不同而有些微或很多的差異。

台灣的第一個現代母親節慶祝活動,始於日據時期。所以,我找了一些關於日本的母親節歷史的英文資料,翻譯如下︰

日本的母親節被稱為 haha no hi。1913年,日本的基督徒已在慶祝這個節日,所根據的正是美國人的習慣。這樣的慶祝活動隨時間推進,參與的人口愈來愈多,到了1930年代就特別盛行了。之後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樣的習俗與其他所有西方習俗全都被禁止。二次大戰結束之後,這樣的習俗則又興起,因為人們藉此對那些在戰爭中失去孩子的母親給予慰藉。到了1949年,慶祝母親節的習俗就已再度傳遍了整個國家。日本人開始有為慶祝母親節,讓兒童畫出母親畫像的繪畫比賽,得勝的畫作將巡迴日本各地和其他國家展覽,以讚頌母親與和平。母親節的兒童繪畫比賽每四年舉辦一次。這段中文譯自下列英文︰

The Japanese call Mother's Day haha no hi. In 1913, Japanese Christians were already celebrating it, based on the American practice. It grew steadily in popularity and in the 1930's it was especially prevalent. That changed during WWII when the practice was banned along with all other western customs. After the war, however, the tradition was taken up again to help comfort to the Mothers who had lost children in the war. By 1949, the celebration of Mother's Day had again sprea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Japanese began holding an art contest for children. The children would enter drawings of their Mothers, and the winning drawings would tour through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n art exhibit celebrating Mothers and peace. This contest was held every four years. ﹙這段英文出處︰http://www.mothersdaycentral.com/about-mothersday/history/

此外,日本政府曾於昭和時期﹙始於1926﹚,以昭和皇后的生日三月6日作為母親節。而後在1937年﹙昭和12年﹚,則改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參考此兩處網站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Mother%27s_Day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41402252

所以,從上面資料可以推想而知,日本的母親節起初是受到美國與基督教會影響,逐漸推廣,是和美國的母親節同一天的,而後在昭和時期初,曾一度以皇后的生日為母親節,但可能是「西風東漸」的程度實在太大,以致後來在1937年就改為和美國同一天。至於幾年後爆發的二次大戰,可能因為日本與美國為敵,所以造成一段時期停止這一天的慶祝。二次大戰後,日本臣服於美國老大哥,加上這個節日的溫馨與和平色彩,使這樣的母親節慶祝習俗再度興起。

台灣自滿清時代,就已有傳教士來台宣教,而後在日本統治下,基督教會的影響仍持續,本身為新教國家的美國,會透過傳教將美國的文化帶到台灣,包括後來訂的五月母親節而當時頗積極吸收西方、文化經驗的日本,在治理台灣時,必然將它從美國學到的東西,轉而帶到台灣來,甚至可能直接透過當時的台灣人、在台日本人與台灣總督府政府﹙地方政府﹚帶到台灣來。所以台灣以五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顯然也是受到基督教和美國的影響。1931年時,台北的母親節慶祝活動,可以反映出這樣的影響。同時期的日本內地,雖然以昭和皇后生日為母親節,但從幾年後改為五月的母親節可以推測,民間仍有許多人持續以非官方訂的日期來過母親節。所以,台灣的情況可能類似如此。不過,從人民血統組成來看,台灣本島人畢竟是被殖民的不同民族,遠在日本內地那頭的皇后生日,在台灣人心目中,重要性可能不及耶穌生日,而且一定遠不如媽祖生日。

日據時期的台灣和日本內地,兩地區的母親節,都受到美國和基督教教會影響很大,可以反映出,與美國接軌的世界的形成,由來已久。所以,美國的母親節,就這樣一直是台灣的母親節。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jer&aid=2955146

 回應文章

Ted
錯得很嚴重喔...
2009/05/21 09:33
基督教並沒有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清末來台傳教的傳教士多為蘇格蘭籍的傳教士,但蘇格蘭過的母親節,則仍然是三月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也沒有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個紀念日,是美國人在1920年代才定出來的,跟基督教沒有關係。

世界各國的母親節分類請參閱: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ther%27s_Day
Bajer(bajer) 於 2009-05-27 00:10 回覆:

謝謝您的指正。母親節與基督教較會有關,我主要是根據我文章中引用的那段英文「日本的基督徒...」﹙Japanese Christians...﹚。不過,那段英文也提到「根據美國人的習慣」。所以,我想,應該可以說︰美國人訂出了五月的第二的禮拜天之後,這個五月的節日才向美國境外傳布,傳布的重要管道之一就是教會了;由於美國畢竟是新教的國家,所以後來其他國家的新教基督徒,在接受美國文化或學美語時,便認識了這個節日。至於早期﹙美國訂出五月的母親節之前﹚來台的傳教士,就和這個節日無所關聯。

我文章中提到基督教會的影響,我想應該還是有的,不過應該只限於美國訂出五月的母親節之後吧。關於這一點,我在文章中並未寫清楚,似乎有些籠統談過。我把有問題的地方,稍改了一下﹙紅色字體﹚,參考看看。謝謝您指出籠統中的錯誤。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也<<看見>>這〔美麗的新世界〕了嗎!??
2009/05/20 10:48

http://groups.yahoo.com/group/Reformed-Daoism/message/1990


你也<<看見>>這〔美麗的新世界〕了嗎!??
-------------------------


~Cultural Revolution~ 道復興


原來我們就是要從〔道〕的<角度>來看這{世界},
我們才學得會<贊歎> Appreciate,
我們才學得會<贊歎>〔大自然〕的{{偉大}},
我們才學得會<贊歎>〔大自然〕{演化的辛苦}與{過程的繁複}--

一個〔水果〕要從〔無〕 到〔有〕~
      要從〔青澀〕到〔甜美〕~
      要從〔低糖度〕變成〔高糖度〕~

這<朝向>〔符合天道的理想〕<<演進>>,
這〔中間的路程〕真的太{漫長}而{遙遠}了~~~


原來我們若只學會從〔媽〕的<角度>來看這{世界},
我們就會錯誤的以為這{世界的創造}只在〔Id 與 Sex〕--
〔媽〕只靠〔 Id 的 本能〕"創造" 出了〔小孩〕~~

原來我們若只學會從〔媽〕的<角度>來看這{世界},
我們就不會想到要來<欣賞>與<贊歎> 這〔橘子〕
           居然能長得這麼{{理想}}~~


原來〔媽愛少,德愛多〕就能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原來〔美麗的新世界〕就是從〔媽愛少,德愛多〕的{視野}<望見>的~~

你也<<看見>>這〔美麗的新世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