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歸帆與潛出(比較篇三)
2012/07/17 16:13:03瀏覽785|回應1|推薦9

歸帆與潛出(比較篇三)

詩的創作,乃詩人當下的意緒形成內涵,經由賦比興的技巧,喻志成詩。本文選吳德功的五言律詩〈梧棲歸帆〉,及林朝崧七言律詩〈潛出塗葛堀即景〉,試以所見所感加以析說:歸鄉人的心與潛出者(暗中出走)的情。前者是喜悅期待,後者卻是痛苦難捨的。

律詩共有八句四對,平仄、押韻、粘對要求最為嚴格,故稱之為「律」。一、二句為「首聯」或「起聯」,三、四句是「頷聯」,五、六句叫「頸聯」或「腹聯」,第七、八句則是「尾聯」。每首律詩的頷聯與頸聯為對偶句,上下句多作對仗。

 

〈梧棲歸帆〉吳德功

港外鳴簫鼓,征帆入海關。乘風隨柁轉,破浪趁潮還。

東渡經澎嶼,南針指肚山。歸舟天際認,鬨說抵臺灣。

 

〈梧棲歸帆〉是一首五言律詩,押上平十五刪韻。作者吳德功,(1850-1924)字汝能,號立軒,彰化貢生,對地方文化及教育事務有很大貢獻。明治33年(1900)應臺灣總督之邀參加揚文會,明治35年(1902)獲頒紳章。〈梧棲歸帆〉收入《瑞桃齋詩稿》。

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五叉港」,道光年間以位於峰山之西稱為「鰲西」,光緒年間取「鳳非梧不棲」的文意,將五叉音雅化為梧棲。在今臺中市梧棲區,也是台中港大部分設施的所在地。

 

港外鳴簫鼓,征帆入海關。

首聯前句是聲音的描述,寫汽笛聲響起如簫鼓齊鳴一般,後句直寫作者遠帆歸來,到達梧棲海關。作者寓情於景,一個簡單的「入」字,包含了多少等待,多少興奮,與南宋徐元杰〈湖上〉詩中:「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的動態情味相似。

詩一點題就談到「征帆入海關」,那麼入海關之前呢?詩人用倒敘法,回頭道出航海的閱歷見聞。

乘風隨柁轉,破浪趁潮還。

頷聯看似理所當然的行船掌舵,看風使帆,隨趁著潮流破浪前進,作者都能用工整而優美的對仗句捕捉到詩文中。這是詩人特有的觀察力,隨時隨地的領略真情景,表現真面目,縱使是生活瑣事,也能創作出有層次的細膩文字。就如唐朝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將當艄拿舵擴大成非凡氣勢。

東渡經澎嶼,南針指肚山。

頸聯亦為對偶句,前段「東渡經澎嶼」,是一個較早較遠的航線,接著「南針指肚山」拉到較近較晚的行程,已經看到了梧棲以東的大肚山。這是一種時空結構,前段放眼至閩、粵之交的澎嶼,後段急轉直下拉回到入港前的景況;不僅摹寫航程,亦顯示閒暇悠然的氣氛,帶給讀者迴盪不盡的享受。

歸舟天際認,鬨說抵臺灣。

尾聯「歸舟天際認」,有著「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卑微感觸。因為茫茫大海中船是那麼微不足道,自己亦不過滄海微塵而已。然而詩人像執導電影般,鏡頭從極遠的天際間移動,回到大海中渺小的「歸舟」後,再繼續拉近鏡頭,停在滿船喧嘩的遊客身上,大家傳達著「臺灣到了,臺灣到了」的雀躍心緒。微弱的人們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充滿了無限期盼,無限希望的「鬨說抵臺灣」。

時空的佈局,就在〈梧棲歸帆〉一詩中巧妙的變化著。詩的結構,幾乎不離起、承、轉、合。本詩的形成依然是由「鳴簫鼓」、「入海關」破題而「起」,「隨柁轉」、「趁潮還」從容而「承」,前意既盡,接而一「轉」到遠近景的經歷,「經澎嶼」、「指肚山」,最後筆鋒一「合」,「認歸舟」至「抵臺灣」,自然而然的收束全篇,又能扣緊主題,照應到整首詩的完整結構。

 

談完了「鬨說抵臺灣」的喜悅,再來看看「鄉淚曬乾衣上日」,國破離鄉者的無奈。同樣是跨越了清領與日治的詩人林朝崧,在〈潛出塗葛堀即景〉一詩中與吳德功有著迥然不同的心境。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號癡仙,別號今吾,又號無悶,清朝的臺中阿罩霧人(今霧峰)。光緒年間秀才,自幼即工於詩詞,為臺灣豪族霧峰林家下厝林文明的養子。

1895年是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簽署《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乙未之後,林朝崧於明治30年(1897)與其家族經塗葛堀港暗然離開臺灣,遠渡福建泉州避難,臨行時寫下此詩。

 

