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親節雜感
2009/08/09 01:07:54瀏覽667|回應0|推薦14

幾年前在教幼稚園英文時,我們常舉辦一些英文活動,有端午節,中秋節,母親節,萬聖節與耶誕節,記憶中,我們從來沒有辦過「父親節」的活動。

或許,是因為父親節都是在暑假,學校不上課的緣故。

不過,在這幾年,新時代的爸爸們一個又一個的出現,老婆告訴我說,常在遊戲場看到許多爸爸帶小孩去玩的,平常我抽空去打球,也越來越多爸爸帶著兒女,到操場中丟飛盤還是放風箏,他們的感情不再內斂,抱小孩的神情跟廣告演的一樣,如此的得意與亮眼,我喜歡看著他們抱小孩的樣子,那是在我們學生時代看不太到的景像。

我想,很快的,就會有「爸爸節」的律動歌曲唱,園所也會辦爸爸節,熱鬧溫馨得和「母親節」相同。

颱風來的這個父親節,臺東的風雨陣陣,聞得到我父親上樓為爺爺點柱香的線香味兒,他在爺爺過逝後,就「不太過」父親節,而我因為孩子小(最大的話都還說不好),也沒有父親節好過。

我想像著其他人在過父親節的景象,在其他的城市,其他的子女們,送上禮物,請吃一頓大餐,而我在風雨中在家,伴著爸媽陪著小孩玩,帶老婆四處晃晃,享受這優閒的颱風假。

桌上沒孩子送的卡片,倒是有本Jodi Picoult的小說,她擅長描寫青少年與父母親間的衝突與愛,細膩的文筆與爭議的情節,讓桌上這本「姊姊的守護者」成了系列作中最讓我喜愛的一本, 她描寫父親是有典型的,從「最後的十九分鐘」與「第十層地獄」,作品裡的父親一開始總是被動的,彷是受害者,對於家庭的變化無能為力,一直到事情演變到最糟糕的階段時,才挺身而出,做出些很「讓人驚訝」的舉動,當然,也改變了事件的走向……

寫得也很像臺灣社會大多數的父親。

如果我是她書中的父親,大約也會有相同的性行,對於叛逆中孩子感到種疏離,對於母子(女)間的衝突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事情在變糟,到不得不的情況時,才出面來收拾。

說到這兒,我還是得說說「父親」和「母親」有著根本上的不同,當母親是只有「一班」的,沒得輪班,而當「父親」有很多空間與時間,不用當「父親」,講得簡單些,在許多特定的時候,我們是把家庭放在身後,當個孤單行者,為著生活奮鬥,希望老婆把家顧好小孩養好,我們在許多時候,是放下陪伴教養小孩的責任。

或許是那些「放下責任」的愧疚,讓「父親」們在一開始時都不好說話,只能當個旁觀者。

下午時分,帶著三歲的大兒子去買眼鏡(我要戴的),阿哈活潑的每一件事情都想要插上手,驗光他想要看,選鏡框他也要試戴,我笑著看他的舉動,然後和眼鏡行的老闆聊起,不久前我們去打預防針給醫生罵的經過。

那醫生板著臉,罵完老婆不過隱,連我也叫進去罵,「你是怎麼當爸爸的,再這樣下去,我是要通報上去的喔……」,他說的是我們隔了「好久」才帶阿哈去打第二劑的小兒麻痺預防針。

從來都是我在罵醫生的,說他們不專業,是沒看過別人的兒童醫院怎麼對小朋友的嗎?只有那一次,我給他罵得「低頭鞠躬」又不敢回嘴。

你是怎麼當爸的?

我沒有辦法給他網址,叫他看看我在布落格裡的「阿哈散文集」,看看我和阿哈的交情,只能重覆的說是我的錯,沒注意到「預防針」是要照時打的,如果照時打預防針是當好爸爸的必備條件之一,那我會願意去做。

眼鏡行老闆淡淡的口氣,說現在的爸爸本來就不好當。

聽他的意思,好像是在告訴我,你將來因為孩子被罵的機會還多著呢……

我不知道我爸因為我被罵了幾次?

記憶最深的是第一次沒考上大學時,他比我還要傷感,像是在懷疑,又像是在懊喪,最後是深深的擔心。

希望他那時候沒人罵他,是怎麼當爸的……

風一陣,雨一陣,颱風的夜,我們的家風平浪靜,嗯,除了阿哈粗手粗腳的還在製造聲音外,一歲的子誼躺在「媽媽」的懷裡睡沉了,他除了會咬人這個缺點外,一歲的子誼算是「模範」等級的寶寶,偷偷去看他的睡臉,再出來等阿哈「玩爽了」自己說要睡。

父親節就這麼的過了,這是我的父親節「雜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vata17&aid=32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