〈潛出塗葛堀即景〉林朝崧

舵樓一望海漫漫,解纜白雲紅樹間。鄉淚曬乾衣上日,櫓聲搖碎水中山。

殷勤贈劍頻呼渡,辛苦鳴雞始出關。爭似寒潮少拘束,等閒流去又流還。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林朝崧《無悶草堂詩集》。〈潛出塗葛堀即景〉與吳德功的〈梧棲歸帆〉押的同樣是上平十五刪韻,不過〈梧棲歸帆〉首句不押韻,〈潛出塗葛堀即景〉首句借用鄰韻(上平十四寒),在近體詩的創作上稱之為「孤雁出群格」。

因割台情勢所逼,林朝崧一家祕密離台,所以詩題冠以「潛出」。暗中出走的地方是「塗葛堀」,作者將當日眼前的景物吟詠出來,故謂之「即景」。

塗葛堀又叫塗角堀,位於大肚溪出海口北岸,塗葛堀港在日據之前已是中部唯一的物資集散良港。據彰化縣志記載,「塗葛堀」於乾隆年間已有貿易船隻往來。當年港寬水深,退潮時尚可容納大小帆船二百餘艘。不僅和鹿港、梧棲有小船往來,甚而藉助大肚溪路,可以行船至烏日、太平、霧峰和大里等地。所以林朝崧一家離開霧峰,由塗葛堀出海最為方便。

舵樓一望海漫漫,解纜白雲紅樹間。

首聯寓情於景,點出了離鄉者的心境。舵樓又稱為「舵艙」,是船隻控制方向的指揮中心,船上掌舵的人,就在舵樓掌管航程。作者從船尾的舵樓縱眼眺望,只見一片茫茫無際。在詩詞的描述上,登高望遠總能表現出一種黯然的悒鬱氛圍。唐詩有「自古登高盡惆悵」的論調;宋詞亦有「望遠傷情」的觀點。是遠眺的悵惘使人覺得渺小,還是「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茫然不安?

開船時解去纜繩之際,唯有飄蕩不定的白雲,在霜紅的樹葉間移動。白雲紅樹是色彩的描述,彩色詞句可以刺激人們的視覺,也添加了詩中有畫的意趣。唐朝狄仁傑看到白雲孤飛,勾起了思親鄉愁,後來離鄉的人常用「白雲」來形容心境的漂浮。

鄉淚曬乾衣上日,櫓聲搖碎水中山。

頷聯情景分寫,前句言情,後句談景。寫詩重在情與景的安排,情景相融,更能烘托出真情實景。「鄉淚曬乾衣上日」,為了對仗及平仄,使用倒裝句,原意是「日曬鄉淚衣上乾」,描寫作者依依不捨的心緒。「櫓聲搖碎水中山」不僅因為搖櫓劃破水中山給了詩的動感,更可以體會到搖櫓的划水聲,感覺船正在不斷前進中,真是妙境無窮。

殷勤贈劍頻呼渡,辛苦鳴雞始出關。

腹聯兩句各有一個典故,前句用伍子胥逃避楚王追殺,漁父救之渡江,昭關贈劍的故事;藉以表達詩人離臺避難的急切心境。後句用孟嘗君為了騙取函谷關提早開門,有門客學公雞啼叫,讓孟嘗君及時脫困;用以比喻作者離台時,叩關的緊張倉皇。用典可以省掉許多累贅的敘述,精鍊成辭句來豐富吟詠的情味,將意境襯托出來。

爭似寒潮少拘束,等閒流去又流還。

尾聯是一種期盼,希望自己能像海潮般自由自在,流去又流還。作者終於在明治31年(1898)返臺定居,以遺民自詡,畢生謀求臺灣人的地位平等而遭受日本當局打壓,鬱鬱而終。

 

昔年的塗葛堀比梧棲港更繁榮,只可惜多次颱風侵襲,洪水氾濫,加上大肚溪流時常改道,塗葛堀港也就此掩沒在洪流裡。反觀梧棲,不僅因十大建設翻身成國際大港,在台中港動工時也規劃出漁業碼頭區,就是現今所稱的梧棲漁港。遊客可以自由出入,是一個休閒的觀光海港,每逢假期人潮摩肩擦踵,故又稱為「梧棲假日觀光漁市」。

筆者常到此一遊,站在碼頭上,看著船隻「港外鳴簫鼓,征帆入海關」的敏捷氣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乘遊艇出海一圈,感受吳德功〈梧棲歸帆〉的那份喜悅。

1  梧棲漁港今況

2  梧棲漁港遊艇區

3  梧棲觀光漁市1

4  梧棲觀光漁市2

5  筆者膠彩畫〈出海〉,取材自梧棲漁港。

以上照片筆者攝於梧棲漁港觀光漁市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663&aid=6639610

 回應文章

福爾薩菈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好畫作
2012/07/25 19:36

平平仄仄,起承轉合,真是一門學問,我尚待加強。

格主的梧棲漁港畫作,頗有風味,很不錯。

+第382票啾

村逸(art663) 於 2012-08-05 17:19 回覆:

好久沒上來了,回覆來遲,請見諒!

這活動很有意思,還望多多指教。